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城市】張江高科搭建中國首家制造科技服務平臺
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于承龍 見習記者 程子彥|上海報道
“之前我認為,必須是本行業最聰明的人才為我工作,只有這樣我才能創造出行業中最多最好的創意,從而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獲勝。但現在想法不一樣了,并非所有的聰明人都要為我工作,我需要的是和企業外部的所有聰明人合作,購買知識產權提升商業模式。”上海煜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鞠蘇明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描述的正是中國中小科創企業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種創新范式。
兩年前,鞠蘇明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注冊成立上海煜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物聯網領域的RFID電子標簽相關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作為初創企業,研發力量單薄自然成為阻礙其產品開發的最大難題。他在困惑如何招聘研發人才之際,偶然發現了一個平臺。只要在此平臺上發布需求后便會有相應的專家來解決難題,再經過和專家的深入接觸,技術瓶頸可快速并及時解決。
鞠蘇明所說的這個平臺,便是今年10月中旬,在上海浦東舉行的首屆“張江論壇·中國制造開放式科技創新峰會”上,由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600895.SH,下稱“張江高科”)和興中實業集團發起成立,并正式上線的國內首家中國制造科技服務平臺——飛天眾智平臺。
順應“開放式創新”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技術交易市場巨大。過去10年,技術交易年均增長率在15% 以上,2014年全國技術交易成交額已經達到8577億,是一個萬億級水平的潛在市場。
雖然市場空間巨大,但傳統技術服務平臺多為技術推銷型平臺,技術與需求無法高效對接。張江高科正是看中這一巨大的市場潛力。
在飛天眾智為期兩年的試運營階段,截至2015年9月,已成功對接300多家企業和40多家科研院所,確定研發需求信息6000多條,實現供需對接300多條,簽署了總金額2000多萬元的研發服務協議。而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除市場前景廣闊,搭建此次平臺更重要的原因是要順應當前新的創新潮流——開放式創新。這從其所起名字“眾智”可見一斑。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禮恒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眾智”代表凝聚大眾的智慧結晶,提倡眾創、眾包。
“眾創、眾包”其實是伴隨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型創新模式——開放式創新的核心理念,并將逐漸成為企業創新的主導模式。
“開放式創新的本質是內外創新資源的融合和集成。在開放式科技創新模式下,企業在發展技術和產品時,能夠像使用內部研究能力一樣借用社會的科研能力為企業所用。”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陳勁教授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整合航天科技力量輸出創新技術
“當下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上海科創中心核心區的建設者,飛天眾智將是上海張江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打造創新生態的重要舉措,以對接中國制造2025為導向,創新技術服務平臺,積極投身中國創新熱潮。”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江高科董事長陳干錦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
根據上海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22條意見,張江高科技園區扮演著上海進軍全球科創中心主戰場和核心區的角色。張江高科從1996年上市之后,已經積聚了大量的科技資源,形成生物醫藥、房產物業、通訊信息和海外投資4個投資集群。最有影響力的當數張江軟件園——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軟件基地之一,批準設立企業近900家;張江藥谷——集聚了國際最先進的生物醫藥機構,累計達280個。
為了營造“張江創新生態圈”,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創新科技園區戰略目標,張江亟需一個平臺,發揮科技資源和產業之間的橋梁及紐帶作用,打通科技和經濟的通道。而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和興中實業集團在兩年前所搭建的一個科技服務平臺正合張江的胃口。
時間追溯到兩年前,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和興中實業集團合作,聚焦現代交通領域的技術服務需求,以新材料的研發和監測為切入點,調研市場研發供需兩端需求的同時,不斷摸索出一條以研發需求拉動研發供給的運營模式。這就是飛天眾智的前身。
肩負著推動航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使命的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在“軍民融合”和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也同樣需要這樣一個平臺。
2015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堅定不移走軍民融合式創新之路,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軍事創新體系納入國家創新體系之中,實現兩個體系相互兼容同步發展,使軍事創新得到強力支持和持續推動。
北京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欒大龍研究員認為:“軍民融合式發展為國防科技發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科技資源和資金保障,可以有效緩解其自身資源的不足和短缺。從軍民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國防科技工業應順應開放式創新的發展潮流,在消化吸收外來技術的同時向外輸出技術。”
而飛天眾智平臺有中國航天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的支撐,是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成果體現。
O2O高效對接科技與需求
作為我國首家制造科技服務平臺,飛天眾智以O2O的形式連接技術和需求雙方。飛天眾智網是線上技術交易鏈接的前臺,通過線上注冊和數據導流集聚企業技術需求數據,同時,吸引眾多的技術專家、科技人員、民間高手進行線上技術交易對接。線下組建強大的市場開發和技術支持團隊,對技術供需各方的無縫合作提供項目、資源、資金、孵化、交流、評估、認證等一系列服務。
飛天眾智總裁李曉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飛天眾智平臺一方面將集聚和整合巨大的社會科技資源,讓廣大的中小科技企業共享;另一方面,通過技術眾包模式服務于廣大中小科技企業的創新和研發,大大降低企業技術的創新、研發成本,提高技術創新、研發成果轉化效率。”
除了對接航天技術外,飛天眾智平臺將面向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十大重點領域,當前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四大產業和檢測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