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財政政策適逢其時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評論員 葛豐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開幕式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2015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在此之前,羊年伊始,中央政府便再次派送減稅降費“大禮包”,其中包括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降低企業和職工繳納失業保險費率,以及擴大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范圍等等。這些舉措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組成部分,可以說是切中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所需。
首先,歷經多年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已大體實現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因此,僅就大的趨勢而言,長期奉行的“高增長、高積累、高投入”的“大財政”模式,可以、并且應該讓位于由企業、個人更多地自主配置社會資源,實打實地致力于消除居民消費意愿偏低、民企資金約束趨強等深層次制約因素。
其次,相比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更適宜充當現階段反周期調控基本抓手。這主要因為:一方面,貨幣調控屬于總量調控,其對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結構性缺陷很難做到對癥下藥,而反觀素有“內在穩定器”之稱的財政政策,除了同樣可以對經濟波動產生適度熨平作用,國家還可靈活依據不同時期經濟形勢,通過結構性的政策組合平衡供求關系、調節資本投向,并行不悖地實現當下最急需的穩增長與調結構齊抓共舉;另一方面,即使不考慮兩者與生俱來的內在差異,貨幣政策的局限性還在于伴隨邊際效應遞減,其在未來時期雖仍有適度放松可能性乃至必要性,但其留存的可操作空間畢竟已相對有限,未來時期大規模實行貨幣寬松和刺激的正向作用不會太大,而本就令人擔心的債務壓力與資源錯配卻可能因之進一步惡化;第三,誠如李克強總理所指出,“不是只有增加赤字、搞大工程才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輪積極財政政策著重聚焦的減稅降費,特別是對小微企業與城鄉居民實施“精準減稅”,既是當前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有效手段,同時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組成部分。
在各地財政收入增速下行、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沉重的情況下,堅持在減負方面做好文章,其意義除了顯而易見的完善財政稅收體制,更在于通過此舉,可以倒逼政府加快轉變自身職能、正確履行自身職責,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推動生產為主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
當然,合理的政策選擇除了要考慮必要性問題,還必須考慮可行性問題。在此方面,考慮到我國財政收入經過連年超高速增長,已經處在非常高的水平,未來時期,雖然增速放緩難以避免,但鑒于我國經濟仍具有巨大發展潛能,財政收入在高位之上合理增長當無大礙。因此綜合以上各維度通盤考量,積極財政政策適逢其時。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