央企數量明年將進入兩位數時代
國資委加快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并正進入實操層面
文章導讀: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曹煦︱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9期)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 (下稱“《方案》”)。
《方案》明確,要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依法依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
加快轉變國資監管方式,盡快實現從以“管人、管事、管資產”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正在從決策層的意志和監管層的共識,變為實操層面的圖景。
國資委回應國企改革“雷聲大雨點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輿論普遍認為,此次《方案》的發布將是國資委職能轉變中的重要一步。在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看來,《方案》提出的國資監管的四項內容都與管資本有關,意味著經營權將更多地下放到企業,讓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逐步實現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
此外,《方案》還強調要加強國有資產監督,把強化出資人監管同落實管黨治黨責任結合起來,把精簡監管事項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結合起來。要改進監管方式手段,更多采用市場化、法治化、信息化監管方式。
當日的中央深改組會議還通過了另一項與國企有關的重磅文件——《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若干意見》,決定將境外投資納入審計監督,而且要求“國企國資走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要跟進到哪里,不能留死角”,凸顯了最高層防范國資流失的決心。
多位受訪人士對此表示,明年國企監督工作將會深化,確保國有資產安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監督審計國有資產尤其是境外資產將是重點,并且審計國有資產有了方向性的指引。
就在《方案》通過后的第四天,12月9日國資委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國企國資改革情況,對高層關注、公眾關心的有關國改話題進行了“回應”。
針對這一輪國企改革一直飽受“雷聲大雨點小”的詬病,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認為: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當前,國企改革四梁八柱拔地而起,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經完成,‘十項改革試點’全面鋪開,重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改革增活力、強動力、釋紅利的積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在瘦身健體提質增效、中央企業重組整合、改組組建投資運營公司、創新發展、國資委轉職能嚴監督以及加強中央企業黨的建設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國資委在去年完成6對12戶中央企業重組的基礎上,今年已推動港中旅與國旅、中糧與中紡、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寶鋼與武鋼、中儲糧與中儲棉這5對10戶中央企業進行重組,目前央企總數已縮減至102戶。張喜武表示,明年央企數量將進入兩位數時代。
國改操盤者的自我改革,調整機構職能,優化監管流程
國資委作為國改操盤者的自身改革,一直備受外界關注。事實上自2015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以來,如何推動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由管經營向管資本轉變,國資委的自身改革一直在進行。
11月29日,新組建的國資委監督二局、監督三局正式運行,主要負責分類處置和督辦監督工作中發現移交的問題,組織開展國有資產重大損失調查、提出有關責任追究的意見建議。國資委監督二局、監督三局按照行業劃分聯系中央企業,其中:監督二局負責聯系52家央企,涉及能源、機械、交通、投資等10個行業;監督三局負責聯系50家央企,涉及冶金、軍工、建筑、商貿、地產等11個行業。
新成立的監督二局、監督三局,將和監督一局(原監事會工作局)一道,與監事會形成“一前一后”互相配合的新型監督體系,被視作改革國有資產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監事會作用的重要舉措。
以上只是國資委內部以“管資本”方向改革機構職能的縮影,《中國經濟周刊》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今年以來多個國資委職能部門已發生變化:原來的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局、企業分配局這兩個“實權部門”變為財務監管局、考核分配局;原來的收益管理局變為資本運營與收益管理局;取消原來的群工局和企業改組局,企業改組局部分職能并入企業改革局;原來的外事局變為國際合作局;原來的國資委行業協會聯系辦公室取消,成立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局;而在更早之前,國資委紀委已取消,改為中紀委派駐國資委紀檢組。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談到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時說,“整合考核分配職能,突出業績考核與薪酬分配的協同聯動,進一步發揮考核分配對中央企業發展的導向作用。同時整合國有企業改革、企業經濟運行監測、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等職能,進一步優化監管流程,提高監管效率。”
央企“管資本”試點:改出新的體制機制模式
可以預見的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將在未來國資國企改革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曾在不同場合表示過,通過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實現以管資本為主的重要途徑,成為此次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關鍵所在。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隨著國改整體提速,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范圍繼續擴大。7月份至今,國資委已新增神華集團、寶武集團、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6家央企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在誠通集團、中國國新控股開展,加上之前在中糧集團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進行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工作,“兩類公司”試點央企合計已達10家。
“管資本”,是試點央企的突出改革表征,它們正在“試點”的空間里調整優化國有資本。據國資委方面在媒體通氣會上介紹:中糧集團以“管資本”為核心,形成了農糧、食品、地產、金融四大專業化板塊平臺,構建了“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架構;寶武集團總部先行改革,通過資本的“投、融、管、退”,實現投前、投中、投后的閉環管理,為資本投資運營打下基礎;中國國新控股主導設立了2000億元規模的“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誠通集團以資本運營促結構調整,主導設立了3500億元規模的“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還對存在債務違約風險的中國鐵物進行了托管,推動企業回歸正常經營軌道。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說,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不是一般性的重組整合,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需要改組為投資運營公司,也不是所有的國有企業都必須裝入投資運營公司,“重點在于改出以管資本為主的新體制,改出市場化經營管理的新機制,改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新模式。”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