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宏觀·政策】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秘書長王燕國:

  民企也是“走出去”主力軍

  呼吁:在海外投資政策、法規上,應對民企與國企一視同仁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崔曉林 | 北京報道

  “2015年,伴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把目光投向海外,‘走出去’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而在這宏大的境外投資熱潮中,中國民企功不可沒。”11月12日,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的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常務副會長、主席團主席、秘書長王燕國表示,過去中國企業參與海外投資,是國企“大哥”帶著民企“小弟”玩兒,如今“小弟”們正在迅速成長,大有超越“大哥”之勢。

  民企掀對外投資并購潮

  在王燕國看來,近些年來,民營企業已經或正在成為中國對外投資并購的主力軍。

  王燕國向記者表示,過去中國“走出去”主要靠貿易,如今中國使用外資與對外直接投資均開始迅猛發展。到2014年年末,中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存量已達到8826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約占30%。2014年對外投資流量1231億美元,民企占40%多,而2008年民企所占的比例約為14%。其實民企實際對外直接投資額要遠遠大于這個數字。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18500位中國投資人在國外共注冊了27000家中國企業,非公企業占到了90%,覆蓋了186個國家與地區。

  王燕國秘書長介紹,民企投資領域也呈現多元化特點,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科技、基礎設施、商業地產、金融和資產重組、文化旅游、戰略投資等方面。

  4年前在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籌備階段,王燕國就曾實地走訪過7個省份36個大型企業,總結出民企“走出去”投資方向上的五大需求和對商會服務工作的三大需要。五大需求是自然資源、科技、市場、品牌和戰略資產,而三大需要則是項目、資金和人才。

  “僅從我會部分會員企業在澳洲的投資并購看,江蘇沙鋼2007年斥資1.08億美元收購了澳薩維奇河鐵礦90%的股權;2009年吉利控股成功收購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車自動變速器生產商DSI;2010年和2012年,正泰集團進軍澳大利亞新能源行業以及礦山服務項目;2010年科瑞集團通過對西澳鋰輝石礦的投資,使其下屬的銀河鋰業成為世界第四、中國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商;2014年與2015年,上海復星分別進軍澳大利亞地產業和石油業,以6.5億澳元收購澳洲地產基金三個項目75%的權益,又用4.74億澳元收購澳洛克石油92.6%的股份,這些還僅是中國民營企業參與國際并購案例中的一小部分。”看得出,眾多會員企業在海外獲得成功,令王燕國倍感驕傲和自豪。

  民企“走出去”較國企有三方面優勢

  3年前,王燕國陪同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訪問加拿大、古巴、厄瓜多爾。在加拿大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談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話題時,王燕國分析認為,民企海外投資在“政治障礙”、“決策效率”和“投資成本”三個方面相較國企更具優勢。王燕國還在會議上提出海外投資中,不少項目可以采取“民企在先、國企跟進、金融支持、商會服務”的模式,得到了商務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王燕國表示,跳出民企、國企的圈子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當務之急。民企、國企最終都服務于國家利益,完全可以而且應當聯手合作。民企拿下項目后可以實行股份制,吸引國企加盟,這樣可以規避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遭遇的很多政治障礙,事實上已有不少這類案例。

  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組織模式、投資模式和合作方式日趨多樣化。除了聯手國企,實現“強強聯合”外,根據項目特點、自身條件或出于優勢互補、分散風險等因素的考慮,民企先后探索了與國有地勘單位合作、民營企業抱團、借助私募股權基金等多種“走出去”的模式。

  國家對民企“走出去”審核過于嚴格

  對于中國民企“走出去”的現狀,王燕國坦承,影響民企在海外發展的因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王燕國認為,企業國際化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許多企業“走出去”發展的瓶頸。另一個內因在于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對海外投資國情況還是不清楚、不熟悉。目前國內能夠了解相關資料的渠道有限,未來商會希望能在這一方面給予企業更多的幫助。

  王燕國表示:“從外因角度看,一是國家目前對‘走出去’的審批仍過嚴。我國長期以風險防范為主的管理思路和實際存在的所有制歧視,導致民營企業的投資審查相對嚴格,以致貽誤商機。有的民營企業家向商會反映,國企以國家信用作背書,很容易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融資甚至動用政策性金融支持,而大多數民企則因資信等級不高、可抵押擔保物不足而遭遇銀行歧視,使融資渠道越來越窄,形成融資難、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嚴重影響企業走出去。我們呼吁,在相關政策、法規上,應對民企與國企一視同仁。”

  此外,外匯管控過嚴同樣束縛著民營企業海外投資。

  商會“十大平臺”

  助力民企遠航

  2014年,由于在扶持、服務民營企業“走出去”工作中成績突出,在全國工商聯行業評比中,中國民營經濟國際合作商會榮獲第一名。王燕國表示,“排名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更好地為民營企業服務。”

  王燕國認為,從商會的角度講,把更多的專業性商會的能力集中起來,最好的辦法是組成戰略合作組織,發揮各自優勢,既包括NGO組織,也包括一些商業組織,比如ABP國際聯盟等。“整合企業資源和組織資源,力爭做到‘合眾力、造大船、涉深水、助遠行’。”

  “對于任何企業,項目、人才、資金的問題都是共性問題。專業化解決共性問題,商會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王燕國表示,商會工作最重要的是建設服務平臺,目前商會已建起十大平臺:政策宣傳平臺、金融支持平臺、人才培養平臺、國際聯絡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法律維權平臺、政府事務平臺、信息宣傳平臺、國際安保平臺和大型活動平臺,專門負責解決協調相關問題。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