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明
2015年10月16日,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教育扶貧方面貢獻卓著的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受邀出席并發言,同時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
對于榮譽,楊國強卻只有一句話總結:“平常事,平常心,盡公民責任。”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社會扶貧論壇的發言中,楊國強則分享了他的扶貧之路。他說:“讀中學時因家貧沒有錢交學費,是國家免學費并發了2元助學金,我才上完學。我深知有困難時別人的幫助如雪中送炭。我也非常感謝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有了今天的事業。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國家,也希望企業做得更好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仲明助學金開啟扶貧路
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民企業家,楊國強出生于順德的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按他的話說,18歲之前沒有穿過鞋,從一個泥水工成長為中國十大房地產公司董事局主席,歷盡艱辛。
樸素的出身賦予了楊國強一顆熱忱奉獻的心靈。1997年4月21日,年僅42歲卻已經事業有成的楊國強走進了廣州羊城晚報社,向當時的羊城晚報社社長曹淳亮提出了一個請求:“我想資助貧困大學生,但又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我覺得找羊城晚報做這件事情最合適,我的想法是,在經濟許可情況下,每年以個人名義,出資100萬元,這筆錢屬于幫助性質,屬于社會幫助,大學生應予償還,以幫助后來者”。
對于這件善事,楊國強只提了一個要求:“不公開公司和個人的名字”,從那一天開始,楊國強就把他的這個慈善秘密藏進了羊城晚報。隨后的每一年秋天,相關的專項助學金賬戶都會按時收到楊國強匯過來的100萬元的善款,從2006年起,這100萬元的善款翻倍至200萬元一直持續至今。時至今日,這個楊國強設立的“仲明大學生助學金”已經幫扶了8065學子,一直到2007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以“感動更多人投身慈善”為由說服了楊國強,才揭曉了這個保守了十年的秘密。
這是楊國強首次慈善之舉。在此之后,楊國強在教育扶貧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皩ξ易约憾,教育扶貧就是一個努力的方向?吹近h和國家如此重視教育扶貧,這是中國人民的福氣,這種重視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楊國強說。
在教育界人士看來,楊國強的教育扶貧很多做法全國唯一,對教育扶貧事業很有借鑒意義。比如在2002年,楊國強創辦的純慈善、全免費的國華紀念中學。這所全免費的全日制寄宿中學面向貧困學子招生,為全國各地“最優秀,最貧困”的少年提供了最好的高中教育,并資助他們讀大學(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精英人才。從2002年創辦至今,共招收學生2356人,同時學校一直保持著極高的升學率,F在,楊國強個人每年投入國華紀念中學的資金超過4000萬元。
平常在與國華學生座談時,楊國強總是強調,從國華走出去的學生,都應記得學校禮堂墻上的銘文:國華學子當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
職業教育扶貧新模式
事實上,楊國強和他的扶貧團隊不但出錢出力,還孜孜以求,不斷探索扶貧模式,為中國扶貧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2010年后期,楊國強有感于貧困學生無法得到良好教育,有感于中國高職教育得不到社會應有的認可,有感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匱乏,萌發了創辦職業學院的意向。2012年,在考慮成熟后,楊國強以個人名義于2012年6月26日向廣東省教育廳提交了辦校請示,當即被批準立項,并納入《廣東省高度學校設置“十二五”規劃》。
2013年,楊國強出資3.5億元創辦的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正式落成。2014年9月正式開學后招收了300個家庭貧困并且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所有入讀學生不僅免除一切費用,還領取日常生活補貼。
“我出生在農村,也曾很貧困。開始工作時做了泥瓦匠,一門手藝改變了我的生活,以汗水、知識和良好的品格執著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感謝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的佑助,讓我有機會為社會建造廣廈千萬間,亦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在介紹立校緣起時,楊國強如此表示。
楊國強認為,通過創辦高職院校,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成才,幫扶貧困家庭脫貧,可以為眾多的高中畢業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讓更多有潛力、有智慧的學生喜歡讀高職,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培養既立足當代、又面向未來,“對人好、對社會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樹立高職教育典范,改變全社會對高職教育的看法。
除了關注青少年的成長教育,楊國強還對地區扶貧非常關注。他一直有個夢想,希望選取一個鄉鎮,人數不多不少,3萬人左右,開展技能培訓工作,讓老百姓掌握一技之長,從而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2012年,在楊國強的指導下,碧桂園在廣東清遠開展碧桂園全民技能提升項目,對適齡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在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楊國強制定了三箭齊發的幫扶方式,即長期學歷教育、中期技能培訓、短期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兩年的幫扶,直接幫扶學生1822人次,培訓勞動力4077人,其中2482人拿到資格證書,1592人已找到相應工作。特別是家政育嬰師的培訓,使水頭鎮農村婦女走出佛岡,到珠三角地區工作,家庭收入得到極大提高。2014年,全民技能提升項目擴大到清遠市佛岡縣石角鎮、英德市西牛鎮、清新區三坑鎮,實施一鎮帶五村的幫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這里選擇了職業教育扶貧,幫助那些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回報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道路上,我盡我所能,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在慈善的事業上,楊國強經常這樣激勵自己。1997年以來,楊國強和女兒楊惠妍以及碧桂園集團已經累計投入21億元用于扶貧。其中,9億多元用于辦學、助學、興教,共有41875名貧困人口直接獲益。GG
10月16日,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 社會扶貧論壇新聞中心接受媒體集中采訪.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