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參與、共治共享、確保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有機結合,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通過行業治理和市場監管,通過監管和法律手段及時清理害群之馬。”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6月12日在陸家嘴金融論壇“浦江夜話一:互聯網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 分論壇演講時提到。
除此之外,李東榮指出:監管一是明確分類、精準發力、要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風險,從宏觀到微觀的各個層次,對各類傳統風險和新生風險進行準確預測,有針對性的行業準入,投資者適當管理等措施;二是綜合施策,將資金流和現金流全面納入風險監測體系,防止資金和信息實現體外循環,要針對跨界業務實施穿透核查和全流程監管,不留空白和套利空間。
“風起于青萍之末”,互聯網金融行業頻發的風險事件揭示了繁榮的行業背后的暗礁叢生,該不該監管、如何監管成為論壇討論的熱點。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認為:“因為金融本身的特點,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等,都意味著金融監管是有必要的。”
浙商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董事長趙曖同樣認為,互聯網金融必須要監管:“金融具有天然的外部性,就不能由內部人代理為所欲為,道德再高尚、金融技術再純熟,都不能說不受監管約束,如果觸犯雷區必須付出代價。”其補充道,最佳實踐一定要能上升為監管標準,并且能夠通過最佳實踐的推動來促進全行業的發展。
提到監管,普遍想到的是“一行三會”,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認為,大眾對于監管的理解比較狹隘,監管應該是立法、司法、行政三管齊下。
李愛君指出:“首先是立法這一塊,對任何行為不管是商業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如果立法監管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司法監管,如果司法還解決不了,影響整個社會的秩序就動用行政監管。‘一行三會’就是行政監管。”
其舉例說,P2P是一個民間借貸的法律關系,本來不需要司法監管或者行政監管,用現有的《民法》、《合同法》就可以解決調整了,但通過這些法律還調整不了,影響到整個社會秩序,就得動用司法,這次整治就是動用司法進行監管。如果通過整治吸取了經驗,整個行業對實體經濟還是有利的。司法不能持續性的保持監管,就需要行政監管。
監管的目的在于凈化行業、保護投資者,同樣投資者的風險教育也備受大家關注。
李東榮指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將進一步加快行業自律的管理制度建設,規范設計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加快建設綜合統計監測風險評估。同時加強信息披露、信息保護等行業標準體系的建設,對全社會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教育。”
胡祖六認為,只有老百姓自己提高風險意識,不要輕易上當,這才是最好的投資者保護。
“行政監管里面最重的是面向投資者普及金融教育。”李愛君表示,“使每個投資者都理性,每個投資者都能起到監督的作用,那么這個行業就可以持續發展。”
(國際金融報 畢彤彤)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