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一天售出870萬只清遠雞
【區域·城市】廣東清遠:探索農村電商發展路徑
建立農村電商體系,促進農業生產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錫蘭 | 廣東清遠報道
在“互聯網+”的風口上,農村的市場格局正在悄然改變。2014年的“雙十一”,對廣東省清遠市來說是見證奇跡的時刻,這一天在天貓[微博]平臺上清遠雞售出870萬只,而清遠雞一年的產量為5000萬只。作為清遠名片之一,清遠雞產業率先嘗到了清遠發展農業電商的甜頭。
作為廣東省農業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清遠從“雙十一”奇跡中看準機遇,提出建設農業電商第一市。清遠農村電商從無到有,從試點到全市覆蓋,不僅打通了農村網購渠道,還開發了農產品上行渠道,將農業與電商結合,形成了“工業品進村,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渠道。
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近日在推動清遠農村電商的相關會議上表示:“農村電商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新業態,它更是推動城鄉一體化、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清遠農村電商之路:一場球賽為清遠農村帶來“觸網”機遇
實際上,2012年開始,“老鄉見老鄉,就得去當當”,“要想生活好,趕緊上淘寶”等廣告語就已經在清遠農村出現。但清遠農村的真正“觸網”還得從2014年阿里巴巴[微博]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的一次偶然到訪說起。
2014年9月,在觀看過一場亞冠聯賽后,馬云順道參觀清遠恒大足球訓練基地,發現當地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適合發展農村電商,隨即提議與清遠市合作建立農村電商服務網絡。當年12月,清遠市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全方位合作,成為廣東省首個與阿里巴巴簽訂廣泛合作協議的地級市,并成為全國第二個推廣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農村電商計劃的地級市。
有了阿里巴巴這個載體,清遠農村電商發展駛入快車道。
由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清遠發展農村電商最大的難點是物流。隨著阿里巴巴推出“農村淘寶”項目,即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清遠陽山縣、清城區和佛岡縣均成為清遠第一批試點縣區,用 “五個一”,即一個村莊中心點、一條專用網線、一臺電腦、一個超大屏幕、一幫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來建設服務中心。
清遠市政府在此基礎上,整合縣鎮村三級政務服務平臺、農村電商服務點、鄉鎮郵政儲蓄服務站、村鎮群眾活動室、基層農業合作社等資源,建立“小萬達[微博]”式的農村綜合服務平臺。以政府公共服務為引導,結合地方快遞企業聯合服務、農村快遞合約議價、郵政農村節點服務等方式協調布局農村電商物流網,增強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支撐能力,打通農村“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為了促進農產品外銷,清遠市建立了農業電商供銷體系,目前已初具規模。此外,建成的3個農業電商產業園吸納了80多家當地大型農村合作社,農民可以直接對接供銷社或村級服務站出售農產品,同時供銷社也會在電商園區的配合下獲得互聯網買賣信息,組織農民標準化生產。
“通過農村電商的燃爆,引起了很多方面的注意,很多農村電商都知道了我們的農產品,也帶動了清遠本地電商的發展,聚集起了一些零散的電商企業。”清遠市商務局副局長潘海濤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產品標準化、冷鏈配送:涉農電商需突破“硬傷”
清遠市擁有眾多優質的特色農產品,且鄰近珠三角城市群,但在網上銷售方面優勢并不明顯,同時發展農業電商面臨著農產品標準化、冷鏈配送等問題。
2014年“雙十一”清遠雞銷售“奇跡”的幕后策劃是廣東清遠清農電商有限公司(下稱“清農電商”),一日銷售近900萬只雞看似“大獲全勝”,但這勝利來得著實不易,清農電商創始人、董事長姚遠平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農業電商要走上正軌必須解決兩大難題:農產品品質問題和配送問題,特別是后者,以雞肉為例,雞肉的保鮮期很短,即使運用冷鏈運輸,到達客戶手里雞肉也可能已經變味甚至變質了,差評率一度高達40%,清農電商曾為此虧了1000多萬元。
姚遠平并沒有因此退縮,而是琢磨起如何彌補農產品保質保鮮期短以及冷鏈物流實效體驗差、妥投率低等“硬傷”。清農電商聘請了5位工程師,研制的專利保鮮技術和保溫箱,最大程度利用常溫物流,減少對冷鏈物流的依賴,利用工業思維成功解決了配送問題。
