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靈魂行者
——專訪中國美協理事、天津美院油畫系教授于小冬
文|潘呈杰 關天舜
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協理事,天津美協副主席,中國油畫院課題組成員,魯迅美術學院客座教授。1963年生于沈陽,1984年自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1984年至1997年曾在西藏工作13年。長期從事西藏題材的寫實油畫創作。作品入選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美展。
他曾背著畫夾跋涉在高原三十載,澄凈的圣湖、潔白的雪山、質樸的牧人在他筆下流轉;他曾執教藏地十幾年,古老的冰川峽谷、斑駁的古寺壁畫記錄他青春的歲月;他曾穿越西域萬余里,留下作品千余件;康巴漢子樸實的笑、混著酥油茶香的牧歌令他沉醉。他愛西藏的文化遺存,遙遠的村道、廣袤的牧場、古老的寺院記錄著他的足跡;他愛畫藏族同胞,每一個鮮活的人物都是他用信仰蘸著汗水塑造出的生命。他就是——于小冬。
大美藏地的文化朝拜
拜訪于小冬老師時,于老師剛從青海澤庫寫生歸來,完成了9幅油畫和30多張速寫。像這樣的寫生,已經伴隨了于小冬30年。1984年夏天,從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后的于小冬毅然選擇了去西藏工作,在拉薩過了他21歲的生日。藏地的人文與自然,對那時的于小冬產生謎一樣的巨大吸引力。那時的他或許還想不到,這一決定竟讓他堅守至今。
在西藏的人生經歷無疑是于小冬生命歷程中最刻骨銘心的一段,他對西藏的人文、自然,和自己親歷的30年變遷,都有著難以言說的感懷。西藏在當代畫家心中被賦予了許多浪漫主義情懷的想象,但是,在于小冬心中的西藏,是一種古典理想的找尋和真實信念的堅守。談及他筆下的西藏,于小冬說:“我遵從眼睛看見的真實。不是單純的現實主義,還有對古典的想象,也融入了個人的浪漫氣質。我喜歡去牧區找尋永恒價值的影子,在西藏古老的生活方式里投射我對歷史的想象。我在西藏的30年目睹了西藏巨大的變化,比如像是一夜崛起的拉薩新城——柳吾區。在當代西藏常有時空錯位的感嘆。我相信即使拉薩這樣的大城市里的藏族人開始過上了現代人的生活,可能喝酥油茶用攪拌機一通電就出來了。但無論生活方式如何改變,信仰卻好像是永遠也不會變的。西藏的變化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創作題材,內心與外表、古老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藏漢文化的見面和碰撞都可以提供深刻的思考。”
于小冬重視寫生和創作的關系,他認為雖然我們不能通過時光機回到過去,但可以通過寫生的方式讓想象回到從前。他的畫作中,摻雜著眼前的形象和在腦子里激活的畫面。于小冬曾臨摹過大量的藏區寺院壁畫,常年深入研究的成果是撰寫了一部填補學術空白的《藏傳佛教繪畫史》。他希望把藏族繪畫的華美與偉大介紹給更多的人,并把傳播西藏文化視為自己的責任。
于小冬常說,人的一生做不了幾件事。他把畫西藏作為一生重要的事業,究其原因,于小冬說:“西藏的景色壯麗,人物形象強悍有力,那是對一個畫家不可抗拒的吸引,是撲面而來的真實,一張英俊的康巴漢子的臉、一雙牧區老人的滄桑的手,都讓我為之興奮。西藏的每一個造型都是有故事的、有力量的,我總有不可扼制的想要畫的愿望。一進到帳篷就會嗅到都是自己熟悉的味道,勾起的記憶與我的生命緊密相連。”
于小冬的作品常以朝拜為題材,他也把研究西藏、描繪西藏視作心路的朝圣。對西藏的這份執著和堅守終將伴其一生。
扎根心靈的古典寫實情懷
好多人都好奇國畫系畢業的于小冬是怎么成為油畫家的,這其實并不奇怪,于小冬從國畫到油畫的轉型伴隨著他不懈的實踐和對油畫技法的鉆研。于小冬青年時代在西藏大學任教,臨摹古格和大昭寺壁畫的經歷讓他感受到,西藏繪畫中很多的技法和他在國畫系學的工筆很類似,工筆中又有很多技法與歐洲文藝復興早期的油畫很接近。另一方面,他認為17世紀油畫成熟階段的筆意也有很強的書寫性,比如提香晚年的大筆觸很像國畫的寫意畫法。國畫的實踐經驗幫助他理解了油畫的許多技法秘密,開始了自學油畫。他按照時間順序實踐油畫技法史,從接近工筆勾線填色的蛋彩畫起步,到尼德蘭時期的工細畫法,又到多層畫法、提白罩染,最后到直接畫法,幾乎是完整地實踐了一遍油畫史,并最終在魯本斯和委拉斯凱茲的技法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古典寫實風格。
于小冬非常認可貢布里希說的“美術史是一部視覺方式的歷史”,他強調造型,重視技法,強調思考是伴隨著手上的功夫而產生的。于小冬認為畫家就是一雙眼睛,人眼的觀看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關。不同時代的人的觀察帶動了美術史的發展。于小冬希望通過自己的觀察,創作出感動心靈的作品,重拾信仰的力量,呼喚現代人找回心靈家園。《渡》是于小冬的代表作,描繪了夕陽下一船西藏人在朝拜的路上渡江過岸的景象。在創作這幅作品時于小冬特意在朝圣者最多的冬季,住到雅魯藏布江邊,每天數次坐船過岸,從南岸到北岸,再從北岸回到南岸,觀察著朝拜者的虔誠表情,揣測著他們的心靈彼岸。晚上他就住在江邊的小泥屋子里畫草圖,歷時兩年創作成功了這幅震撼靈魂的作品。
回望于小冬的創作歷程,伴隨著他的是用艱辛換取的收獲。他遇到過多次險情:因道路被泥石流阻斷,在無人的山路跋涉四天,晚上只能在大石頭下避雨睡覺;徒步去珠峰時住在牛圈里;深夜在群山里迷路,靠點起篝火防止野獸的侵襲。曾涉過沒胸的激流,也曾持刀與野獸對峙,絕境求生。這些傳奇經歷和不畏艱險的熱情,昭示著他那團如火般蓬勃的生命力——藏地壯美的山川河流溶入血脈,輝煌燦爛的西藏文化刻在心間,堅守信念!贊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