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6年10月10日22:37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乳業的“多事之秋”

  文章導讀: 伊利被險資舉牌、蒙牛人事更迭、現代牧業神話破滅……中國乳業在2016年迎來了一個“多事之秋”。

配圖配圖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 徐豪 | 北京、黑龍江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39期)

  伊利被險資舉牌、蒙牛人事更迭、現代牧業神話破滅……中國乳業在2016年迎來了一個“多事之秋”。但與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所引發的行業地震不同,這一次的“多事之秋”被認為是行業成熟轉型的好兆頭,是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成功縮影。中國乳企,特別是行業龍頭,如何認知這一行業變革新形勢,能否把握這一行業轉型的挑戰與機遇,都將事關“把‘奶瓶子’牢牢握在我們自己手里”的國家戰略目標。

  種種跡象表明,2016年的中國乳業迎來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秋天。

  9月15日中秋團圓夜,蒙牛乳業(02319.HK)發布公告宣布高層變動。擁有達能系背景的雅士利總裁盧敏放從孫伊萍手中接過帥印,出任蒙牛總裁。而據中糧內部人士透露,孫伊萍離職原因是因為在其任職期間,蒙牛業績與同行差距拉大,集團對其不滿意。

  接著在9月18日,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公告稱,9月14日,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增持5667900股。本次權益變動后,陽光產險和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計持有伊利股份總股本的5%,由此觸發舉牌。

  伊利和蒙牛作為中國乳業的兩大龍頭企業,先后遭遇變局,加上之前多家上游原奶企業公布業績虧損的半年報,特別是被稱為“中國養牛第一股”的現代牧業(01117.HK),虧損5.66億元,形勢嚴峻的原奶市場引發外界關注。

  人們不禁發問,中國乳業的“多事之秋”到來了么?乳業又將開始新一輪動蕩和調整了么?

  中國乳業上一次受到如此關注可能還是在2008年,起因是“三聚氰胺”事件,而經過8年時間,中國乳業的境況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此前在中國奶業D20峰會上就曾表示,“經過8年的努力,中國奶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質量安全水平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我們有信心用5年至10年時間,力爭到2020年乳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25年整體進入世界奶業強國行列,實現奶業振興發展目標,把‘奶瓶子’牢牢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那么,該如何理解中國乳業正在面臨的調整?

  中國乳業的“多事之秋”

  “白馬王子”伊利:令資本市場垂涎的大藍籌股

  “龍頭乳企不應成為資本運作的工具,險資也不應成為影響中國乳業穩定的不利因素。” 9月22日,中國奶業協會和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同時發聲聲援伊利。

  伊利被險資看中不難理解。

  作為中國乳制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伊利近年來逆勢增長,2015年以超過600億元的營業收入,躍升全球乳業八強,創下了中國乃至亞洲乳企迄今為止的最高排名。

  從基本面上看,伊利股份也確實是很好的財務投資標的。即便是今年上半年乳企整體進入蕭條期,在行業不景氣之時,伊利也實現凈利潤約32億元,同比增長20.63%的成績,是不折不扣的優質藍籌股。

  良好業績加上偏低的估值,以及甚至比萬科還分散的股權結構,都讓伊利成為險資偏愛的標的。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分析稱,無風險利率一直呈現下行的勢頭,這導致高收益、高信用等級的固定收益資產變得稀缺,而目前保險資金運用仍以債券和定期存款為主體,顯然無法應對整體收益率下行的局面。這意味著資產端的風險偏好將有所轉變,險企已經進入了資產荒,之后會更加注重股市,2016年下半年可能繼續舉牌藍籌公司。

  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數據充分顯示中國食品健康產業空間很大,尤其是乳制品消費,在這樣的預期下,就給中國資本甚至是外資留下遐想空間。而伊利和蒙牛在行業內占據絕對優勢,其品類豐富,市場份額也大,最容易被資本惦記。

  “長期以來,乳業市場一直被資本過分低估,而且在業界看來,與房地產、金融業不同,中國乳業屬于專業性很強、產業鏈很長的行業,很難被資本青睞。但是,中國乳業經過20多年發展,已經到了轉型發展升級的關鍵時期。尤其是產值從上世紀90年代幾十億到如今上千億,涌現出很多資產優質的企業,再加上無論是奶源建設還是和國際接軌進行海外投資以及國人喝奶習慣的普及,中國乳業已經爬坡到了一定的高度。”宋亮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但是,險資口渴戀上藍籌則讓業內表示擔憂。

