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工業增速下降,是我國主動宏觀調控的結果,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國民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的結果。供給側指的是實體經濟,其中工業和制造業是主戰場。要堅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優化升級,積極培育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高技術產業,這二者要同時發力,緊密融合——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2015年全年經濟運行數據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幅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工業增長持續放緩,何時觸底反彈?2016年工業運行面臨怎樣的發展形勢?工業經濟應該怎樣實現提質增效?針對這些問題,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

  增速仍在合理區間

  記者:去年工業增速是否還在合理區間之內?對此應該怎樣看待和評價?

  李毅中:工業增速從過去的兩位數降到現在的6.1%,是主動宏觀調控的結果,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國民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的結果。總體上還處在合理區間之內,并沒有失速。

  具體來說,在工業41個行業里,有23個行業的增速高于6.1%,有29個行業實現利潤正增長。也就是說,接近三分之二的行業運行狀況比較穩定。從區域來看,31個省區市,其中有21個工業增速高于6.1%,也占到了三分之二。所以說,工業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當然,也要看到另一面,就是大約有三分之一多的行業、三分之一的地區工業運行相當困難,個別地區、個別行業甚至滑出了合理區間,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記者:原本預期的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度目標為8%,這個目標是根據什么確定的?現在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差距?

  李毅中:總結歷史經驗和規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幅和GDP的增幅之間有一個比例關系。從“十五”時期以來這個比值由1.4逐漸下降到2014年的1.1。就是說,GDP增長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必須要增長1.1個百分點。2015年GDP預期目標是7%,那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就應該是8%,以此來確保GDP實現7%的增長目標。

  但2015年由于結構調整,出現了一個積極的變化。這就是三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達到50.5%,超過二產10個百分點,增幅之大之快超過預期。同時,2015年三產的增加值增速是8.3%,高于二產6%、工業6.1%的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與GDP增幅之比降為0.9。這說明,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大的改變,三產對GDP的貢獻率進一步加大。而這正是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一個新變化,我們對此要有新的認識和掌握。

  下行壓力還在加大

  記者:工業增長持續放緩,但工業內部結構則在加速調整和分化。具體表現出哪些特點?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分化?

  李毅中:工業內部分化在2014年就已經顯現,到2015年行業、地區和企業分化明顯加劇。從行業來看,高技術產業增長加快。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是10.2%,高于整個工業4.1個百分點。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下降1.9%,但高技術產業利潤是正增長,達到約14%。消費品工業狀況也比較好。從增加值增速看,輕工、紡織、醫藥和電子行業分別為6.4%、6.3%、9.8%和10.5%。消費品是剛性需求,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變大也升級了。

  困難較大的行業主要包括能源、原材料行業,2015年鋼鐵、煤炭、有色金屬、水泥利潤分別下降了71.1%、61.2%、10.6%和61.3%,而產能過剩、需求下降、價格跳水正是形成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石油石化行業則由于原油價格下跌,利潤下降55.1%。此外,由于固定資產投資乏力也給裝備制造業帶來新壓力。

  這種分化主要是受到國際國內需求的影響,是受產業結構的影響,也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這也正是我們需要針對不同情況加快調整和改變的。

  記者:當前工業增速觸底了嗎?2016年工業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

  李毅中:嚴格地講,工業增加值增幅還沒有觸底。從季度看,2015年一季度是6.4%,二季度是6.3%,三季度和四季度都是5.9%,還是下降的趨勢,只是降幅趨于平穩。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46個月負增長,而且趨于嚴重,連續4個月為-5.9%。由此判斷,工業經濟一定程度上出現通貨緊縮。從工業歷史經驗看,還有3個有說服力的數據,就是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秦皇島煤儲存量和價格,尤其是前兩個,2015年都是負增長。綜合來看,這些數據都還沒有轉好。

  所以從多個角度全面分析,2016年工業經濟下行的壓力還在加大。現在國民經濟包括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比過去復雜多了,不確定因素多,因此必須要強調全面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也要看到亮點和希望。

  發力供給側改革

  記者:面對工業經濟下行的壓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各種風險,下一步工業領域應該怎樣激發內生活力,努力實現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李毅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給出了思路,就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工業、制造業當前突出的矛盾就在于有效供給能力不足。一方面低端的產品過剩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高端的產品又短缺供不應求。產品的質量、品種滿足不了消費者對綠色、低碳、品牌、時尚以及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以致出現了國人境外大量采購的現象。至于生產資料產品,比如基礎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關鍵材料等,80%仍然依靠進口。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新形勢下,我們對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宏觀調控的主動選擇,是發展思路的調整。從這個角度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實是抓住了要害,概括地說就是“實”。第一個“實”是指實體經濟,高度重視實體經濟,抓供給側的結構性調整。第二個“實”是針對企業的,企業的困難怎么解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5個任務是解決企業困難的實實在在的“實招”。