此外,農產品品質是電商交易中消費者最關注的。清遠雞的飼養條件相對普通雞要嚴格許多,清農電商想出“分階段分地點”養雞模式:小雞被交給農戶養殖130天后,再被接回公司的雞舍,篩選掉一些發育不良的雞后,再在26℃恒溫里享受30天的“豪門生活”,由此養出的雞在重量、肉質等方面都相當,保證了雞蛋和雞肉的品質。
在清遠,像清農電商這樣的涉農電商還有很多。為帶動清遠及周邊地區電子商務企業發展,全面打造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區,2015年7月1日,由深圳市三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清遠市稻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清遠市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開始招商,至2015年8月13日止,已正式簽約36家優秀電商企業及服務商入駐,其中涉農電商企業達到19家。一期入園企業預計年銷售額約8000萬元,其中涉農電商銷售額約為3000萬元,占比約為37.5%。
但由于清遠市農村與農戶都相對分散,難以標準化、品牌化生產,也缺乏大型農產品集散地,線上銷售貨源組織比較困難,導致不少涉農電商都面臨組貨難、產品品類單一、缺乏競爭力等共同的問題。
潘海濤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為解決這些問題,清遠市將零散的土地整合起來,成立合作社,組織大家一起種水果蔬菜,統一標準、技術,例如大規模種植連州菜心。通過這樣的新型農村合作社來促進農業產業化,而且這些以產品為紐帶的跨鎮的合作社,直接對接電商企業。
例如,陽山縣供銷社為當地農戶注冊了公用品牌——陽農牌,符合要求的農產品都可以使用這個品牌進行銷售。同時,供銷社還建立了溯源體系,只要掃碼就可以看到農產品的原產地。陽山縣供銷社主任陳偉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農民是很弱勢的群體,通過建立新農村供銷合作社,搭建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電商之間的橋梁,把農民團結在一起,可以做強做大農業。”
此外,土地承包整合也是清遠突破農村電商“硬傷”的一條路徑。在佛岡縣石角鎮大田村,村里人均擁有0.7畝地。過去,大多數村民以種植砂糖橘為生,約280戶農戶靠著230畝左右的土地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農綜改后,全村213畝地經由每家每戶集中到村里進行土地整合,再統一發包給了一家農業龍頭企業進行規模化種植,而這家企業支付給農民每年每畝1200塊錢的地租。
這種模式既轉移了不可預知的生產風險,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讓農民增收,還有利于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和機械化經營,進而更好地帶動了農業電商發展。
交易總額超過50億,帶動青年人回鄉創業
清遠市農村電商已經在2015年全面鋪開。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清遠市在阿里巴巴網絡零售平臺的交易總額超過50億元,同比增長51%。
發展農村電商以來,清遠市的農民受益頗多。自從2014年“雙十一”后,清遠雞收購價格上漲了15%,在電商市場打響了 “清遠雞”的名聲,更打開了清遠農產品大步進軍電商市場的大門。2015年上半年清遠市通過“村級服務站”進行網購的交易額約1650萬元,其中第二季度銷售額約900萬元,環比增長20%。
潘海濤介紹,在清遠農村電商網絡推廣后,陽山淮山、蔬菜、陽山雞、土豬肉、土雞蛋等大批農副產品,電商平臺上的價格比實體市場售價提高了16%,且供不應求。譬如,陽山冰鮮雞最遠賣到北京市,每斤售價50元,而陽山雞活雞每斤出貨價僅30元,陽山淮山(山藥)也從去年每斤2.7元賣到今年每斤6.8元。
此外,由農村電商衍生出來的創業項目與就業崗位吸引著青年回鄉創業,清遠200個村級服務站、5個運營中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500個,農產品網銷業務創造直接就業崗位350個,未來這些崗位會不斷增加,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
入駐清新區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的南方農業總裁李翔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他選擇將產業從佛山延伸到清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希望把城市里面一部分青年人帶回家鄉來創業。
清遠市商務局表示,現階段建立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絡以及農產品供銷體系只是嘗試,下一步清遠市將深入探索農產品規模化網絡銷售與標準化生產,進一步開拓農村基層的就業創業渠道,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與“三農”事業發展不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