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專訪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

  【高端訪談】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徐豪丨北京報道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面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人民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如何看待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之間的關系?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

  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地位重要

  《中國經濟周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如何評價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

  王建朗: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全世界來看,二戰有兩個最大的戰爭策源地,一個是日本,一個是德國。作為東方的戰爭策源地,日本是最早發起法西斯戰爭的。1931年9月,日軍在中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長達四年半的時間內,中國是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唯一戰場。

  中國抗日戰爭的堅持,極大地消耗了日軍力量,迫使日本放棄了北進的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并對日本實施南進計劃起到了牽制、阻滯作用,迫使日本背著中國戰場的沉重包袱南進。中國的持久抗戰,為蘇、美、英等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準備時間。

  中國戰場始終牽制著日本陸軍的主力,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仍有110萬左右的軍隊用于中國戰場,這一數目超過了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各島的兵力總和。此外,還有70多萬關東軍駐守在東北地區。由于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日軍無法向太平洋戰場轉移更多兵力,這就有力地支持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在力量懸殊的條件下,中國斃、傷、俘日軍150多萬人。

  盡管中國抗戰極為艱難,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局出發,中國還兩次派出精銳部隊組成遠征軍出境作戰,緬北反攻戰是盟軍在大陸地區發起的第一次成功的反攻戰。

  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參與戰后秩序的設計與戰后國際組織的創建。

  中國積極參與戰后國際組織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中國經濟周刊》:那么具體來說,中國在戰后國際新秩序和國際組織的建立過程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王建朗:我們以往講國際秩序的建立,往往想到的是美國、蘇聯、英國,很少能想到中國。美國因為自身實力強大,它提出的很多方案能夠主導盟國的意見,但這并不意味著戰后秩序是由美國單獨主導的,中國和其他國家都參與了戰后國際組織和秩序的建立。中國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主張建立強有力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微博]同國際聯盟一樣,其目的都是為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發生。應該說一戰后所建立的國際聯盟并不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僅間隔20多年的時間。大家總結二戰爆發的原因,都認為國際聯盟的表現無效率并且不夠強有力,沒能對戰爭起到阻遏作用。國際聯盟在重大事項上采取全體一致原則,這使很多決議不能及時通過。討論二戰后的國際組織時,中國認為新的國際組織必須是一個強有力的,能夠迅速采取行動的組織。因此,聯合國大會將權力授予安全理事會,安理會可決定軍事和經濟制裁行動。安理會被授予巨大權力就是吸取了國際聯盟的教訓。

  第二,四大國在國際組織中起核心作用。中國認為四大國(中、美、蘇、英)在二戰期間承擔了主要的抵抗任務,戰后也應該繼續擔負核心領導責任。因此,戰時的四強理應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考慮到法國作為歐洲的傳統大國,因此把法國也納入常任理事國中。

  第三,處理戰后領土問題,強調保護弱小民族權力。在討論托管領土的未來走向時,中國認為應把托管的目的定為“推動他們向獨立或自治政府途徑發展”。為此,聯合國宣言上明確規定民族自決原則,這也是民族自決原則第一次被寫進國際憲章里,從此成為國際法的原則之一。二戰后,殖民地出現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我們稱之為民族解放運動,與聯合國憲章的規定有很大關系,這些都是中國對戰后國際組織和國際秩序的貢獻。

  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是互相支持的關系

  《中國經濟周刊》:我們該如何歷史地、辯證地看待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之間的關系?

  王建朗:抗日戰爭時期兩個戰場是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關系。在正面戰場主要是國民黨領導的軍隊,在敵后戰場主要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這是由當時國共兩黨領導的軍隊的實力決定的。

  一個國家要抵抗外來侵略,它必須要有適當的正面保衛戰,保護必要的資源和戰略要地,所以必須有一個正面戰場存在。抗日戰爭戰略防御階段,國民黨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速戰速勝計劃,因此對正面戰場的作用應該充分肯定。

  由于中日國力的懸殊,正面戰場不能完全抵抗日軍力量。敵后戰場的形成,是因為日本占領中國大片地區之后,其兵力并不能完全控制這些地區,中國共產黨挺進敵后地區,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而且很快打開局面,形成抗日根據地。所以后來游擊戰爭已經不是“小打小鬧”,而是牽制住了大量的日軍軍力。

  沒有中國共產黨軍隊在敵后戰場的牽制,正面戰場難以想象能夠抵御日軍的進攻。當然,由于兩個戰場在軍隊人數、武器裝備、困難程度、承擔角色等方面是不一樣的,所以也不能簡單地以數字去衡量兩個戰場孰輕孰重,而應該從其不同階段的歷史作用去看待。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