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在2015年國際幸福日到來之際,《中國經濟周刊》聯合多方共同啟動了一系列職場人幸福公益活動,包括職場幸福感萬人大調查、“早下班一小時”公益倡導行動等;并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和企業家,共同交流和探討職場人幸福感的現狀和訴求。希望借助這些活動,喚起人們對職場人士的更多關愛,增強企業對員工幸福的進一步重視,借此為提高全民幸福指數而努力。
推薦閱讀:
職場人幸福感調查:最想在行業龍頭和壟斷企業工作
p40-“國際幸福日”幸福沙龍對話現場。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童可欣,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華坤,芬蘭駐華大使館新聞與文化參贊Mikko Puustinen,國務院參事陳全生,陽光媒體集團、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楊瀾,丹麥駐華大使館新聞官Ming ou lu,丹麥格蘭富中國區政府事務總監Frank 張。
“國際幸福日”幸福沙龍對話現場。圖中從左至右依次為:央視著名主持人童可欣,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華坤,芬蘭駐華大使館新聞與文化參贊Mikko Puustinen,國務院參事陳全生,陽光媒體集團、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楊瀾,丹麥駐華大使館新聞官Ming ou lu,丹麥格蘭富中國區政府事務總監Frank 張。
【中國經濟論壇】職場人,你幸福嗎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崔曉林|北京報道
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
三年前,即2012年,第66屆聯合國[微博]大會通過決議并宣布,將以后每年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其實,3月20日本就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白天和黑夜等長,創造了地球坐標系統的平衡。而在中國,3月20日前后則是24個節氣中的春分,春分意味著晝夜平分之意。
今年是第三個國際幸福日。在眾多的國際日中,國際幸福日可以說是歷史最短的國際節日。盡管歷史最短,但它意義重大,因為幸福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終極目標,造福人類是每一個地球公民應盡的責任。
對于正處于轉型期的中國來說,每一個人都還處在追求夢想、實現幸福的路上。對于城市中的職場白領們來說,尋求幸福之路更是充滿了酸甜苦辣:無休止的加班、升遷的壓力、家庭陪伴的缺失,還有房價的高漲、交通的擁堵、環境的污染,諸如此類的城市病,讓城市白領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沖擊。
在2015年國際幸福日到來之際,《中國經濟周刊》聯合多方共同啟動了一系列職場人幸福公益活動,包括職場幸福感萬人大調查、“早下班一小時”公益倡導行動等;并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和企業家,共同交流和探討職場人幸福感的現狀和訴求。希望借助這些活動,喚起人們對職場人士的更多關愛,增強企業對員工幸福的進一步重視,借此為提高全民幸福指數而努力。
幸福就在你左右
中外人士聊職場幸福哪些事兒
國務院參事陳全生: 幸福是一種感受
多年以前,我就思考過什么是幸福、公平、平等,我認為,幸福是一種感受,這種感受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期、年輕的時候、年老的時候都會不一樣,甚至同樣的事情,感受也都不一樣。我下鄉的時候,在黑龍江待了十年,那時候麥收、秋收特別累,特別熱,蚊蟲特別多,那時就盼望下雨,因為下雨就可以休息,蓋個被單睡覺那就是幸福。
后來恢復高考,上大學、參加工作,一直在中央機關工作,經歷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過程,累不累?真挺累,加班非常多,但是覺得有幸能夠參與這么一個偉大的改革時代,對推動中國改革做了一點貢獻,心里覺得特別幸福。
總體感覺,只要你付出努力,就會收獲快樂,我甚至認為幸福不是最后的結果,而是爭取幸福的過程。馬斯洛有一個需求層次理論,第一個是生理需求,第二個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個是社交的需要,第四個是尊重的需要,再往上是自我實現。不同層次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問我早下班一小時干什么,我最想可以陪著老媽媽老爸爸多待一會兒,他們都90多歲了,陪陪他們就特滿足,這就是我的幸福。
陽光媒體集團、陽光文化基金會主席楊瀾:希望男女更加平等
我特別想說的是雖然我們對于什么是幸福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對于這個社會,我們這個國家,怎么能夠讓大家更有幸福感,是有一個共識的,比如希望環境更加清潔,食物更加安全,年輕人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社會更加公正、公平,依法治國,比如說希望不同性別的人能夠更加平等。
我常常聽到周圍人說中國女性已經很厲害了,經常有男性朋友說,我們家的領導是我老婆。但是我覺得,盡管中國改革開放后中國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女性也成為就業市場一半的勞動力,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這個社會在性別平等方面還是有很多可以去做的空間,一個社會的真正幸福感是來源于這個社會當中的每個成員,無論男人、女人,都要有更加自由去選擇的權利,或者平等選擇的權利,并不是女性就要受到額外的照顧。而是說當我們能夠給女人在職場和家庭當中有更多自由選擇權利的時候,也意味著男性能夠擺脫過去的刻板印象和角色分工,而享受他的自由。
