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1月31日在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2016年年會上表示,推進注冊制改革,對于資本市場改革意義非常重大,但是也必須承認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注冊制會對資本市場帶來非常大的沖擊,特別是在我們原來發審制度下股票市場價格高估是一個普遍現象。推動注冊制確實非常有必要,但是注冊制推動的過程中對市場上投資方、投資主體、參與方、參與主體產生不利沖擊。規則的易變,會扼殺市場上的有生力量。
管清友說,供給側改革是自2012年后多次探索試錯之后才下定決心要干的一個事情。十八大之后提出三期疊加到新常態再到供給側改革,按照1月4號權威人士訪談的說法,分別解決了怎么看、怎么干、主攻方向和總體思路以及工作重點的問題。化解過剩產能實際上在2012年以后一直在提,也有把化解產能過剩作為結構調整重要抓手的提法。但實際上因考慮到去產能將造成短期陣痛,決策層在2015年10月之前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有分歧的,顯得猶豫不決,在政策執行上力度也不夠。但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1月4日權威人士的訪談,彰顯了中央的決心,里面有如“讓僵尸企業入土為安”、“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等狠話,相信各位同事應該說已經十分關注這篇訪談。我們看到這些話以后感到很振奮,與我們之前的一些想法不謀而合。我們已經錯過了2008年,實際上也錯過了2012年到2013年的調整期,2016年確實不能再錯過了,個人認為這是我們順利推進結構調整最后的機會。
管清友認為,2016年將是挑戰大于機遇的一年。今年是供給側改革的元年,是政策落地、執行與實施的一年,也是風險釋放的一年,資產價格劇烈波動,機遇與挑戰并存但又大于挑戰。亞洲金融期間,韓國大破大立,KOPSI指數跌幅超過50%、美元兌韓元匯率由1:800貶到1:1500、債券收益率也大幅飆升。如果中國供給側改革發力,股債匯都面臨一定調整壓力。但韓國的經驗也告訴我們,供給側改革1-2年之后股債匯都將重獲新生。
他認為供給側改革將加快風險釋放。實際上金融危機后,全球進入了去杠桿階段,中國2012年也開始了一個去杠桿過剩,從房地產到非標,到股市,再到匯率,債券市場和創新相關的產業也面臨調整壓力。下一個要被動去杠桿的,一定是債券市場和龐氏融資。貨幣政策由維持低利率環境轉向維持匯率穩定,給持續幾年的債券大牛市帶來去杠桿壓力,過剩產能行業在供給側改革中信用風險也將加速爆破。而與創業創新相關的很多產業,其實有一些龐式融資的現象,這些風險早晚將釋放。
另外,供給側改革需要兼顧需求管理,更需要認真嚴肅的討論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問題。談供給側改革不能光談經濟,也要談國家治理體系。這既有從制度設計上完善對食品、藥品、環境的監管問題,也要強化在金融領域監管的專業化、協同化。過去一年,業內人士應該感觸頗多,我也只能點到為止。長遠來看,必須重新理順央地兩級政府的財稅關系、治理關系。你懂的。簡單說,我們不能用1.0版本的治理手段去管3.0版本的事情。
要廣開言路、發揮智庫的作用,改善決策機制。這不僅僅是一個決策科學化的問題,決策機制本身需要變化。各位同仁也上過很多折子,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主要不是取決于寫折子的人,主要取決于看折子的人,關鍵看決策機制。要有好的氛圍,讓寫的人敢寫,說的人敢說,海納百川,科學民主決策。
李鴻章曾經說“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戚繼光說“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希望與各位同仁和廣大學界智囊團、思想庫在這樣一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一起繼承和發揚古代士大夫的文人情懷,團結、合作,為中國的轉型和民族的復興貢獻力量。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