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周過去了,回首漲跌起落的交易,百味雜陳,酸甜苦辣。中新網證券頻道“一周股事”通過新聞視角,回顧、梳理、反思一周股市,助股民厘清新一周趨勢或動向。
中新網11月7日電 (證券頻道 張明燕)本周滬指大漲6.13%,收復20日均線。周一、周二接連回調之后,滬指收出“三連漲”,周五最高上沖至3596.38點。公司方面,*ST滬科虧損嚴重或將被暫停上市;金亞科技停牌長達5個月難逃風險;天目藥業年報虛假遭罰;證監會[微博]嚴查特力A等12件操縱證券市場案;“私募一哥”徐翔跌落神壇,澤熙重創。
11月06日 證券日報:*ST滬科離暫停上市僅一線之隔 前三季度虧損1767萬元
隨著2015年年底的來臨,*ST股保殼大戰愈演愈烈。但*ST滬科卻顯得較為淡定,這家公司2013年至2014年凈利潤為負值,預計2015年凈利潤也為負值。按照規定,這意味著公司即將滑向暫停上市的邊緣。但從公司目前的公告來看,*ST滬科還未有進行資產重組的跡象。
11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多次致電*ST滬科董秘辦,但電話均未接通。據*ST滬科2015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昆明市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入駐*ST滬科以來,上市公司的業績未有顯著變化,并徘徊在摘帽與戴帽之間。
*ST滬科于1992年3月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上市,原控股股東為上海第一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此后公司控股股東歷經三次變化,但公司業績并未隨之變化,反而是經歷了戴帽、摘帽、戴帽,被外界認為是“僵尸”殼,而今,公司將要滑向暫停上市的邊緣。
*ST滬科今年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的總資產為1.9億元,凈資產為-4202萬元;營業收入為1.23億元,同比下滑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67.7萬元。公司表示,因異型鋼管及波紋管下游市場持續萎縮,同時能源動力、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公司產品銷售形勢嚴峻。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根據目前公司經營現狀,預計公司2015年度可能虧損。
*ST滬科表示,鑒于公司2014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且2013年度、2014年度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連續為負值,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交易自4月29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如本公司2015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或期末凈資產仍為負值,公司股票將被暫停上市交易。1
11月05日 一財網:長期停牌或難再避險 金亞科技陷違規及業績泥沼
即便高位停牌可以逃過暴跌,金亞科技仍深陷多處泥沼。公司停牌后已發布公司及實際控制人被立案調查、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往年重大會計差錯及業績巨虧的公告,同時還有實控人請辭、財務負責人變更的人事震蕩
在加大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查處力度、完善和強化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大勢下,利用制度空子遁形的招數越來越難以維系。
上半年漲勢迅猛的金亞科技,因接受證監會立案調查而緊急停牌,至今已達5個月之久。最近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公司股票繼續停牌》的議案受到現場中小股東的異議和反對,不過該議案最終仍以大比例票數獲得通過。
即便高位停牌可以逃過暴跌,金亞科技仍深陷多處泥沼。公司停牌后已發布公司及實際控制人被立案調查、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往年重大會計差錯及業績巨虧的公告,同時還有實控人請辭、財務負責人變更的人事震蕩。監管力度不斷加碼、退市新股落地推進、停復牌新規發布在即,金亞科技避險的日子似乎更難過了。
“我們會聯手眾多投資者投票反對公司繼續停牌,我們要求公司復牌。”一名投資者在互動易留言稱。事實上,無論是深交所[微博]互動易,還是其他投資交流社區中,持有金亞科技的投資者都難掩這種忐忑和焦慮。
今年6月4日晚,金亞科技公告稱,公司因涉嫌證券違法違規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股票隨后即經歷了三個“一”字跌停。至6月10日,金亞科技申請了臨時停牌來核查股價異動,至今尚未復牌。
一紙立案調查書,讓許多追高買入的投資者忐忑不已,三個跌停后停牌至今,期間發生的情況更讓投資者不安。
6月5日晚,公司稱實際控制人周旭輝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亦收到立案調查通知書。30日,周旭輝宣布辭去董事長等全部職務。7月16日,金亞科技公布稱,在自查中發現存在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造成賬實不符,具體情況以監管部門最終調查結果為準。
8月底公司再發公告,因為前期銷售回款和采購付款會計處理有誤、漏記銷售費用和年終獎、大股東占用公司資金等原因,公司存在重大會計差錯并進行更正調整。
11月04日 北京商報:3家公司被證監會處罰 天目藥業涉嫌年報虛假記載