  “奶業目前是國內產業鏈條最長、產業最復雜的行業,險資如果謀求控股伊利,只能是添亂,而不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呼吁從監管層到行業乃至整個社會,該考慮限制險資的瘋狂,不能讓資本的任性釀成奶業災難。”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他認為伊利作為全球乳業八強和亞洲乳業的領軍企業,不應成為資本運作的工具,險資也不應成為影響中國乳業穩定的不利因素。

  同樣,中國乳協秘書長劉美菊表示:“一方面,中國乳業正處于轉型陣痛期,相對脆弱,經不起太多因素的干擾;另一方面乳業產業鏈長,且產業鏈分布上大多為中小型企業甚至奶農,本身抗風險能力極弱,一旦產業鏈上核心龍頭企業出現問題,必定一損俱損,影響面極大。”

  “黑馬”蒙牛:新舊實力大調和,增長是關鍵

  如果伊利是中國乳業的“白馬王子”的話,從不按照牌理出牌的蒙牛無論從發跡還是發展都像一匹“黑馬”。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隨著一封深情辭職信的公開,蒙牛正式告別了女將孫伊萍時代,迎來了原雅士利總裁盧敏放的新時代。

  令外界關注的是,這不是一次簡單的人事更迭。

  在這次蒙牛管理層的震蕩之中,劇情跌宕起伏,可謂讓外界大跌眼鏡。除了孫伊萍的離開,來自中糧的于旭波、柳丁、廖建文三名董事離開董事會,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則出現在戰略及發展委員會名單中。

  目前蒙牛董事會中,執行董事為總裁盧敏放、“蒙牛系”的白瑛以及“中糧系”的吳文婷;非執行董事包括馬建平、牛根生、來自丹麥乳品公司ArlaFoods的Tim Orting Jorgensen,以及達能系的Filip KEGELS。

  “眾所周知,蒙牛管理層有三種力量。第一個是當年追隨牛根生創業的老蒙牛人,以白瑛為代表;第二個則是中糧入股蒙牛后的中糧蒙牛系,以孫伊萍的團隊為主;第三個則是來自外資的高管。”宋亮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供職蒙牛4年的孫伊萍卸下總裁一職后,由擁有豐富奶粉行業工作經驗的盧敏放接過了這一棒,在業內看來,孫伊萍的辭職以及盧敏放的接手,意味著在未來的日子中,蒙牛“中糧系”印記被雅士利的二股東“達能系”逐漸代替。

  但是,無論哪種勢力取得優勢,擺在新任總裁盧敏放面前的最大課題是蒙牛如何縮短和伊利之間的差距,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蒙牛8月24日發布的半年報顯示,公司收入272.57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則下滑19.5%為10.77億元。盡管依然穩居中國乳業的第二把交椅,但卻成為中國三大乳業巨頭(另外一家是上海光明)中唯一業績下滑且下滑幅度接近兩成的企業,而老對手伊利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卻是大漲20.63%。

  但是,在孫伊萍接管蒙牛之前,蒙牛與伊利的業績差距并不大。

  蒙牛2011年財報數據顯示,蒙牛當年營業收入為373.88億元,伊利為374.5億元;凈利潤蒙牛為15.89億元,伊利為18.0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彼時蒙牛還未收購雅士利、現代牧業、多美滋中國,而現在已將這3家企業攬入懷中的蒙牛業績反而與伊利拉開了距離。

  “從數字上看蒙牛正在拉開和伊利的差距。但是孫伊萍在這4年則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對一個民營企業進行了升級改造和轉型,讓其按照現代公司制度轉型,不但解決品質問題,拓寬了渠道,尤其推動蒙牛從管理到文化的發展,雖然難用量化表示,但以后成果會顯現。可惜,孫伊萍并沒有完全完成任務,因此留給盧敏放的任務還是要破局。”宋亮分析稱。

