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把事情做好” 比“什么都不做”要難得多
中國未來三十年的走向,取決于如何面對新常態這一階段的關鍵問題以及采取的行動。在新秩序、新挑戰、新矛盾的面前,我們該如何面對并積聚新的力量,從而更從容地面對變化的世界?本書試圖通過分析和回答這些新秩序、新挑戰、新矛盾出現的原因、目前的情勢,以及應對的策略,對我們無法確定的未來給予更多的指導。
作者簡介:
鄭永年:中國問題專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執教北京大學[微博],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改革和發展的頂層設計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停留在紙上文件,只會導致更多的麻煩。今天,老百姓對改革的期待越來越高,如果不能兌現,那么政府就會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說,落實執行政策的意義就比以前任何時候更為重大。改革就是要干活的,無論是包括反腐敗、吏治,還是反壟斷、反寡頭,頂層設計出臺之后,人們期待的下一步就是執行。重在執行,舍此無他。可以想見,如果兩次全會的幾百項改革舉措執行下去的話,那就會帶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社會。民意如流水。政府應當把民意對改革設計的廣泛支持轉化成為政策執行動力,而不是等待民意轉化成為社會怨言。行動當是今天中國政治的主題。
顯然,如果干部官員不作為成為常態,那么國家就很危險。應該說,中國步入經濟新常態后,面臨的挑戰非常多。目前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盡管這種新常態只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告別了兩位數增長階段,進入中速增長階段,而非西方一些人唱衰中國描繪的那種塌方式衰退,但要順利逃脫中等收入陷阱,政府和市場必須都要有作為。只要中國經濟鞏固住、穩定住,就能順利逃脫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社會。不過,這個過程就要求政府必須有所作為。那么,怎樣才能使得干部官員有所作為呢?那就是要執行改革,好好干活。一些官員對新常態和如何干活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在他們眼中,反腐敗是和不干活聯系起來的,那就索性不作為。這種不作為顯然危害巨大。在某種意義上,地方主管官員是經濟發展的稀缺資源,如果在經濟下行時毫無作為,勢必帶來巨大損害。實際上,不作為也是腐敗,而且是更大的腐敗。再者,這種不作為會直接弱化改革,影響全局。
要廣大政府官員有所作為,就要有分權。中央做完頂層設計之后,要執行就必須多條腿走路,在很多具體問題上需要中央、地方、企業、社會一起動起來。而目前看來,中央層面的力度和決心不小,其他角色并無很大的作為。中央政府已經在抑制國企擴張、遏制地方政府債務沖動方面做了兩件好事,并且在自貿區、行政審批權下放等方面推進改革舉措,這些都令地方上的改革進展相形失色。各級政府的一些官員不作為、政府空轉的現象,正是令人擔憂的大問題。
衡量改革進展如何,并不只在改革設計做得如何宏大,而是在于如何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分別推出的改革方案實施下去。反腐敗運動重在遏制官員的亂作為,整治一些“亂作為”的政府機構;而在此后要整治不作為,讓政府轉向有作為。現在看來,要實現這種轉變困難重重。從實踐上看,整治亂作為是相對簡單的,有時候一紙禁令就能發揮作用;“把事情做好”比“什么都不做”要難得多,對官員而言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和責任。
執政黨已經把“依法治國”作為下一個要實現的目標。“依法治國”也是要通過法律手段來治理官員和地方政府的不作為現象。通過告別GDP評比、以“作為”和“不作為”來提拔考核干部,強化“重在執行”,真正避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的改革設計停留于紙上的局面。從過去幾年習近平、李克強對不作為官員的頻繁喊話中,人們可以看到,他們正在努力建立新的干部考核體系。
不過如何讓整個官員體系都動起來、有作為,這是一門大學問。我覺得,對一線改革者,不妨寬容些。頂層設計有了,不作為被盯住了,下一步該做什么呢?那就是動員改革者。這些改革者是哪些人呢?他們其實就是來自地方政府、企業、社會各個層面的一線改革者。不久前,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給縣委書記們上課,就是因為在推動改革過程中,一線政府、一線改革者負有重大的責任。要意識到,改革主體不僅僅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是頂層設計者,在財政體制、稅收、貨幣改革等方面是改革主體,但在更多的方面并不是主體。改革的主體還是社會,需要企業和社會組織繼續發揮活力,積極創新。很可惜的是,地方官員不作為,企業沒有權力,而上面干著急,這就是今天一些地方本不應該出現的新情況。
怎么辦?下放權力是關鍵。但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的改革到了“好肉都吃光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的階段。“啃硬骨頭”就是如今中國社會改革者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他們要啃硬骨頭,就需要權力,否則什么事情也辦不成。因此,中央一直在強調審批權下放,將其作為改革先手棋,一口氣取消和下放了數百項行政審批權。這些舉動其實都是在幫助一線改革者。可以說,在一些領域,上級政府部門甚至可以“不作為”,但必須要把相關權力下放給地方政府、企業或社會組織。一旦權力下放,他們的活力就會被激發出來,成為改革的發力部門。
(文章節選自本序言,標題為編者所加,有刪改)
《改革的邏輯》
作者:周其仁
出版:中信出版社
本書中周其仁教授對中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歷程進行了嚴密而邏輯清晰的梳理,系統地從產權改革、土地改革、貨幣改革等各個方面解讀了中國經濟改革的來龍去脈和未來走向,既有對過去的回望和梳理,也有對關鍵問題的深刻解讀,同時對未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重啟改革議程: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
作者:吳敬璉 馬國川
出版: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中國今天面臨的問題是怎么造成的?如何應對這些問題與挑戰?中國怎樣才能實現順利轉型,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國家?這些問題關系到每個公民的福祉,本書與讀者朋友一同思考,探討如何重啟改革議程、創造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