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 15:40 來源: 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馮興科 我要評論0 手機掃一掃字號: 文章導讀: 在今年7月份,筆者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微博]、高西慶等學者一行拜訪多家美國一流智庫、美國財政部以及金融機構,就中國經濟改革轉型、中美經濟戰略合作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
【洞見】美國智庫如何看中美經濟
金磚國家經濟智庫副秘書長 馮興科
在今年7月份,筆者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高西慶等學者一行拜訪多家美國一流智庫、美國財政部以及金融機構,就中國經濟改革轉型、中美經濟戰略合作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美方智庫專家認為,中美兩國在未來幾十年內需要以合作的方式共存,盡管雙方還需進一步加強信任和理解,但總體而言,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的發展抱著支持和歡迎的態度,為了發展和穩固中美兩國的關系,兩國的智庫精英責無旁貸。
“美國沒有加入亞投行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我們在華盛頓亞洲集團(Asian Group)總部跟美國前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座談時,他提到中美兩國需要建立更加積極、合作、包容的合作架構,目前是中美關系的一個關鍵時期,雙方之間的關系存在一些負面聲音和潛在的危險,很多競爭的因素正在取代合作的因素,這需要彼此加強重視,但雙方的合作仍然是未來的主流,大多數美國人支持和歡迎中國的投資和合作。為了中美關系更加穩固,需要雙方加強彼此的投資。他認為,習近平主席對于中美關系的態度和遠見將會對兩國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與美國眾議院前議長、前多數黨領袖理查德·格普哈特(Richard Gephardt)座談時,他談到中美關系無比重要,但是現實中總有利益集團推出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只有加強中美各方面的交流和溝通,方能戰勝這些言論。近期,一些人又在美國散布一種言論,說“中國經濟要超過美國了,中國經濟是第一了”,格普哈特先生認為,這種言論是不符合實際,甚至別有用心的,因為中國的人口很多,中國經濟體量大一些,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我希望中國經濟非常好,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格普哈特先生認為,美國財政部沒有支持美國加入亞投行,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他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美國應該加入亞投行,因為亞洲的基礎設施需求非常大,目前的國際金融機構無法滿足這些需求,中國倡議發起亞投行,這是一件好事。” 格普哈特先生坦言,“希望你們回去告訴中國人,在美國有很多對中國友好的人士,都希望中國經濟會越來越好,請你們把這個消息帶回去。”
格普哈特先生談到的這些中美之間的誤解和誤判問題,在我們與美國智庫專家溝通交流的時候,確實是存在的,只有通過加強溝通、對話和理解,才能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誤解和誤判等問題,以加強雙方的互信。比如我們在和美國一些智庫溝通美國推動的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協議時,他們認為這兩項協議絕非針對中國, TPP等具體貿易協議,并非將中國排除在自由貿易之外的手段,而是對中國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中國也可以加入。
美國一些智庫專家也會主動跟我們溝通中國目前推行的“一帶一路”倡議,他們擔心“一帶一路”是針對美國的,甚至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成立亞投行等視作中國試圖顛覆既有國際秩序的“大手筆”,我們回答對方,“一帶一路”只是中方的一種倡議,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強調開放和包容,絕非針對美國,是向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開放。亞投行得到了除日本以外的幾乎所有美國盟國的熱烈擁抱,恰恰說明亞投行是開放的大平臺。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更是在國際經濟治理改革不到位的無奈現實下,基于金磚國家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巨大需求,金磚國家共同謀求建立一個針對新興經濟體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開發的新國際金融機構,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僅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和世界銀行[微博]有益的補充,并愿意在整個國際金融框架內與IMF和世界銀行加強合作。由此可見,中國不是既有國際秩序的顛覆者,而是參與者、建設者、改革者和貢獻者。
中美經濟增長都在放緩,但不要悲觀
在華盛頓,我們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共同舉辦了論壇,論壇的主題是“變革下的中國與世界”。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認為,中美兩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其經濟關系頗為引人關注。中國今年則有望達到經濟增長預期,但經濟發展速度可能有所減緩,這是中國經濟主動轉型的結果。中國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時間表較為實際,中國可以在兩年內基本完成財稅改革的重點工作,這將有助于理順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美聯儲前副主席、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唐納德·科恩(Donald Kohn)認為,美國經濟增長緩慢存在一些結構性因素,人們對美國經濟的失望情緒很大程度上來自供給的限制和就業的低迷,不過美國經濟基本面不算太差,應對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對于目前備受關注的美聯儲加息問題,他表示,升息的目的是緩解就業困難,其過程將是逐步的,希望投資者和新興經濟體對此做好準備。
我們還與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共同舉行了午餐會暨論壇。鄭新立副理事長和李稻葵教授分別做了演講,就中國經濟目前遭遇到的問題和增速放緩面臨的挑戰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李稻葵教授認為,半年到一年內,中國經濟下行就會觸底反彈,而推動中國經濟下一輪增長的新引擎,是城鎮化、綠色工業和消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安東尼·所羅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先生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并不是一種壓力,而是對前一階段房地產投資過熱的一種調整,是一個結構性調整的自然的過程。
針對華爾街投資者最為關注的中國股市波動問題,高西慶教授認為,這次“股災”并沒有人們想象的嚴重,整體上跌幅只相當于市值的1/3,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下跌之前的10個月里,中國股市上漲了80%。這與2008年秋季華爾街的交易混亂時期和1997年泰國的金融恐慌相比,本次中國股市下跌30%算不上一場真正的危機。不過,此次股災暴露了中國監管部門和自身機制的缺陷,相關金融機構和媒體也難辭其咎。這需要中國在此次股災后,重新思考如何借鑒各國特別是美國的有益經驗來完善自身體制機制的建設。
通過此次和美國頂級智庫的對話和交流,我們切實感受到,一方面,由于中國的發展,實力的增強,美國的的確確從上到下,非常重視中國,特別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風吹草動,立即就會引起美國甚至全球資本市場的連鎖反應。中國今日在各個領域的影響力確實非同以前,中國已經從過去國際秩序的旁觀者和跟隨者,逐漸成為了國際秩序的引導者、推動者和改革者;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畢竟美國在世界諸多領域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兩者不可避免在相互重疊的領域產生一些摩擦,包括匯率爭端、企業爭端、網絡安全等。
由此,美國也的的確確開始提防中國,有些人甚至提出中國是不是要取代美國的世界領導者角色,要“take over the world”(接管世界)。在這個背景下,中美加強彼此的溝通與對話,對于消除彼此的誤解和誤判十分重要。不過,總體來看,雙方的主流觀點仍然共同認為,中美兩國只有更加緊密地合作,中美經濟以及世界經濟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