  資料顯示,盧敏放于2015年1月被委任為雅士利總裁。在加入雅士利之前,其曾在多家知名跨國企業任職,包括擔任達能早期生命營養品公司大中華區主席職務,并在美國通用電氣及強生(中國)擔任過管理職務。蒙牛方面稱其擁有豐富的快消品和乳業管理經驗,對中國市場有充分理解和豐富知識。

  對此,新上任的盧敏放在發言中也指出,蒙牛和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在拉大,尋找和競爭對手差距的原因將會是他在接下來戰略中突出的重點。接下來蒙牛的目標是產品創新、提升運營效率、持續改進渠道模式、提升盈利能力。“蒙牛有很清晰的戰略重點,即常溫奶、低溫奶和奶粉業務。我對蒙牛和我的團隊很有信心。”盧敏放表示。

  讓市場非常敏感的是,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的名字出現在蒙牛戰略及發展委員會名單中,眾所周知,牛根生創造了蒙牛最輝煌的時代,他和10位元老共同將蒙牛打造成了中國乳業知名品牌。

  牛根生會復出么?這讓蒙牛的未來平添了些許神秘。

  現代牧業: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相對于蒙牛伊利還有時間和精力去面對各自的成長的煩惱,與KKR、鼎暉的對賭失敗已經讓現代牧業付出了沉重代價,從當初“萬頭牧場”模式的資本寵兒到現在步履艱難,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但是,原料奶料峭的市場給奶牛養殖型企業留下的機會和空間已經不多了。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現代牧業虧損5.66億元,虧損幅度超過此前預期的4億元。

  這是被稱為“中國養牛第一股”的現代牧業自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凈虧損。

  現代牧業在公告中將業績下滑原因歸結為進口大包粉及復原乳的沖擊,導致的國內原料奶銷售量價齊跌。

  “我在2010年就說過,‘萬頭牧場’是一枚定時炸彈,一定會引爆!現代牧業巨額虧損,正是因為自身固有的經營模式埋下了危機的種子。”乳業專家王丁棉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所謂“萬頭牧場”,就是存欄可以達到1萬頭或以上的規模化牛場。而現代牧業正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現代牧業官網顯示,公司擁有27個萬頭規模牧場,奶牛數23萬頭,日產高品質鮮乳3200多噸。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告訴記者,現階段,我國奶牛養殖的主要模式包括散戶、養殖小區和規模化牧場三種。搞養殖小區模式的話,管理和防疫問題很難解決,而規模化牧場則可以保證奶源,有很大優勢。

  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推動了整個奶牛養殖業甚至乳業的變局,直接表現之一就是萬頭牧場突飛猛進。

  2008年國家發改委制定出臺的《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奶牛養殖規模化和標準化。此后,政企合力推行從牧場到最終用戶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旨在改變以往奶牛養殖和生乳供應“小、散、亂”的局面。

  彼時,建大規模牧場成為行業主流。

  除了始終堅持萬頭牧場模式的現代牧業外,蒙牛、伊利、飛鶴、奧亞等乳企也紛紛上馬萬頭牧場。資料顯示,中國已有56個萬頭牧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國已建成或在建及計劃準備建的萬頭牧場有可能會突破100個。僅2014年以來,已經有幾百億元的資金投向牧場建設,其中不乏恒大許家印、阿里馬云等產業大腕的跨界投資,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總融資量高達400億~500億元。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中國經濟周刊》說:“我們現在有56個萬頭牧場,還有準備上馬和在建的。過兩三年就有100個了,全球80%的萬頭牧場都在中國,而且就是這幾年才起來的。”

  顯然,危機的種子在此前牧場大躍進中早已埋下。

  乳業專家宋亮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道,萬頭牧場劣勢也很明顯,一是萬頭牧場將加劇人與奶牛資源爭奪,二是可能造成環境負荷嚴重超載。奶牛養殖是一個高排污的產業,一年僅奶牛排泄物就有20多萬噸。如果在一個人口稠密、大部分是耕地的農業地區,完成20萬噸污物降解非常困難,勢必造成當地環境污染,養殖效益很可能是規模不經濟,因此現代牧業長期高負荷運轉,必然導致管理和資金上的重重困難。

