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城市】河南洛寧:探索基層組織建設新路子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郭振華 曹煦 | 河南洛寧報道
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河南調研時說:河南是中國發展的縮影。
河南的縮影在哪兒?從物質條件和經濟建設角度看,地處豫西的河南省洛寧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顯然不足以成為日益崛起的中原大地的縮影。
不過,在基層組織建設中,洛寧以“三嚴三實”為標尺,以富民便民為目標,以推進基層四項基礎制度建設為抓手,趟出了一條新路子。《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近日來到“七山二塬一分川”的洛寧,從縣直機關到基層鄉村,從縣委書記到村委委員,感受到洛寧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以及基層組織建設為貧困縣發展帶來的原動力。
112名優秀黨員干部進駐112個貧困村、后進村
洛寧縣委書記張獻宇向記者介紹,為調動各級領導干部的工作積極性,縣委先后抽調縣級、科級及一般干部161人到全縣新成立的4個工作委員會、5個重點產業招商組、5個區域招商服務局、25個項目建設指揮部及急難險重任務一線開展工作。目前已有7個億元以上項目成功簽約,鳳翼山公園提升改造項目、濱河北岸項目已基本建成并對市民開放,城區供熱供氣項目11月初可投入使用,阿帕奇電動汽車工業園區已經投產,蒙西鐵路項目也正在建設。112名優秀黨員干部10月中旬已經進駐112個貧困村、后進村任“第一書記”,開展為期兩年的駐村工作。“把培養選拔干部的主陣地放在中心重點工作一線,以實的行動、實的措施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實現鍛煉干部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共贏。”
郡縣治,天下安。基層干部的思想作風、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如何,關系百姓福祉,體現執政水平,展示黨的形象。張獻宇書記表示,要把“三嚴三實”當鏡子——常照,把“三嚴三實”當尺子——常量,把“三嚴三實”當鞭子——常揮。
今年以來,洛寧縣委通過建立完善科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加強科級領導班子日常考核、運用綜合考評結果、科級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培訓提升、在經濟社會發展一線選拔優秀干部等5項制度機制,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營造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良好氛圍。
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縣紀委開展了“慵懶散拖”專項治理,對個別窗口單位和執法部門辦事推諉、拖拉、效率不高等問題進行了整治,規范了政務服務和執法活動中的言行舉止、工作規程,已查處吃拿卡要、貪污侵占等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紀問題17起,黨政紀處分19人,“冷、硬、橫、推”的“衙門作風”基本得以破除,群眾整體滿意度達到95%。洛寧全縣干部的工作作風得到明顯轉變。
完善基層民主科學決策和便民服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在基層組織建設中,洛寧縣正在把完善基層民主科學決策機制、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作為重要抓手和破題關鍵。如何完善?怎么解決?在洛寧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毛春歌看來,筑牢黨員群眾基礎、規范民主決策程序、搭建便民服務平臺、千方百計為群眾著想、讓群眾滿意,就是基層組織建設的“洛寧經驗”。
談起洛寧村級組織建設的成效,毛春歌如數家珍:一年來先后對全縣37個農村黨支部進行了調整充實;結合村級組織換屆,探索建立了黨員、村民代表聯系村民制度;籌資67萬元對2014年年底換屆時新選舉產生的2504名村“三委”干部在縣委黨校輪訓了一遍;明確了9個大項、27個小項的農村工作內容和決策項目,必須通過民主決策程序進行科學決策;今年以來全縣384個行政村已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完成村級事務決策941項,落實817項。
以“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為主要內容的《洛寧縣基層民主科學決策暫行辦法》,張貼在了全縣384個行政村的黨群服務中心里。在羅嶺鄉講理村,通過村級民主科學決策,不斷調整產業機構,規范種植核桃和煙葉,全村核桃種植面積達到1100畝,煙葉種植面積達到840畝,占全村自然耕地的96%,群眾增收184%;在馬店鎮關廟村,通過召開村“兩委”班子會和黨員、村民代表會進行民主決策,發展壯大金珠果支柱產業。目前,全村金珠果種植面積已達2100畝,年產值1000余萬元,逐步形成了豫西著名的金珠果產業基地。
