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調查:“最近的教室”轉型 “最好的教育”
文章導讀: 9月的中原,秋高氣爽,新學年激動、興奮的心情又在學校里蕩漾。然而,河南省新安縣曹村鄉小溝村59歲的小學教師王憲武卻似乎很是悵然,他的教學點因為學生被當地黨委、政府接往鄉里最好的寄宿學校讀書而變成了一個“空殼”。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克 | 河南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39期)
9月的中原,秋高氣爽,新學年激動、興奮的心情又在學校里蕩漾。然而,河南省新安縣曹村鄉小溝村59歲的小學教師王憲武卻似乎很是悵然,他的教學點因為學生被當地黨委、政府接往鄉里最好的寄宿學校讀書而變成了一個“空殼”。
小溝小學位于古老的青要山腳下,是一所 “百年名校”。近年來,生源銳減,直至僅剩下師生3人:堅守鄉村講臺40多年的王憲武和“碩果僅存”的兩名學生 (一年級1名,二年級1名)。然而,當《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前往小溝村進行調研時,內心或許仍然五味雜陳的王憲武還是就縣委“合點并校”的戰略決策向記者表達了肯定的意見:“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是山里人的共同心愿。”
p79-1 新安縣曹村鄉偏遠山區教學點學生集中到鎮區小學就讀
新安縣曹村鄉偏遠山區教學點學生集中到鎮區小學就讀
跨越城鄉鴻溝,農家子弟做現代公民
“合點并校”,即合并生源稀少的農村教學點,將學齡兒童集中到辦學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就讀。新安縣教育局局長王獻峰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新安“合點并校”的初衷也是“均衡教育資源”,相關工作都在根據上級部署按部就班地推進。然而,2016年春夏之交,新安的合點并校猛然提速,目標也升格為 “讓山區孩子進入鄉鎮最好的學校”,縣、鄉、村三級黨組織的書記則被明確為此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合點并校”之所以加快“轉型升級”與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直接相關。2016年春節剛過,縣主要領導下鄉調研教育工作,在石井鎮井溝教學點,孩子們或許是因為很少見到“大人物”光臨竟然嚇得四處躲藏。這件事情對大家觸動很大。
新安縣地處豫西丘陵山區,境內“三山六嶺一分川”,近年來,由于人口外流等原因,許多鄉村小學生源銳減,剩下來的孩子往往又是 “留守兒童”。
該如何讓山村的孩子真正與城市孩子并肩起跑呢?新安縣開啟了“合點并校”的積極嘗試。該縣提出,教育扶貧不是慈善活動,不能讓孩子和家長覺得只是得到了經濟上的救助,也不能僅僅是多了幾個老師、學了幾門課程,而應該多思考如何讓山區的孩子盡可能快速、廣泛地與現代社會接軌,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程序意識”。
“培養現代公民”在新安縣兩級黨委、政府中形成共識,并迅速傳遞到全縣每一個鄉村、每一戶居民。但光有概念并不能夠一下子解決基層干部和普通村民的思想認識問題。為此,縣委、縣政府要求鄉(鎮)領導包村入戶落實既定決策。
石井鎮位于新安縣西北部深石山區,最遠行政村距鎮中心30公里,鎮農村學校教學網點多而分散、學校規模小、辦學效益低的現象尤為突出。一些村民對 “合點并校”工作難以理解,實際操作上也存在諸多困難。鎮、村在說服動員的同時,針對群眾的具體憂慮“定制”解決方案,終于得到了積極響應,全鎮17個教學點上的156名學生全部進入新學校就讀。
位于青要山風景區的曹村鄉經濟條件相對落后,但該鄉的“合點并校”走在了全縣的前面。教師出身的鄉黨委書記李新玲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黨委、政府的“親情”是提前圓滿完成縣委“規定動作”的奧秘之一。在鄉級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曹村鄉撥出專項資金為中心小學裝修宿舍、升級餐廳、改造廁所,新來的同學統一分配床鋪、被褥、洗漱用品,學校還專門配備了與學生同吃同住的生活老師,從洗臉刷牙開始手把手地教會孩子們料理日常生活。
“我們新學期實施了‘一只雞蛋計劃’(政府補貼),保證每個孩子每天都能吃上一只雞蛋。”李新玲在與《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談及這一“小事”時顯得十分興奮。
p79-2 洛新產業集聚區寄宿生有序用餐
洛新產業集聚區寄宿生有序用餐
小手拉大手,山里的農民走進城鎮
“在食堂吃的飯比家里的都好。”在曹村鄉中心小學食堂,8歲的武涵在生活老師陪同下吃飯,餐盤里擺的是豆角炒肉和白菜燉豆腐。“我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在家也忙,很少有時間給我做頓豐盛的飯菜。現在在食堂吃得挺好,爸媽也放心了。爸爸還打算多掙點兒錢,將來在鎮上買房子。”
“將來在鎮上買房”——孩子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道出了“合點并校”對城鎮化發展所衍生出的巨大推力。
新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邱北京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城鎮化,人的城鎮化是一個過程,不是你住在城鎮就是城鎮化,你把山里的孩子轉到鎮上讀書,接受城鎮化各方面的訓練,走的道路、用的廁所、吃飯方式、行為習慣等,這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邱北京接著說,“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策略之一是農業人口向城鎮集中,孩子們通過‘合點并校’先于家人進了城鎮,一雙雙小手自然會牽動父母的大手,加快這一‘集中’的進程。”