  “我個人認為除了經營模式的硬傷,現代牧業這樣由資本造富高速成長的公司,一定被狡猾的資本控制并傷害,對賭失敗就是例子。”乳業專家宋亮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雖然現代牧業不承認巨額虧損是因為和私募基金KKR以及鼎暉對賭失敗,但是其在公告中指出,造成業績虧損的三點主要原因中第三點是: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6個月,根據現代牧業與Success Dairy II Limited(下稱“Success Dairy”,是由KKR附屬公司及鼎暉投資的全資附屬公司最終持有的合資實體)訂立的日期為2015年7月6日的購股協議向Success Dairy提供的價值調整承諾產生非現金公平值虧損,預期約為人民幣4億元。

  顯然,資本方可以“臨陣脫逃”,當局者卻無法置身事外。

  在去年整個行業情況已經進入下降通道時,現代牧業仍以較高溢價收購牧場資產,當然要為自己買單。

  “講一個好故事,當然可以吸引資本介入。但是,奶牛養殖業是一個周期漫長的行業,注定賺不了快錢。當年蒙牛系的元老們歷經蒙牛上市看到資本力量的魔力,希望不斷制造借殼上市的神話,在資本市場實現短平快的套現,最終給企業留下的是一個巨大的包袱。”宋亮表示。

  上游牧業的日子因何“不好過”?

  “現代牧業的老總高麗娜,1米7的大個兒,很堅強的一個人,現在病倒了。在業內看來現代牧業的效益是相當好的了,最后都出現這種結果……”7月下旬,《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黑龍江采訪時,一位奶牛場負責人這樣向記者說。

  這位負責人表示,“連現代牧業都‘殺牛倒奶’了,我們很震驚”。他反映,牧場成本太高,又遭遇國外“大包粉”的沖擊,現在乳企上游的日子“都不好過”。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據調查,當前大中型養殖場奶價3.8元/公斤,同比下降10%。據定點監測,上半年養殖虧損面達到51. 8%,同比增加8.1個百分點。同時由于奶價下行,限收拒收加劇,6月份全國奶牛養殖場(戶)同比減少48. 6%,奶牛存欄同比減少9.5%,上半年生鮮乳產量同比減少5.3%。

  國產生鮮乳比進口的貴近一倍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經歷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低谷后,奶業到2013年開始“全線飄紅”,那時候各大乳企四處搶奶,奶價一路飆升。隨著政府主導推進規模化養殖,要求奶企“自建自控奶源”,很多牧場也開始籌劃上馬。而因為籌建周期的原因,去年、今年這些企業開始陸續產奶,但市場卻已經江河日下了。

  上述奶牛場負責人說,2014年下半年起,河北、山東、陜西的一些地方,出現奶農“殺牛倒奶”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很多中小規模的牧場經營也出現問題。“現在是什么情況?散戶已經被干沒了,養奶牛的小企業也快被干沒了,而且已經蔓延到大企業。大型企業挺不住的原因是乳企拒收,倒是不說‘拒收’,說限指標,一周生產120噸,但只收100噸,因為乳企收多了也要虧本。”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景海對此深有體會,他同樣提到“成本”和“大包粉”。他表示,現在國內原料成本太高,企業負擔過重,現在進口一噸鮮奶才1.7萬元左右,而收購奶農的一噸牛奶回來加工生產,成本得3.3萬元。所以很多企業都放棄國內奶農,轉向國外進口。

  “我這幾年一公斤奶也沒進口,全部收產業區內的奶,但是負擔重了,光差價兩年就損失4億。本來不應該多收這么多奶,收了之后賣不了,政府說你得收,不收奶農受不了,得‘解救奶農’。可是我收了成本增加了,多收的鮮奶噴成大包粉放在倉庫里,有的都快到期了,最后8000元、9000元一噸賣了,不賣就要過保質期了。”王景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國內和國外整個奶業都處于一個低谷狀態,我們叫‘寒冬’,這個‘寒冬’不是一個冬季能過的,起碼已經持續了兩年,從2015年秋天開始下滑,至于還會不會繼續下滑,現在還不好說。”黑龍江省八五二農場分公司副總經理陳樹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根據黑龍江省乳業發展中心7月公布的數據,黑龍江省的平均收奶價格大幅回落,從2013年到2015年,奶價降了13%,全省奶農年減收28億元。由中小養殖戶組成的奶站數量從3062個減少為1040個,降幅達66%。這一輪起落讓黑龍江養殖業很受傷。