有了堅實的基層民主科學決策支撐體系,洛寧縣開始將服務重心下移。全縣鄉、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也在不斷規范和改進,對辦公設施不完備、工作流程不規范等問題進行了統一整改,并結合實際出臺了《服務中心工作制度》、《首問負責制》等7項服務制度,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來,已投入480余萬元建成了18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首批如城郊鄉在禮村、長水鄉長水村、底張鄉蘇村村、故縣鎮隍城村、興華鄉興華村等35個示范性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把新農合辦理、低保五保申報、惠農資金發放等6大類32項代辦業務搬到了群眾家門口進行。洛寧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毛春歌告訴記者:“讓群眾不出村就能辦成自身需要的相關手續和業務,享受到了和城鎮人一樣的公共服務,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記者在上戈鎮上戈村看到該村的便民服務中心有政策咨詢、社會救助、勞動保障、矛盾調解4個窗口,開展為民服務和各類事項代辦。“村干部輪流值班,有關便民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保證群眾有事的時候能夠找到人、辦成事。”上戈村黨支部書記侯應坤告訴記者,“今年4月份開展以來,俺村已先后為群眾辦理各類代辦事項160多件,群眾不用跑腿到鎮里縣里辦事了,既省工夫又省錢。”
據洛寧縣有關部門統計,今年以來,洛寧縣在便民服務工作中,共為群眾辦理好事實事1852件,解決難題986個,化解矛盾糾紛2151起,捐助資金353萬余元。
黨員引領上戈蘋果“二次革命”
上戈鎮是洛寧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 220.5平方公里鎮域面積絕大多數位于伏牛山深處,1.6萬多人口中有4000多人仍處于貧困線以下。然而上戈鎮卻有“中原蘋果第一鎮”的美譽,是農業部劃定的優質蘋果適生區之一,引導農民種植蘋果增收是當地扶貧開發的主要手段。
廟洼村是上戈鎮曾經的“后進村”。針對該村面貌“差”、經濟“窮”等突出問題,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經過研究,確立了“流轉土地、發展園區、強村富民”的工作思路,并成功引進陜西海升集團2.2億元投資,已建成涵蓋兩個行政村、面積達2000余畝的集矮砧蘋果種植、生態休閑旅游、科技推廣于一體的洛寧海升矮砧蘋果高效示范園區。
上戈鎮黨委書記田衛杰告訴記者,“海升集團引進的高效矮化密植栽培新模式新品種,是上戈蘋果的二次革命,未來將大面積推廣”。上戈蘋果“二次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廟洼村黨支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統一群眾思想,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組織群眾流轉土地1900畝,保證了招商引資的最終落地。這期間包村干部每周駐村辦公,幫助群眾解決土地流轉等實際問題。
今年4月,洛寧縣委組織部批準海升集團成立了黨支部,進一步加強了黨組織對企業發展的指導和引領,在示范園區內設立了黨員示范崗和黨員種植示范區,發揮了示范和帶動作用。
目前,全鎮黨員干部帶頭學習這種歐洲先進的矮化密植種植模式,“運行公司制、投資業主制、科技推廣承包制、聯結農戶合同制”的運行機制在全鎮廣泛推行。帶動周邊群眾一年來新發展蘋果種植面積8200余畝,僅此一項,三年后每年可增加群眾收入3200萬元左右,極大地促進了蘋果產業化、規模化的進程。田衛杰表示,“這種模式不同于中國傳統的稀植模式,不僅產果快,而且畝產是傳統種植模式的2到3倍,經濟效益更高。”
國慶黃金周期間,上戈鎮廟洼村馮家優質蘋果示范園里,遍布著從河南省內各大城市慕名而來體驗釆摘樂趣的游客。據田衛杰介紹,上戈鎮現有蘋果面積近4萬畝,人均2畝園,蘋果年總產6000萬公斤,人均僅蘋果帶來的收入就達6800元,占該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上戈蘋果”也自1989年以來先后榮獲國家級、省部級以上大獎38項次,并被國家有關機構認定為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講理村: 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
羅嶺鄉講理村地處丘陵山區,652口人擁有耕地2200畝。2011年以前,村里都是黃土路,吃水要到溝底挑。因為缺水,糧食收成少,村民人均年收入僅2000余元,只能勉強夠糊口。
這兩年,好政策、好項目在村里陸續落地,400畝梯田得到改造,千余畝優質核桃遍布村前屋后,30座煙葉育苗大棚建成投用,基本達到了群眾人均一畝煙兩畝園。村里通了水泥大路,亮了路燈,用上了自來水,形成核桃種植、煙葉生產兩大產業。同時大力弘揚孝道文化,樹立文明新風,干群之間、鄰里之間關系更加和諧了,講理村成了“省、市文明村”。群眾人均收入由2011年的2023元,提升到2014的7723元。手頭寬裕起來的村民紛紛蓋房子、買轎車。
在羅嶺鄉鄉長王紅光看來,正是基層四項基礎制度的落實和推進,使講理村的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四有鄉村”:有錢花、有路走、有水用、有房住。
讓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是講理村村黨支部書記金相超最大的“治村之道”。“聽群眾說話,請群眾參與,讓群眾決策,村里的大事小情讓群眾說了算,既保證了群眾民主,又吸取了群眾智慧。”
講理村村黨支部組織群眾選舉產生有思路、有威望、敢說話、愿為群眾辦事的村民代表32名,成為群眾的“代言人”,并建立了村民代表聯系村民制度。金相超介紹,“村民代表會議召開前,代表要將民主決策的內容征集征求聯系戶的意見,在會議召開時負責轉達聯系戶的意見和要求,在會議結束后向聯系戶及時通告會議的決議和聽取意見,切實履行代表職責。”
在決策環節,“定規矩,讓決策事項見陽光。”金相超總結得頗為干練。
講理村明確了9個大項、27個小項的工作必須通過民主決策程序,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步驟和要求進行,并對“四議兩公開”全過程記錄,確保程序規范有效。“村里發展核桃、煙葉種植,實施移民搬遷,修生產道路,建文化廣場等一系列大事小情都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決策和實施,并定期在黨務村務公開欄內公開,確保了各項工作順利推進。”金相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