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城市】中馬欽州產業園:依托“兩國雙園”實現國際產能大合作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正湘 陳惟杉 | 北京、廣西報道
在2015年9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示范區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表現頗為“搶眼”,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聯袂布展,共同亮相、共同展示,并首次面向全世界聯合招商。“兩國雙園”共簽下金額超過6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合作大單。
習近平主席指示:
打造成“旗艦項目”、“示范區”
“兩國雙園”是中國與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合作創新的典范。早在2011年4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馬來西亞,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達成兩國政府共建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的共識;2012年4月1日,兩國總理共同出席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園儀式。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區,成為繼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后,中外政府合作建設的第三個國際園區。
與此同時,根據納吉布的提議,兩國同意在馬來西亞關丹市同步建設馬中產業園區。2013年2月,馬中關丹產業園正式開園,“兩國雙園”進入互動并進建設的新時期。
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參加APEC會議會見納吉布時,提出要“將欽州、關丹產業園區打造成中馬投資合作旗艦項目和中國—東盟合作示范區”;李克強總理在會見納吉布時明確表示,“中國政府支持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建設,鼓勵中資企業赴馬投資興業”。
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高樸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在基本實現“3年打基礎”目標后,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開始進入產城項目為主推進的新階段,希望建成具有自由貿易功能的中國第四代開發園區。“在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產業合作高地進程中,發揮示范作用,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重要探索和‘一帶一路’戰略先行先試的重要實踐。”
管委會目標:
探索建設“中國園區4.0”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0億元。目前園區已經基本具備成片開發和產業項目“即到即入園”的便利條件。
高樸表示,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中馬欽州產業園區認真總結中國園區經濟從工業集中型園區(1.0版)向產城融合型園區(2.0版)再到科教創新型園區(3.0版)的發展經驗,以創建“中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契機,推進園區開發模式創新和政策創新,積極探索建設具有自由貿易功能的第四代開發園區(4.0版)。
為了支持園區開發建設,國務院出臺了六大專項政策,批準園區在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金融國際化、管理法制化方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試。
高樸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第四代開發園區不是對前三代園區的否定,而是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強調要積極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既注重整合前三代開發園區的特征和優勢,又突出了國際合作導向和開發模式的創新,致力于建設高端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科教和人才資源富集區、國際合作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經濟的國際化和轉型升級提供持續不懈的發展動力。”
同時,中馬欽州產業園改變傳統園區以土地經營為主的開發模式,探索收益來源從土地經營向城市經營、產業經營和資本經營相結合轉變,引導投資者實現開發建設的綜合收益。在投入財政資金時,也注重放大財政資金的投資帶動作用,減少財政資金直接補助產業項目,強化產業引導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扶持,實現財政扶持資金的可循環、可回收和高效率利用。
截至2015 年上半年,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28 億元。目前園區已經基本具備成片開發和產業項目“即到即入園”的條件。
“引進來”與“走出去”:
推動中國—東盟產能合作
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在產業發展模式上更加注重平臺化、集群化布局,圍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跨境服務業集群,優先考慮與龍頭商、先導商、集成商實施戰略合作,整合相關技術、人才和資本要素,加快構建一批TFM(Technoligy-Finance-Manufacturing & Modern service,即科技—金融—制造與現代服務業)產業發展平臺,以“園中園”模式實施開發,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平臺化、集群化、資本化發展。
在引進哪些產業入駐的問題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以推動中國—東盟產能合作為己任,重點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積極謀劃建設“中國制造2025”示范園區。
園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快構建跨國產業鏈和服務鏈,著力打造一批優勢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材料與智能制造、北斗衛星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中國技術與產業“走出去”;以燕窩、清真食品、棕櫚油深加工為重點,吸引馬來西亞及東盟國家傳統優勢產業入駐園區。
在中馬兩國政府和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中馬“兩國雙園”聯合協調機構,組建了聯合合作理事會,完善了司局級協調溝通機制。促進“兩國”互動發展,建立聯合招商推介機制,引導兩國龍頭企業入園。高樸常務副主任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園區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促進生物醫藥、光電產業、電子商務和燕窩、清真食品等一批重點項目在園區建成投產,同時推動“兩國”開展“兩國一檢”通關便利化合作。
2015年以來,總投資6.5億元的港青油脂項目已建成投產,總投資9億元的慧寶源生物制藥項目一期即將完成設備安裝。同時已確定合作建設中國—東盟植物藥與天然藥研究與產業化基地、易通浩光電產業園、中國—東盟衛星應用產業化基地、弘信創業工場(物流電商平臺)、中馬科技園(創新孵化平臺)等五個產業發展平臺。五個平臺項目總投資85.8億元,建成后年產值可達33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