  谷繼承認為,造成當前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國外進口的沖擊。2008—2015年,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從38.7萬噸增至178.7萬噸,進口產品市場占有率從6.8%上升到22.1%,我國乳制品新增消費的80%被進口所占。另一方面是乳制品消費趨緩。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了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增幅明顯偏低。”

  據了解,不僅中國奶業存在困難,其他國家也同樣困難。目前,新西蘭、澳大利亞的奶農在虧損,歐盟的奶農也在虧損。新西蘭奶農虧損面達到85%,澳大利亞最近原料奶收購價格下跌了15%、美國奶價下降了近30%。

  “無論怎么議論,總的狀況是整個行業充滿焦慮、困惑,甚至絕望。絕望至極者已經把奶牛當成肉牛賣,關閉牧場,揮淚而去。目前奶業發展是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最困難的一個階段。”在今年6月份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這樣說。

現代牧業肥東牧場通過轉盤式擠奶機完成對奶牛的擠奶工作 CFP現代牧業肥東牧場通過轉盤式擠奶機完成對奶牛的擠奶工作 CFP

  土地、飼草和“大包粉”

  “成本高”和“大包粉”是很多受訪者提到的關鍵詞,他們認為這是造成上游乳企陷入困境的原因。

  王景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完達山是一個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企業,目前牧場分布在各個農場,是農業向畜牧業轉型的過程中形成的規模化養殖企業。而現在,“一頭牛一天的伙食費就71塊6毛錢了”。

  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規模化養殖得要土地,一頭牛得四五畝飼料地,5年前一畝地租價是300多元,現在得500多元,有的達到600多元。國外是散欄式養殖,種一茬飼草可以吃好幾年,我們是在大型牧場里面喂養,成本非常高。建一個大型牧場,四五千頭的,平均一頭牛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就要2.5萬元,5000頭牛的牛舍成本就接近1.5億元。現在還涉及到環境保護、牧場建設地下管網、消防等項目。”

  完達山乳業現有資產34億元,分子公司22個,實體工廠17個,奶粉類子公司8個,液態奶工廠7個,銷售規模52億元,年利潤3億多元。這樣的企業規模,其董事長還直呼成本壓力太大,中小企業的成本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飼草的進口,也成為企業的成本負擔。目前我國草牧業發展整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良種繁育滯后,大量依賴進口,飼草料加工落后,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低,產業上下游連接不緊密。一個有2000多頭奶牛的牧場主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很多企業的苜蓿等飼草主要依靠國外進口,而苜蓿占每公斤奶成本的12%左右,如果苜蓿能自給自足,成本一年能降低20萬;燕麥自給自足,成本一年能降低100多萬。”

  “大包粉”則是業內的俗稱,指鮮奶直接噴粉制成的工業奶粉,主要供乳品企業進行再加工或生產使用。陳樹斌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目前國產奶粉的成本都要比進口奶粉到岸價高出1萬元/噸。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國內企業大量進口奶粉,開始嘗試利用進口奶源平衡成本價格。目前進口大包奶粉價格持續低迷,并與國內呈倒掛趨勢,對國內乳品加工和奶牛養殖業沖擊明顯。

  “外國把鮮奶噴成大包奶粉,進口到中國,再還原成牛奶,成本特別低,把國內奶業市場沖擊得特別慘。國內大型企業的牛奶加工完了以后,因為價高賣不出去,就噴成奶粉賣給小企業,小企業得到很便宜的奶粉,再加工出售。這樣形成惡性循環。”陳樹斌說。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含嬰兒進口奶粉的奶粉進口總量為14萬噸,到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104萬噸。今年1—5月份,中國累計進口大包奶粉36.5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17萬噸,增幅為16.5%;液奶累計進口約25.9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7萬噸,增幅達到86.9%。

  “大企業資金鏈斷了就麻煩了”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目前幾個奶牛養殖大省奶牛的淘汰率高達25%~35%,比正常水平高了10~20個百分點。從2015年第一季度末起,因為原奶收購量大于生產量,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等乳業前10強的企業都在將鮮奶噴成奶粉儲存,有的企業最多時一天就要噴粉1000多噸。

