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長期資本流出看中國貨幣政策
鈕文新
當地時間3月18日,美聯儲結束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其發表的聲明,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刪除了利率指引中的“耐心”措辭,同時下調了經濟增速預期。這當然是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因為它直接帶給市場觀察美聯儲加息腳步和節奏的窗口。當年,美元貶值帶給發展中國家、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商品加工國高通[微博]脹率,而現在美元升值當然也會帶給我們嚴重的通縮。
實際上,站在工業生產的角度,中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已經連續37個月負增長,這明顯是通縮。如果不是食品和服務價格的不斷上漲,中國CPI恐怕早已進入負增長狀態了。
中國食品價格上漲源自農產品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過去沒有被列入成本的水、人力、土地等生產資料,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滲透,已經逐步被顯性化了。這正是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還能保持正增長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中國CPI數據與老百姓真實感受差異甚大的關鍵所在。但是未來呢?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可持續嗎?服務價格上漲可持續嗎?
如果第一、第二產業持續低迷,第三產業就不可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且,第一、第二產業越是低迷,第三產業成長的“天花板”越低。所以,指望第三產業拉動就業可以,而指望第三產業拉動GDP沒戲;指望它托住CPI,一時可以,長期沒戲。
更別用美國的經濟特質忽悠中國,因為美國并不指望自身的價值創造,而是通過強勢貨幣被全球價值創造所供養,所以它可以讓服務業在GDP當中占到70%。中國有這個條件?我認為,中國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超過40%,已經是過剩狀態了。
今年1月份,美國資本凈流入883億美元。這個數據一定會讓人聯系到美元升值預期。但美國在883億美元資本凈流入的同時,長期資本凈流入-272億美元。
不要簡單地以資本流入流出觀察事物,而要更加細致一些。不錯,人民幣升值的確可以吸引國際資本流入,但因人民幣升值而引入的國際資本一定是“貨幣套利資本”,而絕不是實體經濟發展必需的“長期資本”。對一個經濟而言,效果也大不相同。“貨幣套利資本”是來直接套取金融利潤,而間接蠶食實體經濟的利潤;“長期資本”則是長期投資實體經濟,分享實體經濟的經營收益。
如果我們希望能夠支撐實體經濟的“長期資本”進入,那我們還會希望人民幣沒完沒了地升值嗎?金融危機之后,美國、歐洲、日本、英國等所有發達國家均采用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將本國利率置放于零,甚至負值位置,其核心目的就是吸引全球“實業資本”(長期資本),并借此恢復實體經濟活力;相反,中國緊縮貨幣,推動人民幣升值,其結果只能是趕走實業資本,而引來貨幣套利資本,這將對中國經濟構成嚴重傷害。
實際上,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至少與上述政策密切相關。所以,我們一直主張中國貨幣政策應當“中性偏寬”,并不適宜緊縮,更不適合嚴重地緊縮。
(作者系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