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
【兩會聚焦 代表委員訪談錄】互聯網將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聽完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后向記者稱:“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對全社會、全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振奮。”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孫冰丨兩會現場報道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他任職后的第二份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8次提到了互聯網,這是從未有過的數量,而且還首次將“互聯網+”寫到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
相信聽到這個消息最為高興的,一定非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莫屬,因為在他今年提交的建議中就重點提到了希望國家能夠制定推動“互聯網+”全面發展的國家戰略。實際上,早在2013年,他就首先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并一直呼吁和希望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能夠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什么是“互聯網+”?
去年以來,中國面臨了不小的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多傳統產業遭遇寒冬,但互聯網卻展現了蓬勃的生機和巨大的前進動力。與此同時,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碰撞和融合也幾乎是全年經濟領域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很多變化:從“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家電”、“互聯網+汽車”,到“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地產”、“互聯網+旅游”、“互聯網+交通”,再到“互聯網+媒體”、“互聯網+通信”、“互聯網+影視娛樂”……很多傳統行業都在因為互聯網而發生著改變。
“接下來會是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馬化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互聯網就像電一樣,過去因為有了電,很多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每個行業都可以拿來用,去改造自己的行業。所有行業都需要基于互聯網重新思考,因為這是大勢所趨的方向。”
馬化騰基于這一大趨勢,提出了要把“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而“互聯網+”計劃也首次出現在了李克強總理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雖然還未達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但是李克強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實際上,從2013年起,馬化騰開始在各種場合下倡導“互聯網+”理念,包括2013年的眾安保險成立大會和騰訊的WE大會上,他都特別強調了“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創新的推動。
馬化騰認為,所謂“互聯網+”的思路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能夠把互聯網和各個傳統行業結合起來,能夠在新的領域創造出一種新的生態。“這其實是一種生態戰略。”他說。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生態的構建,會成為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強大動力。“‘互聯網+’意味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各行業都在圍繞互聯網做融合創新,這不僅有助產業升級,還能促進大眾創業,極大方便人民生活。”馬化騰說。
騰訊只做連接器
但是,這個“+”號易寫,要真正實現行業的深度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實,傳統產業和互聯網的融合早已開始,只不過移動互聯網的蓬勃興起和快速發展加速了這一進程,于是,就在最近一兩年,人們開始真切感知到這股潮流的巨大和可怕。
馬化騰表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環保”等領域都將會有巨大的變化,而這個過程中,也會誕生出無數的產業機會。
“其實,在‘互聯網+’即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怎么跟傳統生活結合方面,亞洲特別是中國其實是走在全球前面的。我們移動支付大戰都已經打了兩年了,我們才看到現在美國的谷歌[微博]和蘋果才開始特別著急地要把Apple Pay和谷歌錢包做起來,三星[微博]也剛開始發力,都比我們這邊還更晚一點。所以說,中國還是有相當多的創新機會,因為中國市場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更多的用戶數量。”
而在這股“互聯網+”的大潮中,馬化騰給騰訊的定位是“連接器”,去連接所有的人和資訊、服務,而且要做一個普世的、最簡單易用的連接器,比如只是簡單的掃一掃或者搖一搖,就可以通過騰訊的微信或者QQ把過去割裂的線上世界與線下世界融合在一起。
馬化騰坦言,在這個問題上,之前騰訊是走過彎路的,總是什么都想自己做,現在他發現騰訊要做的工作其實就是為大家提供工具,就像做一些釘子、鋤頭這樣的工具,然后把這些工具給大家,讓很多行業拿來就可以用了,自己去進行互聯網改造。
“很多傳統行業的產業鏈是非常深的,又十分復雜,太深入的東西并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做得來的,而且也會常常遭遇到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問題。”馬化騰表示,今后騰訊要么投資,要么提供能力接口給真正懂這個行業的第三方公司,讓他們利用騰訊的工具來進行創新,這才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發展生態。
2014年8月,微信正式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業解決方案,旨在以“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幫助傳統行業將原有商業模式“移植”到微信平臺上,并提供了打車、購物、醫療、酒店、零售等數十個行業的標準解決方案,涉及服務能力包括:移動電商入口、用戶識別、數據分析、支付結算、客戶關系維護、售后服務和維權、社交推廣等。
2014年10月,QQ也發布了“QQ物聯”計劃,還宣布了3年投20億幫助千家企業轉型的計劃著力打造生態圈。
騰訊這個超級“連接器”,連接的不僅僅是人與人,還有人與物以及人與商業,從而使得線上與線下、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打通,甚至在微信上重新構造一個商業世界。但是,在馬化騰看來,這個過程還是有點慢。
“我跟團隊說能不能再快一點,是遇到什么障礙嗎?結果發現團隊其實也很想做好,但原因是我們還沒有發動全集團的力量,或者說全社會之力。很多領域不是我們自己做就能夠做好的,還需要大量的配合,包括很多垂直領域的開發者的加入,需要生態圈的配合。”他說。
對話馬化騰:“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中國經濟周刊》:在您的建議當中提到接下來會是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這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會遇到哪些障礙和問題?應該如何突破?
馬化騰:雖然會很難,但這一定是大勢所趨。比如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過去有過很大的爭議,余額寶[微博]剛出來那時候,銀行覺得不可控;二維碼支付出現,監管部門擔心是不是有安全隱患等等,但是這些問題都逐步地得到了解決,國家和行業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越來越透徹,整個行業現在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正在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包括今年年初李克強總理去深圳,在微眾銀行按下了第一個回車鍵,發出第一個網絡貸款,這是第一個有互聯網金融牌照的機構的誕生。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對“互聯網+傳統行業”的改革還是很支持的。
但是出于謹慎,監管部門一定要思考:可能會出什么問題?能否一視同仁?對原有的利益方怎么平衡?……大勢所趨的大方向大家都已經看得很清楚,而且都希望往前推進。當然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比如互聯網交通,現在還沒有到大家達到共識的階段。當然,這不僅僅是在中國有爭議,全世界都是一樣,比如Uber(美國打車軟件)在很多國家是認可的,也有些國家是不認可的。
過去沒有移動互聯網,車輛運輸、運營市場完全放開就會亂,所以過去是全部收起來、發牌照。但有了移動互聯網之后,過去的管理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戰。市場有需求,因為它確實在用移動互聯網改善出行,增加了車輛的利用率,提高了交通運行效率、減少了排放等等,所以,重要的是找到一種方法將它管理好。
《中國經濟周刊》:很多傳統產業的從業者對于互聯網又愛又怕,他們已經感受到趨勢,很想融入但又害怕失去原有東西,您對他們有什么建議?
馬化騰:就像電出現的時候一樣,所有的行業都應該去思考:你是要擁抱,還是抵抗?要怎么做其實都各自有各自的途徑。其實,“互聯網+”過去在很多行業已經很成熟了,比如說“互聯網+通信”(即時通信)就已經非常成熟。當然,運營商一開始也是很不適應,后來他們越來越意識到大家是魚和水的關系,數據業務的增長是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整個增長是更好的。所以,確實會有陣痛,這讓大家一開始會覺得互聯網很可怕,包括在零售領域、金融也是如此,但之后會發現用戶有更好的體驗、企業有更好的收益。所以,互聯網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它不是去顛覆掉傳統行業,而是重新利用原有的產業資源創造新的價值。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