“合點并校,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解決了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同時,也為我們一直以來滯后的城鎮化發展帶來了轉機。”李新玲在與《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談及 “小手拉大手”儼然成竹在胸,“曹村正在擴建5000個車位的景區停車場,各種旅游服務也要全面展開,到時候山里的農民可以到鎮上來工作、居住,孩子和父母見面的機會更多,生活質量也會更高。”
石井鎮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主景區所在地, “十二五”時期,該鎮的旅游接待人次實現翻兩番,從50萬人次增長到2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從1億元增長到3.5億元。鎮黨委書記王冰談到“合點并校”對城鎮化的影響,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說,156名學生的背后是156家的家長,在學生享受優質教育的同時,家長也能解放出來,投入到鎮里的第三產業發展。鎮里也正加大鎮區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僅一期安置小區就可以達到500人的規模。通過完善的設施,孩子的帶動,鎮里的人口可以向鎮區有效集中,景區也可以打破零散居住戶的阻隔,避免砍柴、放牧、燒炭的破壞,涵養生態,充分發展。
截至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發稿前,新安縣已整合教學點121個,1261名學生從偏遠教學點轉入鎮區中心小學就讀。按照規劃,“十三五”末,新安的城鎮人口將達27萬人以上,城鎮化率可達55%左右,這1261名學生所產生的對城鎮化的推動力顯而易見。
p80 新安縣委書記王玉峰(中)在洛新產業集聚區調研“合點并校”工作
新安縣委書記王玉峰(中)在洛新產業集聚區調研“合點并校”工作
“三保職教”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近年來,新安縣提出了職業教育保成才、保就業、保證書的“三保”理念,結合工農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能為學生提供崗位、為家庭增加收入、為工業儲備人才的特色專業,全縣職業教育學生就業率達100%,職業教育也成為破解“三農”難題、助力脫貧攻堅的一把“金鑰匙”。
王獻峰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孩子進入本地最好的小學,應該視作向脫貧邁出了關鍵一步。但真正讓這些孩子帶動整個家庭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還需要更為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職業教育則是這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20歲的新安縣農村學生馬若飛,去年在洛陽市一家星級酒店當實習廚師,因表現出色被酒店老總相中,目前他帶著證書已與酒店簽訂了勞務合同,每月能拿到5000元工資。“5000元在本地也算是高收入,父母每年種地的收成還不抵我一個月的工資,一些讀本科的同學都羨慕我的工作,掌握一門技術比啥都強。”馬若飛說。
據了解,新安縣目前還有2.77萬貧困人口。其貧困的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農民缺乏現代社會的生存技能。為此,新安提出了“三保職教”理念,重點發展能為學生提供崗位、為家庭增加收入、為工業儲備人才的特色專業。近年來,全縣用于職業教育的投入達5億多元,建成了洛陽科技職業學院、新安縣職業高級中學等大專及中職院校,開設專業60多個。迄今,新安職高已與36家知名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洛陽科技職業學院堅持推行“教師+學生”的“校中廠”模式,由企業提供設備與技術、技師和能工巧匠,學校提供場地、經費支持、配備專任教師,雙向鍛造英才,開辟了職業教育探索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的一條新路子。
作為一張地方名片,“新安職教”吸引了很多外地名企的目光。王獻峰介紹說,去年8月,奇瑞公司派員與洛陽科技職業學院聯系,計劃將該校今年畢業的400多名汽車應用監測維修專業學生悉數收歸門下,但最后只招到了60人,因為該專業的學生早已被同行企業“預訂”。目前,新安新城西區正在規劃興建占地500畝的縣職教中心,2017年建成后,建筑面積可達25萬平方米,規劃專業部10個,專業班180個,未來3到5年內計劃完成招生2萬人的目標。
職業教育的發展,使新安農民得到了實惠,企業嘗到了甜頭,勞動力素質得到提高。據了解,該縣職教招生人數連續3年以年均3000人的速度遞增,與之相對應的是貧困人口的減少。據統計,3年來,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后脫貧的人口超過1萬人。
王獻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抓就業、抓扶貧、抓增收,我們就是要通過‘送智’的辦法,讓學生和貧困群眾接受完整的技術培訓,為他們創造人生出彩的機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