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公司】歐洲足壇,中國資本來啦
萬達[微博]、華為及錢寶、星輝等先后入股或并購歐洲足球俱樂部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燕|北京報道
11月3日,星輝互動娛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互動娛樂”,300043.SZ)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皇家西班牙人俱樂部(香港)有限公司于西班牙巴塞羅那與皇家西班牙人股東 Tevimore SL 以及 Daniel Sanchez Llibre簽訂了《股份買賣合同》。根據協議,互動娛樂將成為首家控股五大聯賽足球俱樂部的中國企業。
中國資本兇猛席卷五大聯賽
此次收購在西班牙并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因為對于西班牙球迷來說,已經開始慢慢習慣近年來中國資本在西甲的頻繁動作。幾個月前,西甲的另一支勁旅馬拉加俱樂部曾傳出將超過95%的股份出售給一家中國財團的消息。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資本在歐洲足壇上的亮相正在逐漸增多,參與方式也由開始之初的廣告投入逐漸轉向裝備贊助及入股球隊。今年年初,北京合力萬盛體育公司完成了對荷甲球隊海牙的收購,緊接著,萬達斥巨資買下馬德里競技20%股權。中國互聯網公司錢寶先后贊助了皇家社會和巴列卡諾兩家俱樂部。而在不久前,德普科技全資收購法乙索肖俱樂部,索肖成為首支被中資完全控股的歐洲俱樂部。
除卻大金主“一擲千金”,中國球迷也以眾籌的方式參與了這場資本游戲。去年5月,西班牙俱樂部埃瓦爾為了保住西甲聯賽的席位,曾經向全世界球迷眾籌198萬歐元來繳納參賽保證金。在這場股權眾籌中,來自中國的150個球迷眾籌19200歐元成為埃瓦爾俱樂部的海外第二大股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4家中國企業是德甲比賽的贊助商,不少于6家中國企業涉足英超。而以不同形式投資西甲聯賽的中國企業則有12家之多,而未有中國企業投資的8支西甲球隊又有半數和中國企業有著品牌合作關系。可以說,中國資本已經先于中國足球率先“沖出國門,走向世界”。
“綠茵場上滾動的是黃金”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曾說:“在綠茵場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黃金。”根據德勤最新公布的《足球財政報告》,世界上最賺錢的體育聯賽前三名皆花落歐洲足壇,分別是英超、德甲和歐冠。上個賽季,英超聯賽的總收入已經達到了32.6億英鎊。而在《福布斯》近日公布的2015年世界足壇俱樂部價值排行榜上,榜單前20名的19支球隊都來自歐洲五大聯賽。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中國資本紛紛瞄上了歐洲足壇。
在公告發出后,互動娛樂董秘楊農公開對媒體表示,通過控股世界頂級賽事俱樂部,公司可以直接通過體育產業的頂層資源“賽事和俱樂部”切入體育產業,分享行業爆發增長紅利。此外,互動娛樂將通過聯合開展足球培訓、引入廣告業務等方式實現盈利。
在西甲豪門中艱難生存的皇家西班牙人是否能帶給互動娛樂長遠的利益,目前尚且未知。根據明年實施新的西甲電視轉播權分配方案,皇家西班牙人將獲得至少3220萬歐元的轉播收入,再加上未來一個賽季比賽日收入和商業收入,與皇家西班牙人打開中國市場帶來的商業回報,可以預測皇家西班牙人有望在新的賽季扭轉虧損局面。
除卻球隊本身的盈利空間,投資足球俱樂部也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打開了一條便捷通道。以華為為例,華為從 2011 年開始在歐洲進行足球投資,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在五大聯賽中都有贊助及合作的球隊。這些技術的幫助和廣告投資很快就得到了回報。數據顯示,華為全球品牌知名度從 2012 年的 25% 上升到了 2014 年的 65%,而其在歐洲、非洲和中東的聯合銷售業績也從 2011 年的 729.56 億上升到了 2014 年的 1009.9 億元。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研究員胡利軍表示,中國資本投資歐洲俱樂部,看中的并不是僅僅從足球盈利,而是因為看到了足球乃至體育產業所具有的特殊功效。“進入市場總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體育其實是非常好的渠道,具有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形象,從高層到草根都能接受。事實上,體育領域在資源配置方面的盈利能力比其他方面要差,但很多商家還是選擇了體育,那就是為了間接的價值。現在看來,職業球隊還是有價的,而且增值空間很大。” 胡利軍說。
輸出資本,跑馬圈地
作為一家因為贊助了西甲巴列卡諾和皇家社會而一時名聲大噪的互聯網企業,錢寶網總裁張小雷表示,除卻商業合作,錢寶未來將和這兩家俱樂部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上展開深度合作,“為中國足球帶去陽光和養分。”
眾所周知,西甲聯賽的青訓體系領先世界,張小雷希望能夠通過投資足球俱樂部,輸送優秀的中國青年球員前往西班牙接受先進的足球理念和技術培訓,同時把這種成熟的青訓引進中國,夯實中國足球人才根基。
對于打著同樣算盤的王健林來說,萬達投入的巨資并不僅限于技術培訓,他同時希望能夠給在歐洲訓練的中國球員提供更多更好的上升通道。在萬達和馬競的合作中,馬競俱樂部承諾專門制定一套培養計劃,要把中國球員帶到他們的各級梯隊。王健林認為,只有投資才能使得俱樂部真正重視中國球員,“將來如果有3到5名中國球員為歐洲一線俱樂部踢球,這筆錢就沒有白花。”王健林說。
王健林的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早在中國資本進入之前,最先走到歐洲足壇的是中國球員。但由于歐洲五大聯賽競爭激烈,中國球員語言、技術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競爭力不足,中國球員的留洋路并不好走。比如剛剛從德甲狼堡回到北京國安的張稀哲,就被媒體稱為“坐穿狼堡板凳”。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錢寶網和皇家社會及巴列卡諾簽訂的合同中,有這樣一條“保底”條款,即中國球員在加盟之后必須要保證 30% 的聯賽出場率,而球員的轉會費和工資則會由錢寶來支付。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即使這筆開銷不少,卻也未必是“賠錢”的買賣。一直以來從事體育營銷的業內人士唐磊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中國企業在歐洲足壇的“搶灘圈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瞄準了國內市場。
“如果中國有球員可以在聯賽中獲得出場機會甚至是首發主力位置,那么其帶來的商業價值才是真正驚人的。粉絲經濟在歐洲足球俱樂部營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旦有中國球員可以在俱樂部中上位,那么品牌效應帶來的來自國內市場的廣告贊助、賽事轉播、項目合作等方面的商業回報都十分可觀。” 唐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