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長陳華元。(資料圖)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8日訊(記者 亢舒)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對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長陳華元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中催生了大量規模化地下空間工程項目,而我國關于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立法尚處于探索階段。在民事基礎立法項上基本是空白,僅有《物權法》第136條規定略微涉及,這顯然不利于我國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也不利于推進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新局面。
陳華元稱,這一現象嚴重制約了我國城市土地空間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因而構建一套科學的土地空間法律制度,對于促進和規范土地空間的開發利用,解決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地關系的尖銳矛盾,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國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關于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的專門立法對相關問題進行規制。
陳華元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地下空間權屬關系不明確阻礙了地下空間的進一步利用和發展。目前,城市地下建筑物的產權不清、主體不明確,比如開發商對土地利用深度允許開發多深,如何確認地下建筑物所有權歸屬,這些問題導致地下空間作為一種資產無法進行轉讓、抵押,也無法通過登記來彰顯其權利,使得投資人認為他們的權益缺乏相應的法律保護,從而影響了社會公眾開發、購買地下空間的積極性,阻礙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進程。
與此同時,陳華元代表還發現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當前,涉及地下空間管理的部門包括建委、規劃局、國土資源、消防、市政部門和民防辦等等,涉及多方利益和要求,各相關部門還未建立起統一協調、合作管理的機制,缺乏信息共享、協調發展的格局,有時甚至會發生矛盾。迄今為止,很難有一個部門能夠較為確切的統計出可供利用的地下空間資源數量。
這一現象導致目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還停留在單一、淺層次的階段,不少地下室因工程質量較差、設計不合理等因素在利用上受到限制;已經建成的地下空間難以連成一體發揮系統作用。
此外,相關沖突解決機制尚不明確,導致地下空間利用中出現了各類爭議、矛盾與沖突,尤其是已有的地上建筑物與后建的地下空間建筑物之間的沖突。例如新建地鐵線路與已有的地上建筑物之間的權利沖突等。
為此,陳華元建議,完善我國地下空間利用的權利體系,明確地下空間利用中的用地使用權,地下空間的租賃、借貸等權利。
其次,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各部門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設施配備、日常管理、投資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同時,以合法取得的在先權利優先以及公共利益優先為原則,設立我國地下空間利用沖突的解決規則。但是,對公共利益的界定應該非常慎重,以免損害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
此外,構建地下空間開發建設的激勵機制:地下空間的建設,特別是民防工程的建設耗資巨大,維護保養任務繁重,成本回收周期長,地下空間設施的營運成本一般高于同類項目的運營成本。且大多為公用事業或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構建激勵機制提高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綜合效率,拓展城市經濟建設發展的新空間。
代表委員小資料:
陳華元,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紅安人,1961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曾任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更多報道請見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