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評】中國的金融開放進程不會倒退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評論員 葛豐
在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經濟運行遇到新的壓力之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專題會議上特別強調,“金融穩定事關經濟全局”,明確要求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當前,我國正處于完善市場經濟、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攻堅期,在這一階段,保持金融穩定,事關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大局。但在另一方面,嚴峻的事實擺在面前:對內而言,低效率、高成本的金融體系雖已取得長足進步,但仍滯后于中國經濟發展整體進程;對外而言,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溢出效應不斷放大,發達經濟體紛紛加速推進金融擴張,發展中國家維護金融穩定的難度顯著提升。
面對金融維穩復雜形勢,有人擔心中國的金融開放方向可能轉向保守——這種杞人憂天實則完全沒有必要。誠然,過去很長時期內,中國因為嚴格的金融管制和相對獨立的經濟結構而相對有效地得以保持金融穩定。但問題是,這種低水平的靜態穩定其實是以損失部分效率和福利為代價的。同時,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外部性正越來越強。因為從根本上來說,激化當今金融不穩定的國際因素有兩點:一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全球金融市場波動性大大增加;二是經濟全球化浪潮已經使越來越多的單一市場融合在一起,而其自強化機能又在不斷推動新的市場甘冒風險加入其中。
試圖通過維持封閉以隔絕金融不穩定因素的蔓延,這在今天已經相當開放的中國,不僅不可能,更會因為諱疾忌醫而為日后積累更大的風險。因此,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國的金融穩定與開放需要立足以下幾方面基礎性工作齊頭并進:
首先,金融穩定有賴于穩固、高效的金融體系。目前中國的情況是,雖然經過艱難試錯,曾經弊病叢生的金融體系已經得到根本性修固,但是這種進步主要體現在時間維度。縱向比較,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在金融資產的多樣化,還是金融機構的種類和數量,以及金融發展的規范化等方面,都還存在非常大的追趕空間。
其次,金融開放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在追求金融穩定、開放、發展等多元目標過程中,需要更加重視發揮金融監管的積極作用,而不是把外部監管作為金融開放、金融發展的阻礙因素加以排斥。
第三,金融穩定與開放程度,歸根結底內生于經濟體的實體經濟發展狀況。因此,中國必須從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增長方式入手,為金融穩定與開放重置一整套更具效率及可持續性的生態環境。
中國金融的穩定與開放,也是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發展的共同需求。中國的金融開放進程不會倒退,中國的金融穩定,也一定會在有序開放格局下不斷趨向更高級的動態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