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評論員 商寅泉
一向以敢干、敢言、敢于擔當的嚴介和,近日一口氣把包括河北、湖南、云南、山東、貴州等省份的6個縣市級地方政府告上法庭,這些地方政府拖欠太平洋建設集團工程款項,合計高達十數億元人民幣。
太平洋狀告地方政府,嚴介和說這是“中華5000年歷史中第一家狀告政府的私營公司”。那么,嚴介和以及太平洋建設,狀告地方政府意欲何為?狀告這些地方政府,結果又會怎樣?
讓這些地方政府還錢,把該付的工程款付清,這是一個目的。中國有句俗話,叫“冤有頭,債有主”。太平洋建設以多種合作方式(BT、BOT、BOOT,還有PPP等),和地方政府展開城市發展、市政工程的合作,合作方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不用投入或少量投入的情況下,由建設方投資建設,建成后再由地方政府付清全部款項。這種起源于1996年,由嚴介和創立的模式,歷經將近20年的磨礪,至今讓數以百計的地方政府受益,太平洋建設也從中獲得發展。但這種模式隱藏的風險,就是工程按合同竣工以后,地方政府不按期付款。這次太平洋建設訴之于法律的,就是這個事。這幾筆錢不是小數目,嚴介和以及太平洋建設,當然要翻臉。
但是,對于嚴介和以及太平洋建設而言,用打官司的方式追款,只是淺層次的目的,其深層次的目的,用嚴介和的話,就是“借此案推進依法治國”,踐行企業家的法治意識,“要讓法治至高無上”。筆者認為,嚴介和作為企業家,借追款的因由亮出推進依法治國的牌,實在是給地方政府將了一軍。此番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高高在上的地方政府,如何走好這一步棋,真是令人期待。以太平洋建設一貫的做事風格,如果不是有十足的把握,是不會輕易把這6個地方政府告上法庭的,那么接下來,地方政府會不會也“借此案推進依法治國”,這就要看地方政府對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感悟了。
從更廣闊的層面說,嚴介和以及太平洋建設所遇到的困擾,是中國當前的大環境所造成的。道德缺失、誠信缺失,是自“文化大革命”以來愈演愈烈的一個社會表現。社會價值觀長時期整體在低水平運行,不能不影響到地方政府的決策者。作為理想主義者,嚴介和在誠信基礎上建立的BT模式和更高層面上的PPP模式,當遇到視誠信、信譽為無物的地方政府決策者時,理想就會碰得頭破血流。如果此次以打包的方式把地方政府告上法庭,最終獲得的結果并不理想,嚴介和也不必感到奇怪和憤懣,畢竟面對地方政府的強大,企業經營者對法治建設,能有一點點的推動,也應該是有收獲了。
對于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的太平洋建設狀告地方政府一案,社會給予了不小的關注,因為這確實關系到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所力倡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何在實踐中有所體現。
天下,了然于胸;尺度,可更深入。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新浪財經官方微信(微信號sinacaijing)。
文章關鍵詞: 管理 產經 財經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