  從2015年開始,包括現代牧業、原生態牧業(01431.HK)、西部牧業(300106.SZ)等多家原奶企業都出現了凈利潤快速下滑的情況,上半年也都發布了預虧公告。8月23日,現代牧業發布上市以來最差業績報告,截至6月底,該公司中期由盈轉虧,虧損額為5.66億元,主因是“原料奶售價下跌”。

  8月25日,蒙牛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2.6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10.77億元,同比下滑19.5%。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蒙牛給出的主要理由是,“因聯營公司應占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433億元大幅減少至今年的虧損1.546億元,及雅士利利潤減少的情況下,本集團息稅折舊攤薄前利潤(EBITDA)下降6.9%至21.551億元,2015年同期為23.156億元”。

  蒙牛所指的聯營公司,即現代牧業,其此前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現代牧業2016年上半年虧損5.66億元,而蒙牛乳業為現代牧業大股東,其持股比為25.41%。由于原奶收購價格下跌,之前因為擁有現代牧業的原料優勢反而制約了蒙牛的業績。

  國內原奶企業長城乳業(832680.OC)2016年半年報亦顯示,營業收入同比減少33.86%,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減少9.51%。該公司還暫停了奶粉加工業務。該公司解釋稱,進口奶粉價格持續低于國產奶粉,乳品加工企業大量使用進口奶粉作為生產原料,導致國產奶粉價格低迷,因此暫停奶粉加工。這也是國內第一家公開停止奶粉加工業務的乳企。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目前幾乎每個牧場都有10%~20%的奶交不掉,虧損牧場已經過半,而如果這一現象繼續持續兩年,一些牧場將面臨資金鏈問題,“大企業資金鏈斷了就麻煩了”。

  現代牧業董事長兼總裁高麗娜表示,已經有40多家企業聯合上書,提出建議:一、規范和限制復原乳的使用,嚴查復原乳標識,禁止使用復原乳奶生產UHT奶(超高溫瞬時滅菌奶),禁止用大包粉干法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二、限制進口低溫奶;三、建議一體化歸口管理奶業,將種、養、加等全產業鏈各環節納入一個部門垂直管理;四、國家補貼向后端原奶滯銷和噴粉庫存轉移,加強牧場運營期間的補貼、青貯收購補貼力度。

  對進口奶實行限制?

  奶協會長:“閉關鎖國絕不是生存之道”

  “再這么進口下去,中國的奶瓶子就捏在外國人手里、中國奶業就要姓‘洋’了。”有企業家這樣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這一聲音不在少數,甚至不少專家也發出類似呼吁。

  李勝利表示,能不能熬過接下來的兩年將是一個關鍵點。雖然國際原奶價格可能會在明年觸底反彈,但國內原奶達到平衡仍需要一個過程。他也建議國家能夠出臺包括“禁用奶粉生產加工常溫奶”等規定,以保護國內養殖業。至于針對進口的“雙反調查”也不是不可為之,“如果其出口價低于成本價,就有傾銷嫌疑”。

  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限制奶粉進口、使用技術壁壘的建議,相關部委人員以“遵守WTO規則”為由專門找到他面談。他對此表示不認同,“國外可以用,我們為什么不能用?為什么不保護民族企業?”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此持有不同的意見。“現在有人老提這個意見,是不是搞點反制措施,什么技術壁壘,什么反傾銷等等。這都不是明智的舉措。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貿易市場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農產品貿易和國際市場的關聯度越來越高,中國現在正在更廣泛更深入地融入國際市場,開放合作、共存共贏、有進有出、公平競爭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和常態,閉關鎖國絕不是生存之道。”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表示。

  首先,“要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我國奶業正處在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由弱質低效產業向現代高效產業轉變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就會有市場波動、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第二,對國際競爭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第三,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能力,認清和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谷繼承說。

  中國乳品質量已達“歷史最好水平”,

  如何“叫好”也“叫座”?