證監會加強了對上市公司立案調查的進度。僅昨日晚間就有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來自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或事先告知書,其中依米康和科泰電源股東因為違規減持被證監會處罰,而天目藥業則因為公司涉嫌信披違規以及過往年報存在虛假記載。
2013年12月31日,天目藥業會計機構負責人王長林帶著天目藥業公章與時任董事長胡新笠一起在深圳公證處與梁某某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天目藥業向對方轉讓子公司深圳京柏60%股權,此次股權轉讓本屬于應披露的重大事項,但是天目藥業未在規定時間內履行臨時信息披露義務,在2013年年報中也未披露,與此同時,證監會還查出天目藥業2013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虛增收入和成本。鑒于此,監管層決定對天目藥業進行50萬元的處罰,并對胡新笠罰款20萬元。
依米康和科泰電源則都是股東被處罰,原因都是違規減持。依米康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孫屹崢及妻子張菀因為此前減持股份超過5%后沒有進行及時公告反而繼續減持。與此同時,科泰電源則是股東因為此前涉嫌違規減持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11月03日 中國經濟周刊:證監會查12操縱證券市場案 特力A被稱“妖股之王”
10月23日下午,證監會一紙罰單在網絡上刷屏,在這個對12宗操縱證券市場案件的行政處罰單上,“特力A”(000025.SZ)的名字讓股民格外興奮。這只在股市動蕩期走出神奇曲線被稱為“妖股之王”的股票終于被證監會震懾住了“妖氣”,給在市場中興風作浪的“妖股們”當頭棒喝。
特力A只是“妖股”的冰山一角。有媒體稱,據不完全統計,如果按照個股日均振幅超過5%、3天累計換手超過25%、基本面并無實質性利好卻連續漲停板為“妖股”的標準觀察,近期市場中有300多只股票堪稱“妖股”。
“后股災時期”為何群魔亂舞?在特力A為代表的“妖股”背后浮現著機構和游資的身影。事實上,妖股出沒并非近來才有,業內人士認為,股市的去妖化之路還需要資本市場的深入改革與股民們的理性投資。
被封為“妖股之王”的特力A并非浪得虛名。Wind資訊顯示,從7月9日至10月23日,特力A累計大漲693%,僅近一個月的時間,特力A榮登龍虎榜的次數就達到10次之多。
6月中旬起,A股的斷崖式暴跌中特力A也未能幸免,下跌走勢與大盤接近,但是從7月9日開始,特力A就啟動連續暴漲行情。其中,7月9日至8月13日,特力A區間漲幅為426.21%;而同一時期,上證綜指漲幅僅為17.26%。
自10月20日起,特力A股價在盤中出現大幅度波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看同期龍虎榜發現,對比此前,各大機構已連續凈賣出,并且凈賣出金額有擴大趨勢,似乎表明愿意高價接力的資金在減少,更多的是激進的散戶資金流入。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微博]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特力A的如此走勢肯定是有人蓄意操縱。10月23日證監會公布的12宗操縱證券市場案件也驗證了此前的猜測,證監會認定吳某樂、深圳市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涉嫌合謀操縱“特力A”、“得利斯”股票價格案。“操縱者的操作手法很簡單,通過多個賬戶的買進賣出,自彈自唱,吸引散戶跟風,而且有散戶跟風后就可以在高位順利地出走,牟取暴利。”董登新分析。
11月02日 羊城晚報:“私募一哥”徐翔跌落神壇穿名牌衫被抓是真的
為人低調而神秘,股票操作卻神出鬼沒、精準無比的“私募一哥”徐翔這一次從神壇上重重摔下!昨日晚間新華社報道稱,澤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徐翔等人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信息,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交易價格,其行為涉嫌違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相關案偵工作正在嚴格依法進行中。
昨晚18時左右,一條疑似徐翔在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附近被抓的消息已在資本圈廣泛流傳。21時左右,多方信息直指,澤熙投資控制人徐翔1日上午被警方在杭州灣跨海大橋上控制,并從沈海高速公路杭州灣高速庵東出口附近帶走。多路信息同時奉上現場掛鐐銬人士的照片,照片中男子身穿阿瑪尼西服,背后還有同樣是阿瑪尼品牌的提包。由于徐翔一直以來極度低調神秘,網絡上幾乎沒有存照,上述照片一度被懷疑為偽造,但此后經熟悉徐翔的人士證實,照片中男子確是徐翔本人。
23時50分,新華社從公安部獲得的消息最終坐實了徐翔被控一事。到目前為止,澤熙方面尚未對此消息辟謠,或者承認徐翔失聯。羊城晚報記者多次撥打澤熙投資上海總部電話,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而徐翔本人的手機早已處于關機狀態,澤熙投資官方網站自昨晚開始一直處于無法打開狀態。
在瞬息萬變、起起伏伏的資本市場,徐翔總是能全身而退。近幾年來,徐翔在重慶啤酒、酒鬼酒等多只連續跌停股票上的精準抄底被傳為業內佳話,其產品收益率也連續數年保持在私募基金前十行列。2015年又是徐翔名聲大噪的一年,在6月股災爆發前股市到頂時,徐翔旗下的私募已經悄然撤離。到今年9月底時,其私募年化收益平穩在200%多到300%多之間,這條線數月不波動,說明徐翔空倉已久。而最近A股重新活躍,目前各路知情人士的消息則稱,徐翔旗下的基金,已悉數進場。
徐翔被抓也在業內引起不小的震動,深圳一位知名私募機構董事長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跟同行交流,大家心里都是比較復雜的,可以說五味雜陳”。而跟徐翔關系較近的江浙資本圈早已人心惶惶,“跟他交集較多的公募基金經理、券商研究員以及監管機構人士會否牽涉,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上述私募機構董事長稱。(中新網證券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