  供給側指的是實體經濟,其中工業和制造業是主戰場。要堅持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優化升級,積極培育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高技術產業,這二者要同時發力,緊密融合。

  記者:在新形勢下,傳統產業運行困難較大,應該主要通過哪些手段和方式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李毅中:傳統產業是經過60多年建立起來的,具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當前,由于經濟形勢變化和自身存在的問題,一些傳統產業遇到了較大困難,必須高度重視。經濟能不能穩得住,當下主要取決于現有企業和產業能不能修復動力。要通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盤活巨大存量資產,仍然是我們創造財富、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技術改造是內涵為主的發展方式,具有5個明顯特點:技術新、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在這方面許多行業都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數據可以證明。以石油化工行業為例,技術改造采用先進實用新技術,投資一般比新建節省三分之一,工期可縮短一半。根據工信部統計的2009年至2015年全國技術改造數據,大體上中央財政每提供1億元可拉動投資近20億元,改造項目投用后新增工業產值約30億元,利潤約3.1億元。根據這些數據測算,“增量資本產出率”即增加單位GDP需要的增量資本,技術改造是2,而新建項目為6.5。再比如銷售利潤率,技術改造項目是10%,而2015年規上工業企業是5.57%。

  經濟新常態下,技術改造全面提升了技術經濟指標,不僅拉動了需求,更提升了供給側的綜合效能。通過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化解過剩、擴展先進,也促進了傳統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而加快技術改造,需要企業、政府、社會共同努力。企業要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技術改造新水準,政府要給予政策支持和引導,銀行要給予信貸支持,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記者:高技術產業增長加快是工業運行中的一個亮點,,應該如何進一步加快培育、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如何促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李毅中:在整個工業利潤負增長的情況下,高技術產業利潤增速達到約14%,這兩年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幅比工業增加值的增幅始終高約5個百分點,這說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的蓬勃活力。但高技術產業前期發展基數較低,而且目前在整個工業增加值中占比尚小,只有11.8%,新興產業占GDP不足8%。

  新興產業增長的這一塊,還遠不能彌補傳統產業降下來的那一塊,所以我們的下行壓力就加大。這也是新舊動力轉化時期的突出表現,這個轉換期不是一年兩年,恐怕整個“十三五”都是轉換期。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必須要再加快,擴大占比。只有這樣,經濟下行壓力才可以緩解,經濟結構才能優化升級。

  如何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首先,必須著重于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協力攻關,尤其要重視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沒有新技術,就沒有新興產業。第二,要加強合理規劃,全國要有規劃,地區行業也要有規劃。各地要從資源、環境、市場和產業基礎出發,選準優勢產業、主導產業,差別化發展,不能什么都搞,造成新一輪的過剩。第三,要依托現有的工業體系,它為新興產業提供了技術、裝備、人才、品牌和市場,二者可以互相促進,融合發展。第四,要注重生產性服務業的配套、服務和支撐功能,構建完善的供應鏈和銷售網。

  認真落實五大任務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企業作為微觀經濟基礎,應如何具體落實?

  李毅中:這五大任務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都要具體落實。就工業企業來講,“去產能”在多年工作的基礎上,尤其要抓住重點難點,逐一解決。鋼鐵、煤炭等是重中之重,對那些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產品無銷路、改造無望,資不抵債、甚至依賴貸款補貼過日子的企業要下決心用經濟、技術、法律的手段清出市場。執行中要安置好下崗職工。

  “去庫存”不僅是對房地產,規上工業企業2015年末產成品庫存增加4.6%,應收賬款增加7.8%,遠高于主營業務收入1%的增幅,也有去庫存的任務。

  “去杠桿”不僅是金融行業,工業企業要降低過高的負債率,改善資金流動,發展直接融資,防范財務風險也是當務之急。

  “降成本”更是當前企業的突出問題。減輕稅費負擔、降低財務成本、物流成本、工程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減少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當然需要政府推進改革、政策支持,也需要企業自身努力。要澄清認識誤區,降本增效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執行中要防止為追求低成本而損害質量、節能、環保、安全,要遵守企業會計準則,防止違規行為。

  “補短板”方面,企業要與國際同行對標達標。通過技術創新、改造優化、“兩化”融合、消除瓶頸、補齊短板,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施中尤其要注意防止盲目擴能。(經濟日報記者 許紅洲)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