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選中國好銀行: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6(第四屆)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定于7月7日在北京舉行(參會報名)。作為年度盛會的重頭戲,“第四屆銀行綜合評選”正火熱進行中。歡迎參與投票!
本報記者 姚建莉 上海報道
6月12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一行三會”共同主辦的“2016陸家嘴論壇”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挑戰與金融變革”。
其中,如何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支持經濟轉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是會上一項重要議題,更被與會嘉賓寄予厚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上海市市長楊雄、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以及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都在論壇上強調,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創新的重要任務。
不過,清華大學教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則強調,不應該用行政手段要求金融去支持實體經濟,金融的目標應該是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控制風險。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創新重要任務
論壇上,不同層面的參與嘉賓都重點提到了如何促進金融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希望本次論壇能為此做出積極的貢獻。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強調,保險業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著力點之一是“著力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他從保險業角度闡述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具體內容:一方面是圍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國家戰略,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快發展各類保險,化解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風險,推進融資模式和征信機制創新,助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上海市市長楊雄則在論壇上重點提出上海未來金融方面四項工作重點之一,是主動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要求,加大金融中心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力度。
他指出,服務實體經濟,始終是金融的首要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重點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都與金融密切相關。”
具體做法上,上海將鼓勵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繼續擴大直接融資的規模和比重,積極打通社會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渠道;鼓勵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和中小金融機構,推動符合中小微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創新,持續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曹遠征則強調,要進行金融創新,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否則金融自我的循環,必然會導致很多的問題產生甚至出現金融危機。”
不應使用行政手段要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
針對上述觀點,白重恩則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問題。他認為,“不應該用行政的手段要求金融機構去支持實體經濟。”
在他看來,現在對金融機構、金融市場提出了太多的目標,比如,希望資本市場發展,就會產生財富效應,財富效應就可以拉攏需求,就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希望金融機構做貸款的時候傾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甚至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都不應該強加到金融機構來說。
他總結道,金融的目標是兩個方面:一是資源配置的效率,用市場的規則來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二是控制風險,包括控制宏觀風險、金融機構所產生的風險以及控制市場主體面臨的風險,“如果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能夠實現幫助要素、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又控制風險,就是對長期經濟增長最好的支持。”
至少對于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他則強調且不論這項政策是否有效,即使有效也不應該是金融部門來做,而應該通過其他政府部門的產業政策,比如財政的稅收政策、補貼政策或者發改委的一系列準入政策等來推動。
而金融應該如何做金融該做的事?白重恩的建議是給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監管者更大的自主性。
他強調,對金融機構提出太多要求,才是造成很多風險的重要原因,當金融機構承擔過多責任的時候,責任反而不清晰,出現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找誰算賬;要求金融機構承擔財政責任的時候,往往低估了實施推行某些政策的政策成本。
清華大學教授、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的觀點與此有部分相似性,“金融產品創新應以滿足社會投融資和風險控制的基本需求為主。實體經濟對金融工具的需求是非常有限,需要票據來延期支付,需要股票來籌集股本,需要債務工具來借債,需要風險的期權,期貨管理風險,如此而已。”
但她也表示,讓金融產品回歸為經濟實體服務、簡約透明,是未來改革的方向。應該實行穿透式的監管,要看到最終投資人和融資人,只有這樣才可以分清楚投資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才能夠真正的落實投資人適當性原則,縮短風險鏈,減少系統性風險。(編輯 譚翊飛)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