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青亭 北京報道
在國內產能過剩的重壓之下,今年,中國將加快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2月23日,在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部長林舜杰表示,為推動我國優勢產能和優勢裝備(“兩優”)出海,貿促會今年將選擇若干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市場,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的提升。
2015年是國際產能合作的開局之年。總結去年的工作,國家發改委表示,我國鐵路走出去實現重大突破,核電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鋼鐵、有色、建材等優質產能開始規模化向外轉移,境外投資、工程承包帶動裝備出口快速增長。另外,以周邊重點國家為“主軸”,以非洲、中東和中東歐重點國家為“西翼”,以拉美重點國家為“東翼”,我國“一軸兩翼”合作布局加快形成。
作為對外貿易投資促進機構,貿促會將在今年圍繞“兩優”出海繼續發力,重點打造的項目包括:非洲四國投資研討會、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捷克布爾諾國際機械博覽會中國館展覽等。另外,貿促會還將組織企業參加貿易投資促進團組,分別訪問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俄羅斯,阿聯酋、伊朗和埃及,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拉美國家的產業對接。
去年,中國前后與歐盟及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提出第三方市場合作,重點關注非洲和拉美市場。林舜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今年晚些時候舉行的中歐工商峰會上,貿促會將繼續推動中歐企業在第三方市場展開合作。
“誠然,在拉美和非洲,很多國家歐盟企業具備傳統的優勢,但中國企業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比如在生產成本和某些技術環節有獨到之處,特別是在集成整合方面的工程項目中。這種合作可以避免中歐企業在新興市場進行惡性競爭。”
另外,林舜杰強調,中歐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選擇也有所不同:中國企業往往風險承受能力更高一些,包容心更強一些。“在高風險的地方,中國企業的進入和歐盟企業的資金以及技術的加入是一個比較好的組合模式。”
助力非洲、拉美工業化發展
據介紹,貿促會將與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國際貿易中心(ITC)合作,針對埃塞俄比亞、肯尼亞、贊比亞、坦桑尼亞等非洲國家亟待發展的農業和制造業項目,于2月、5月、7月和11月在國內舉辦四場投資研討會和兩場貿易投資論壇,重點幫助河北、山西、江蘇、山東、遼寧等省有產能合作需求的企業對接項目。
“這個活動不是一個簡單的會議,”林舜杰說,“起因是習近平主席與卡梅倫首相共同見證的一個幫助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合作協議。”2015年10月,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與英國國際發展部簽署《關于促進非洲投資和出口合作備忘錄》。
至于首批推出上述四國的原因,林舜杰解釋道,這幾個國家比較有市場前景,和中國優勢產能企業匹配度比較高,中英合作將聚焦在農業加工、制造業兩個領域。在2月的研討會上,預計將有來自河北、山西、江蘇、山東、遼寧等省的60多家企業參與,有望進行項目對接。
“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將為形成初步對接的項目制定技術支持和開發投資方案,中非發展基金優先向我會推薦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我會還將提供可行性咨詢服務和經貿摩擦應對、投資糾紛防范等法律服務,增強企業風險防控能力。此項活動未來將常態化開展,并在2017年進一步擴大國別范圍。”林舜杰說。
貿促會還計劃在9月組織企業赴埃及訪問,重點考察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我們希望把有意投資的中國企業推薦到經貿合作區內落戶,把中國的技術、資本和富余產能引入非洲。”林舜杰說。
除了非洲“西翼”,拉美“東翼”也是重點。10月14-15日,貿促會將與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待定)、美洲開發銀行在河北唐山共同舉辦第10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本屆高峰會將設貿易投資交流、產能合作、金融服務、園區合作等研討專題。通過交流對話、洽商展示等活動,增強雙方企業合作信心,推進中拉經貿務實合作。
林舜杰透露,貿促會正在支持唐山打造中國-拉美產業園,希望通過本屆中拉企業家高峰會吸引更多拉美企業到唐山考察、調研,推動產能合作和商品輸出,促成拉美企業在唐山落戶。
破解國內產能過剩
非洲四國投資研討會、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都選擇了河北省唐山市,這凸顯了化解國內產能過剩的緊迫性。“希望河北的玻璃、鋼鐵、水泥三個產業盡快向國外轉移,找到落戶的機會,讓我們的空氣能更好一點。”林舜杰說。
2月4日,國務院發布《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將在5年內壓減1至1.5億噸過剩鋼鐵產能。對于鋼鐵產量占到全國四分之一的河北省而言,亟需通過對外合作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然而,有評論認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并不足以吸收中國的過剩產能。2月22日,中國歐盟商會援引世界銀行前中國局局長David Dollar的觀點指出,亞投行每年可貸出200億美元的資金,而每年僅吸納中國鋼鐵行業目前的過剩產能就需要600億美元。
對此,林舜杰回應道,中國是在用自己的優勢產能幫助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目前,南非、肯尼亞這樣的國家比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工業化起點更高,基建等行業的技術標準也相應更高,因此,中國在產業轉移過程中要非常注重當地的發展需求,從拉動當地工業水平的目的出發,實現互利共贏。
在他看來,整體而言,中國企業在非洲將有巨大發展優勢。“去年12月,我訪問了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舉個例子,有一家江蘇的粗鋼企業,在國內連續三年都是處于積壓狀態,開工一天損失一天,但不開工損失更大,但在埃塞俄比亞,粗鋼的價格是江蘇的10倍,產量在一年內擴大了5倍,并有望在三年內提高到10倍。再舉個例子,有一家江蘇的紡織企業,在國內基本處在停產的狀況,但在埃塞生產多少就能銷售多少。”
同時,林舜杰也承認,中國在非洲的發展之路也存在阻力。比如,埃塞俄比亞匯率非常不穩,一夜之間可以貶值10%到30%,而外匯可換額度又非常少,這給兩頭在外的企業帶來了很多困難。將來,這還可能進一步阻礙中國企業利潤匯回、進入第三方市場發展。
“這些問題有待于政府和貿促會這樣的公共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服務,向當地政府進行游說。”林舜杰表示,貿促會已經向政府建議,向埃塞俄比亞這樣的國家提供政策咨詢,幫助他們進行產業園建設,為中國企業“抱團出海”創造條件。
泰中羅勇工業園是我國建設的16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以汽摩配、新材料新能源、電子機械行業為發展主線。工業園總經理徐根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國內傳統優勢產業在泰國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比如,鋼鐵在國內已經過剩,但目前泰國還依賴進口,如果能夠把產品引入泰國,銷售渠道會比國內更好,但目前還受到泰國一些國內政策影響。他認為,工業園能更形成產業集群,讓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可以聯動發展,共享各種資源,協同園區內各企業建立強大的生態圈,推動我國優勢產能和優勢裝備的集體出海。 (編輯 辛靈)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