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呈杰 石豪
近年來,孫志鈞無論是工筆畫,還是水墨畫,都以其獨特的藝術審美,在畫壇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與討論。孫志鈞筆下的人物詩意寧淡、意境深遠,有著一種蒼茫的自然境界。總之,透過他的這些作品,我們能看到一個畫家生命情感的專注,對自然赤子之心的感懷。作為一個成熟的藝術家,孫志鈞以其嚴謹的技法、心靈的意象、自然的訴求構成了獨特的自然之美。
在草原度過的青春歲月,使孫志鈞對大自然有了一種很深厚的感情,正是因為他內心里的詩性情懷,才造就了他今天的藝術高度。孫志鈞筆下不論是人物,還是風景都見諸了畫家具象的表達,精神的詩性。在這一點上來看,孫志鈞的繪畫世界是詩化的、心境化的、精神化的。
情系大草原
在孫志鈞的繪畫生涯中,“草原主題”創作體系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許是親身經歷的緣故,草原已經成為孫志鈞精神的坐標。他將草原的文化、精神、情感擬人化、人格化,這些人文意識在他的筆下是非常明顯的。孫志鈞的草原,意象簡潔、內涵豐富。他巧妙地通過筆墨與色彩之間的關系,使作者的書寫情感, 躍然紙上。孫志鈞的處理無疑給草原注入了新的生命形態,這是畫家所追求的 “物我一心”境界的體現。
其實人的情感世界是一個感性的思維體系,在孫志鈞來看,草原是一個造境的場所,他通過這樣一個心底里的精神位置找到了藝術創作上的本質,達到“回歸自然,天地合一”的藝術境界。孫志鈞通過畫面傳達出的人性化、意象化的草原,其實是為了表達內心一種鄉愁的訴求。他筆下的草原,橫跨天地、密語私談、孤獨行旅,充滿了詩化的情懷、物語的拙樸。
每一個畫家身上都有著個人最深刻的體驗,而這些體驗能表達出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梳理孫志鈞的作品,會發現他有著自己一套繪畫語言體系,而他的這種語言充滿了詩意、純真、情韻,在這種簡約形式的構圖中,所反映的正是一個畫家棲息的靈魂所在。草原、天空、馬群、白云,這些構成了孫志鈞意象化的抒情美感。孫志鈞所有畫面都比較純化、耐人尋味,沒有過多的筆墨渲染、沒有過多的精雕細琢,他能很和諧地把畫面的品味統一起來,這也因此給他的作品帶來了“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藝術境界。
另外,孫志鈞還重視畫面的延伸性,畫家其實一直在尋找著一種跨越現代與歷史之間的關系。這種經驗能提升畫家境界的意味。任何能拉長畫面的這種藝術空間,就能表達出很多超長的思緒來,這是畫家內心里最渴盼表達的。孫志鈞的天地一體、萬物之心都付諸在筆下草原特有的精神體系。他作品的延伸性,其實包含著很多不能言傳的美學體驗,譬如天與地之間是表現時空與歷史的關系,以及個人境界與心靈對話。
孫志鈞其實是一個典型的草原追憶者。透過他詩意的表達,天空與牧人、馬群與炊煙、明月與蒙古包等物象,形成了草原意象的藝術審美高度。
回歸自然的悟境
孫志鈞的創作,立意純凈、畫面生動。欣賞他的作品有一種心靜如水、意味深長的感受。他的表達是一種含蓄的表達,這能從他筆下的形象身影、物景表情看出來,他的畫面感正是通過這些生活體驗與所見所聞獲取的。孫志鈞回歸自然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悟境,通過動與靜之間的渲染,能給人營造出一幅溫馨的場面,這些都說明了孫志鈞在人與自然之間所傳達出的赤子之心。在抒情與立意方面,孫志鈞真正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孫志鈞作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能充分利用色調與筆墨之間的關系,把畫面層次統一調整,通過橘色的黃昏、藍色的月夜等各種不同色調,把畫面的意境格調提升上去,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從2008年開始,孫志鈞開始到全國各地寫生、體驗生活,一幅幅頗具個性的作品,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能充分利用西畫的優勢,融入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特點,無論是從形式、意境,還是語言上均達到了藝術的高度。他擅長運用線條在自然物象中提煉出氣韻,同時在意境、技術等方面,突出感官視覺效果,這一點是不容易做到的。他筆下的天地萬物,表達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寧靜致遠、虛無恬淡的人生態度。
孫志鈞筆下的自然風景、人物都帶著一種詩意般音樂的特質,那種浪漫、質樸、平常心的抒情氣質,構建起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孫志鈞早年以工筆見長,現在在水墨畫領域也頗有建樹。如何把寫意畫的趣味融入到工筆畫中,這不光是材料工具、技法語言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是作者的學養熏陶。
如今作為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他除了處理教學管理工作,更多的時間都在創作。他為中國畫探索注入了新的血液。從人物到景物,使他的中國畫創作超越了以往中國畫的圭臬,畫面格調更加的純樸、立意更加的透徹,這就是他對自然的一種悟境。
對于一個回歸自然的藝術家來講,“妙悟自然、物我兩忘”是其繪畫生涯畢生追求的藝術境界。孫志鈞在繪畫創作上的探索,無疑是在這種境界中最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