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日前在“第六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上表示,“十三五”期間金融會有六個領域的重要改革。
第一個領域就是我們的金融改革必須要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樣的目標創造良好的環境。具體到金融來說,就是要提供一些標準,這些標準就是利率,匯率和國債收益率曲線。資源配置配置是用信號來配置,靠信號來引導。在金融中就是三個率。
“利率高低決定了我們往哪里走;匯率決定了我們怎樣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資源來配置經濟;國債收益率曲線決定了我們微觀上各種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定價基礎。這三點我們應該說都還沒有到位。“李揚說。
第二個領域是要做一些金融創新。當我們把創新引為今后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任務時,就要想到,我們要尋找或者是創造一種什么樣的體制機制去支持創新,容忍犯錯誤,而且不要終身追究。我們過去金融是零錯誤,零風險,這種金融體系是不可能支持創新的。
第三個領域就是如何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投資仍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動力。李揚指出,現在我們的金融體系是不容易支持投資的,因為有兩個缺陷:第一個投資需要長期資金,但是我們的金融體系,很難籌集長期資金。第二個問題就是權益資本的短缺。
第四個領域就是金融改革應該以降低杠桿率為非常重要的內容。由于我們以間接融資為主地金融體系,動員起來的資金基本上都會形成微觀主體的債務。隨著金融的擴展,債務也很大,這個問題已經達到不解決就很難正常發展的程度。
第五個是監管協調。協調應當是有幾個層次,一行三會一局的協調,應當說討論很多。其實整個金融部門和財政部門的協調,也許是更重要的。再有在中國和發展系統的協調,也許是最重要的。這幾個如果不協調就看到1+1小于2的結果。
最后一個改革的,就是在“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到的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共同發展、互相抵沖。提到這樣的目標,是異乎尋常的。
“總之,中國的金融改革現在是在新常態下應當有新的思路。新的思路就是順應實體經濟的需要,實體經濟要什么,我們就改什么。我覺得我們‘十三五’期間會見得這樣的改革思路,我們要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體系。”李揚說。
據介紹,“第六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以“創新:驅動力之變”為主題。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和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承辦。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