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昌4月5日電題:三山繪“北斗”——走訪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山頭點號見聞
王玉磊、顏榆奇、馮飛
“光學跟蹤正常”……
“火箭速度正常”……
“雷達跟蹤正常”……
3月30日4時11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第二十二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系統服務從區域向全球拓展奠定堅實基礎。
發出這些調度口令的地方,分別是名為牛頭山、天王山和袁家山的山頭。它們散落在曲折蜿蜒的深山峽谷里,與發射塔遙相守望,因為與航天結緣,肩負著神圣的使命。
牛頭山——山頭自有雄魂焰
海拔近1800米的牛頭山,是中心地勢最高、位置最偏遠的點號,也是每次火箭發射萬里測控的“第一棒”。
中心某測量室的數十名科技工作者常年駐守在這35畝大的山頭上,他們自稱為“牛頭山人”。
時下,是牛頭山最美的季節。郁郁蔥蔥中散落的野花,顯得格外嬌美。山上最老的“牛頭山人”、工程師肖慈忠說:“當初的牛頭山還是荒山野嶺,一茬茬‘牛頭山人’在這里植樹種草鋪路,一點點‘補山’。”
不管是悶熱潮濕的夏日,還是山風凜冽的冬夜,崗位就是“牛頭山人”們最執著的戰位。
“忠權,兒子燒得厲害。你快回來吧!”2015年底,正在備戰中心收官之戰的遙控分系統指揮員馬忠權接到妻子的電話。
馬忠權30多歲才有兒子,生病當然著急。但大戰在即,自己又是分系統指揮員,怎么辦?
沉默良久,馬忠權眼含熱淚撥通妻子的電話:“對不起!我知道你和兒子現在很需要我,但我現在不能回,任務上更需要我!”
“參數正確、狀態正常!”雖然掛念著兒子,但馬忠權仍然一次次檢查系統數據。直到火箭順利升空、圓滿完成任務后,他才匆匆趕回西昌,見到了熬紅眼的妻子,還有躺在病床上熟睡的兒子。
前不久,馬忠權年近七旬的父親生病。妻子負責專職照顧父親,兒子則由馬忠權帶上牛頭山,周末再帶下山照顧父親。
“兩邊都放不下,那就全都扛起來!”馬忠權說。
天王山——小背簍上的大事業
西昌城外有一個狀如田螺的孤山,因舊時山上有座天王廟而被稱為天王山。
幾百平方米的山頂“壩子”上,兩個點號左右呼應,一個是氣象站,一個是測量點,一共5個人。
天王山45度的崎嶇坡路上,氣象站技術骨干李彬彬和同事張宇暉正在休息。他們背后的背簍里,裝滿了蔬菜和油米。這些年輕人,除了各自的工作,還承擔著基本生活自給。
“良好的天氣對火箭發射至關重要。我們的工作就是負責收集真實可靠的風力、雨量等日常氣象數據。”李彬彬說。
簡單的放氣球也隨著高密度任務頻繁“躍動”。這個季節,西昌地區上空風大,氣球經常會被吹出跟蹤范圍,需要進行連續放氣球監測。
“高密度發射任務保障雖然辛苦,點號生活雖然枯燥,但看到自己和兄弟們能為發射圓滿成功出分力,心里很自豪,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深夜,與同事在學習室充電學習的李彬彬說。
夜幕降臨,山下閃爍起絢麗的霓虹燈,山上依然單調、安寧……
袁家山——一座哨塔一個家
在西昌郊區的袁家山上,矗立著一座高聳入云的哨塔。
這是中心一個有名的山頭“點號”——“夫妻哨”,學名標校塔,為某測量站各設備跟蹤測量火箭初始段數據標校而建。
李孟良夫婦和張興安夫婦,是這“夫妻哨”的前兩任主人。雖然塔上條件簡陋,但他們以塔為家,高塔充溢著小家的幸福與溫暖。
2015年9月,剛結婚不久的孟宴偉,從張興安手中接過鑰匙,帶著新婚妻子搬進了標校塔。
這座塔一共13層354級臺階,孟宴偉和妻子每天都要爬上塔檢查設備情況,打掃塔里的衛生。有任務時,他下山到設備上工作,妻子就在塔里守著,幫著切換電源。
“對我來說,守塔苦點累點都不算啥。但她懷孕住在這,還是有些不便。”孟宴偉說,站領導認為家庭和任務同樣重要,已經安排好接替自己的人,并批準帶妻子休假。
夕陽余暉將盡,袁家山上,一座塔,一對夫妻,一個家。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