就職場幸福感而言,我相信男女更加平等,選擇更加自由,而且能夠給每個員工發展空間的企業和國家,會讓你的人民和員工更有幸福感。
談到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此時此刻我希望我的存在對別人是有意義的,我做的事情對別人是有價值的,這就是一種幸福。如果能夠早下班一個小時我愿意回去陪我的孩子談他在學校里一天是怎么度過的,同讀一本書,同看一部電影。
p43-《中國經濟周刊》聯合多家機構共同舉辦的“國際幸福日”公益活動現場。
《中國經濟周刊》聯合多家機構共同舉辦的“國際幸福日”公益活動現場。
芬蘭駐華大使館新聞與文化參贊Mikko Puustinen:教育和環境都是幸福要素
就我個人而言,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很榮幸參加這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我很贊同楊瀾女士的觀點,但我還想說說教育和環境。如果你沒有一個平等的、高質量教育的機會,你的幸福感甚至整個人生都要受到影響。在芬蘭,國家對教育投入是很高的,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老師的水平(要高)。在芬蘭,所有的老師至少是碩士學位,所有的小學和普通學校的老師都是碩士以上學位。
另外,就生態環境而言,中國目前遇到的問題,芬蘭在20世紀60年代也同樣經歷過,二戰之后,芬蘭開始大力發展重工業,沒有注意到環境問題,導致當時的芬蘭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后來,通過國家立法,還有企業的技術創新及每個公民環保意識的加強,到今天為止芬蘭已經是世界上最純凈的國家之一,包括空氣、水和土壤。
就我個人而言,家人健康是最大的幸福。
丹麥駐華大使館新聞官Ming ou lu:要追求你自己希望的生活
大家可以看出來我是華裔,我在丹麥長大。小的時候,老師告訴我,你要選擇喜歡的課,你要上你喜歡的大學;而我的家長告訴我,你要選工程師,你要選理科。我一開始也選了理科,可是兩年后,我自作主張轉學去了文科大學,讀了新聞專業。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喜歡文科,覺得學文一樣會有出息。我的感覺是,要追求你自己希望的生活,這一點很重要。
說到環境問題,我想告訴大家,在丹麥,電費、水費都很高,這可能對個人而言,也許和幸福感背道而馳,因為電費、水費要花更多錢。但是對于整個社會,這又非常重要,這會讓大家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的習慣,從而為國家的節能環保做了貢獻,也為造福子孫后代盡了一份力量,這提高了全社會的整體幸福感。
在丹麥,很多公司的政策非常靈活,作為員工,你可以和上司溝通好、安排你的工作日,一般情況下,上司對你的評價,不是看你在單位坐多少個小時,而是看你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我個人覺得,每天睡覺前想一想,如果今天做了件有意義的事情,這時候我就是幸福的。
丹麥格蘭富中國區政府事務總監Frank 張:有了 “安全感”,才有幸福感
很多企業員工感覺到不幸福,其中一個共性就是他們缺少安全感,怕老板怎么樣,怕同事怎么樣,怕內外部的競爭等等。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幸福不幸福是由安全感決定的。說起安全感的缺失,國際上一些調查機構的數據認為,(幸福)來自于誠信度。經合組織關于信任度的評價體系,滿分為100分,通過該機構對全球200多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其平均的信任度是59分,但丹麥社會信任度高達89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只有整體的誠信度提高了,整個社會才更有安全感,幸福指數也會隨之提高。
我們曾到丹麥一家污水處理廠參觀,中國專家提問,上級監管部門多久會下來檢查一次工作。對于這個問題,污水處理廠工程師覺得很奇怪,說沒有人來檢查,為什么還要人來檢查?如果上級需要了解情況,我們把相關信息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他就可以。上級從來不搞突擊檢查,這源于企業的高度責任感,并獲得了上級主管部門的信任,大家彼此都感覺幸福。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早下班一小時,我愿意一邊喝茶一邊讀書,看看喜歡看的書,什么書都可以。
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華坤:讓員工過上幸福生活
作為企業家,我首先在考慮,企業生存是為了什么,企業存在的價值到底在哪里?很多人做企業,一開始是為了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企業發展好了,自己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但是如果僅僅局限于個人的幸福,那企業是不能基業長青的,只有讓員工和企業一起成長,一起享受發展成果,企業才會不斷發展,員工也會因企業的發展而實現個人價值和職業理想。
打造“幸福企業”,要從工作環境、企業文化、人文管理等方面入手,讓大家在集體中感受到平等與友愛,我們的員工才有可能成為幸福的員工。只有給員工提供更多成長的機會,足夠的上升空間和更高的收入,才能夠幫他們實現個人和家庭的幸福生活。
對于我們左右家私而言,讓更多人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就是通過我們的產品,我們的企業文化,我們的品牌精神,讓更多的消費者滿意,讓更多人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中國經濟研究院、英才網聯、經濟網
“職場幸福萬人大調查”報道
本次職場聯合調查是由中國經濟研究院、英才網聯和經濟網作為調查機構,由《中國經濟周刊》發布的。調查參與人數為11589人,有效答卷9765份。男性占55%,女性占45%。其中,工作1~3年的人占42%,工作3~5年的占19%,工作5~10年的占25%,10年及以上的占14%。學歷方面,本科學歷的人占55%,人數最多;大專學歷的占34%;研究生學歷的占11%。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