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堂文語】用第三只眼睛看中國經濟
文章導讀: 分析和判斷當前中國經濟是不是健康,不能只看GDP增長的高低,而是要看就業率是否充分,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產能是否適度,發展是否平衡,新的動能是否形成等等。當然,還要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二者的關系是否恰當,互動是否良性,以及二者的作用是否獲得了更好的發揮。
文 |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員,中國企業十大新聞發言人;曾任國企董事長、股權投資協會副會長 文顯堂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35期)
現階段中國經濟狀況究竟如何,雖然眾說紛紜,但都是基于GDP的增長而給出的分析與判斷。但如果將GDP作為唯一的指標來觀察中國經濟,往往與中國經濟的實際狀況相去甚遠。中國經濟是當今人類社會一個獨特的經濟體,其產生的經濟現象也具有獨特性。曾幾何時,一些國外的著名機構和人士都發出過中國經濟崩潰論。結果完全錯誤,中國經濟不僅沒有崩潰,而且增長強勁。最終,他們都不得不承認對中國經濟看走了眼。
同時,我們也不能完全放棄計劃經濟的觀念或者只憑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經驗來分析和判斷中國經濟狀況,否則也容易看走眼。中國經濟的計劃與市場都存在,或許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不妨想想,國家制定的經濟發展規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難道不是計劃?計劃依然有,只是計劃的對象和方式不同罷了。所以,完全忽略計劃經濟的成分,也難以準確把脈中國經濟。僅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來分析判斷中國經濟也不見得有譜。農村經濟出現的規模化趨勢及土地使用權的流轉,不能用包產到戶的眼光去分析判斷。現在的去產能、調結構,也不能簡單地套用過去國有企業關停并轉的模式來進行分析判斷。
如此而言,是左眼不能看,右眼也不能看,要準確把脈中國經濟,必須用第三只眼睛來進行分析與判斷。所謂第三只“眼睛”,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眼睛”,形象一點說,就是要用“中西醫結合”的眼光來把脈診斷中國經濟,從局部與整體、縱向與橫向、歷史與現實、內部與外部、公有與私有、計劃與市場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若是以某個單項指標或幾個指標,或者拋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性來分析判斷中國經濟,結果都會發生誤判。
目前,人們都把GDP當成經濟體的血壓來看待,并人為地劃定了一個固定的“血壓”區間,如果GDP增長達不到某一個區間或超過某一個區間,就認為經濟出了大問題。但是作為一個經濟體,不能像人的血壓那樣,有一個全球統一的區間去區分正常與非正常血壓指標,而是要著眼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性,根據就業率的高低、結構的合理程度、創新動力的強弱等綜合因素來確認血壓的高與低。如果在就業充分、結構合理、創新動力強勁的狀態之下,GDP增速10%以上或5%以下,也不能視為血壓不正常。相反,如果就業不充分、結構不合理、創新動力不足,無論GDP是高還是低,都是不健康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增長。因此,健康增長的GDP,高與低都不是問題。否則,GDP高與低都是大問題,甚至會導致經濟危機的發生。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分析和判斷當前中國經濟是不是健康,不能只看GDP增長的高低,而是要看就業率是否充分,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產能是否適度,發展是否平衡,新的動能是否形成等等。當然,還要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二者的關系是否恰當,互動是否良性,以及二者的作用是否獲得了更好的發揮。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