  根據草原法則,只有跑得更快才能生存。

  顯然,2016年的秋天對于中國乳業來說是個“多事之秋”。

  但是,2016年秋天的狀況顯然和8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的情況有了天壤之別。

  8年來,中國乳企蟄伏積累,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發力,重塑行業格局:2009年,伊利打造第一個中國母乳數據庫;2010年,光明乳業購入新西蘭乳企新萊特51%股份,成為國內首家海外收購的乳企;2013年,貝因美搭建產品全程管理與追溯系統;2015年,蒙牛與世界農業第一名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簽署協議,在營養健康創新以及食品安全領域展開全球合作……至今,中國奶源標準、硬件設施以及產品管理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近日發布的2016年全球奶業20強榜單,伊利、蒙牛分別占據第8名和第11名,其中伊利也是亞洲排名最靠前的企業。不止于此,伊利、蒙牛、現代牧業、新希望等乳企多次在國際質量評比中獲得大獎,中國乳企在海外不斷逆襲,利好消息不斷。

  在中國乳企不斷走向世界的同時,中國乳品質量也已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從2008年至2015年,中國政府累計投入扶持資金86.6億元。目前,中國規模化奶牛場、中高產奶牛群為主體的生產體系初步形成。“養殖水平,包括管理、裝備、技術水平,有很大提升,有些已經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經過8年努力,中國乳業質量安全水平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谷繼承說。

  8月16日,中國首次對外發布《中國奶業質量報告》,報告指出,自2008年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國家出臺和完善了奶業法規政策和標準制度,大力開展奶業整頓和振興。2015年全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達99.5%,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乳品質量整體情況較好,“為歷史最好水平”。

  這份報告是在農業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家衛計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總局等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國奶業協會完成的。強大的陣容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了國家對奶業狀況的重視。據了解,“國務院和奶業主管部門的領導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對策”。

  “中國奶業從產品質量的追溯體系,一直到終端管理,包括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完達山等大型企業,可以說都基本沒有質量問題了。可以說中國的管理標準、質量標準、檢驗標準,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標準。”王景海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但同時,包括王景海在內的業內人士也表示,雖然“標準達到世界一流”,但消費者仍然“認洋奶粉”。“要讓消費者信任我們的產品,增強對民族產業、民族產品的信心。只有這樣,我們的產品才能參與國際競爭,如果連自己家里的產品,自己的人都不愿意去面對,甚至對自己的產品沒有信心,怎么參與國際競爭?”王景海說。目前,中國奶業市場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變化,各種影響因素在相互碰撞過程中,市場完成了自身資源配置的調節使命。

  谷繼承表示,我國奶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當前,我國現代奶業建設正穩步推進,已具備創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奶業的基礎和條件。雖然現階段奶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和困難,也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但是中國乳業行業有信心通過8到10年的不懈努力,實現民族奶業的振興。

  “無論是伊利被險資盯上,還是蒙牛在進行人事更迭,還是現代牧業和資本博弈,都是供給側改革下的縮影。中國乳業正在經歷一個坎兒,才能達到高度。不經歷低谷,不經過深度調整,就不可能有競爭性,調整轉型必然痛苦短暫,而經過此輪調整,中國乳業必將大放異彩,進入世界前五強,將會是世界乳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乳業專家宋亮如是說。

責任編輯:陳永樂

下載新浪財經app,贏iphone7
下載新浪財經app,贏iphone7

相關閱讀

何必對支付結算嚴苛立法喝倒彩?

不管措施多嚴,打擊力度多大,畢竟都屬于一種防范措施,最為關鍵的還是要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識,不要被不法之徒得逞,多掌握點支付的防范措施,保護好自己的“皮夾子”、“錢袋子”才是上策,又何必要為這些政策“喝倒彩”呢!

抓住這個機會你可能超越馬云

在中國,誰能控制一系列的類似于淘寶的金融交易平臺,就將成為比馬云的阿里巴巴更加具有影響的機構。中國經濟的所有參與者,都應不斷審視這一新格局,牢牢把握金融發展的大方向,才能合理應對并立于不敗之地。

金磚國家辜負人們的期望了?

金磚國家的成長和發展的潛在障礙是多方面的,包括抗菌素耐藥性這類健康威脅,教育方面的挑戰,在全球治理機構中代表性不足以及一些短期的周期性問題。而全球政策制定者必須致力于拆除這些壁壘,以令金磚國家最終能發揮出其真正的潛力。

不應長期抑制樓市投資需求

限購是對房地產市場的行政干預,是一種在非常時期、非常情況下的非常規調控手段。如果作為長期手段使用,其負面作用較多。對于房地產市場,長期抵制投資需求,不僅會影響合理的需求,還會減少正常的供給,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