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5日電(汪亞)2016年A股首個交易日,也是熔斷機制正式實施第一天,大盤就遭遇“實盤測試”,有暴跌帶來的無奈感,還有對熔斷機制作用的質疑聲,市場人士在第一時間進行解讀。
對于昨日的暴跌,海富通基金分析指出,5%以上股東減持禁令將于2016年1月8日到期,潛在解禁規模1.1萬億左右,萬億解禁洪荒沖擊A股,市場擔心供求失衡;其次,2016年首個交易日,兩岸人民幣匯率盤中再度下挫,結合此前人民幣貶值集聚的效果,市場集中進行反應;第三,年初伊始,機構投資者有調倉換股的需求;第四,宏觀經濟數據持續低迷,中國12月財新制造業PMI連續第十個月低于50榮枯線,經濟增速的不樂觀,影響市場做多情緒。
開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楊海則認為,減持壓力主要不是來源于主板,主要是來源于創業板和中小板,這些公司整體估值偏高。還有一些是高估值的,比如現在市場上有些1000倍市盈率的股票很多,這些股票危險比較大。
當暴跌遇上熔斷機制,2.5個小時的交易時間里,3.9萬億市值縮水,那么,熔斷機制給市場帶來的究竟是“冷靜期”還是進一步恐慌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熔斷機制的實施對流動性需求造成了一定影響,市場參與機構為了備兌贖回資金需求而被動減倉,因此可能加大調整幅度。雖然熔斷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風險,但機制本身并不是市場下跌的主因。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暴跌有其深層次原因,除了技術層面的調整以外,元旦期間,負面新聞的夸大和炒作給市場帶來了恐慌。而熔斷機制實施的首個交易日,恰恰發揮了部分閉式、休市的作用,其帶來的隔夜效應將有效緩解市場的恐慌情緒。
華夏基金陽琨指出,從昨日下跌的狀況看,領跌的股票以創業板為主,部分原因可能是市場獲利回吐,因為基本面并沒有特別利空出現,投資者情緒波動還是主因,而這與熔斷機制并無內在聯系。
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新年首日觸發的“熔斷”并不意味著將成為“常態”。作為熔斷機制的基準指數,滬深300指數匯聚了大批優質大盤藍籌股,不僅體量龐大,而且本身估值相對較低。從這個角度而言,觸發熔斷并非“大概率事件”。
今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市場對新規則需要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鄧舸指出,熔斷機制對穩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
作為舶來品的熔斷機制,有專家學者認為其在中國的發展似乎“水土不服”,鄧舸表示,引入指數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還沒有經驗,市場對新的規則有一個逐步調整適應的過程。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楊雪 SF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