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3月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景式勾勒了2015年中國改革發展藍圖,并將2015年定位為“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
【熱點觀察】努力打造“雙引擎” 確保經濟穩增長
本刊2015年第9期刊發封面故事《中國啟動雙引擎》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張世賢
3月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景式勾勒了2015年中國改革發展藍圖,并將2015年定位為“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
在長達17000多字、1小時40分鐘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雙引擎”這一概念尤為凸顯。李克強總理提出:我們要把握好總體要求,著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新引擎將為傳統引擎注入新的活力
經濟增長的傳統引擎,主要是指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俗稱“三駕馬車”。一般而言,消費具有隨著居民收入增長而呈現穩態增長的特點,因此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比較穩定。長時間以來,我國經濟的高速或超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國內投資和出口拉動。自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以來,出口這駕馬車基本停頓,隨著國內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常態,投資增速也逐漸下降,因此,傳統引擎的動力在明顯下降,其引領作用大大降低。
面對這種情況,要保持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就必須努力打造新引擎。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這實際上已經為我們指出了打造新引擎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才能在人口紅利消失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創造改革紅利。
因此所謂新引擎主要是指通過改革體制,釋放創新創業的激情和活力;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既可以有效滿足廣大民眾對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公共的需求,同時也能有效促進惠民產業的發展,從而構成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新雙引擎”是指“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打造新引擎,一方面,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政府對教育、衛生等的投入,鼓勵社會參與,提高供給效率。這既能補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擴需求、促發展。另一方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
新引擎將為傳統引擎注入新的活力,包括為創業和創新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通過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增加引領創業投資方向等,都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民間投資的信心和力度。新引擎在提供民生保障的同時,消除居民的后顧之憂,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和邊際消費傾向。這些都能夠在無形中改造傳統引擎,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
打造“雙引擎”首要的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通過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和創業激情,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實際上是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提升創業信心和創新激情,有效增加投資資金、人力資本和技術等要素供給,這是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另一方面,政府要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則要指明戰略規劃的方向并出臺政策要點,扶持和鼓勵社會參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市場供給,這實際上形成了新的投資增長點,是一種投資需求拉動的引擎。正是要素供給的推動和新領域投資需求的拉動共同構成了這種新的“雙引擎”增長機制。這種機制將引領我國經濟增長、結構升級,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推動社會發展。
在打造“雙引擎”過程中,應該注意兩個問題:首要,還是要實質性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新的雙引擎本身需要打造。中國發展到今天,不缺資金、不缺技術、不缺人才,也不缺市場。如何才能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最主要的是要有適應創業和創新的制度保證,既要讓創業者和創新者有信心,也要讓他們在創業和創新過程中有政策支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打破審批和管制的同時,還要有足夠的信用體系和金融支持體系,其創業和創新的成果也有收益保障。這些是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情和實干精神的必要條件。
其次,在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既需要放開經營、打破壟斷,也需要分配透明、公平均等,真正使公共產品和服務惠及廣大百姓。不僅教育和衛生醫療等公共服務需要向基層傾斜,即使是社會保障住房和交通通訊等領域的公共產品和服務也需要向落后地區傾斜。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政府當然需要投入,但更主要的是政府的有效資金要發揮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投入和持續投入,才能促使公共事業產業化發展,促進社會資源合理有序流動。
“雙引擎”確保7%左右目標實現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7%的增長目標基本上反映了各個方面的共識,是一個通過努力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可以達到的切實可行的目標。應該說,有了制度供給與公共產品和服務拉動的新“雙引擎”,這個目前基本上可以實現。
固然,各類數據都顯示,我國經濟增長有下行的壓力,但是,只要新的“雙引擎”打造得好,真正能夠形成新的動力,還是完全能夠頂住增長速度下降的壓力的。正常情況下,如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夠有效增加,就能確保1~1.5個百分點。而如果通過社會改革和制度建設,把大眾創業精神呼喚出來,把萬眾創新的激情調動起來,還能增加2個百分點沒有問題。加上傳統的引擎(即使是慣性)也能維持4%~5%的增長,就可以確保7%的增長目標實現。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新的“雙引擎”下,政府和企業的措施是不一樣的。政府在其中主要起著主導作用,最主要的是推進改革、制度建設和政策引導,當然,也要出錢引導民間資金的流向和有序發展。企業則需要抓住時機,結合自身的競爭優勢,或調整產品結構,或主動轉型升級。不僅要適應新常態,更要抓住新的戰略機遇期,制定和實施新戰略,引領新常態。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