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勞動者如何轉化為消費者
羅琦
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經濟學者謝國忠認為,中國經濟應該搞平衡發展,將勞動者轉化為消費者。
謝國忠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發表了這樣的觀點。
在他看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五險一金減半。此外,增值稅應該降低到13%至14%的水平,把這筆錢直接放進勞動者的口袋,就可以轉化為消費。
第一財經日報: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情況下,2016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在哪里呢?
謝國忠:目前政府的愿望是發掘新的投資熱點帶動經濟,但這不容易實現。第一,中國的經濟投資盤子特別大,接近一半的GDP。即使發現一個亮點,規模也比較小。第二,中國的產能過剩已經普遍化了,投資熱點就更不容易看到了。現在看到的,比如互聯網。互聯網最近幾年炒得很熱,投資很多,但從經濟宏觀數據看不出互聯網對經濟有正面影響,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一件事情。
所以,中國經濟的出路是平衡發展。目前,中國的勞動者并沒有變成消費者。需要刺激消費,說了十幾年——一會兒說中國人愛存錢,一會兒說中國人因為社保體制沒建好而沒有安全感。其實,從數據看,這些都不是實際情況。
中國消費問題的核心是收入問題,中國可支配收入比較低,只有GDP的四成,這個比例在世界大的經濟體里比較低。
其實,中國居民的儲蓄率跟日本以及其他東亞國家都沒什么區別,大概是30%,中國大部分儲蓄不是家庭,而是政府。政府通過收入的重新分配,讓政府的收入占GDP比重為36%。在大部分國家,政府的收入一般還會再重新分配。
日報: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可以拉起來嗎?能用什么政策推動消費嗎?
謝國忠:很困難。現在很多公司都在抱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但其實不然,中國勞動力成本大概就是3000元,去除五險一金,可能到勞動者手里也就2000元出頭,相當于發達國家的八分之一。如果按照跨國企業自己的調查,中國勞動者的生產力跟歐洲、美國是差不多的,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只有收入重新分配才能解決中國的消費問題,比如五險一金可以減一半。美國在金融危機的時候,社保減了三分之一,這個錢直接進入勞動者的口袋,就會轉變成消費。在中國,五險一金最終是去投資的,因為它是儲蓄的一部分,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五險一金沒有必要收那么多,因為我們不需要加大投資,這是一個核心理念。
我們的退休機制同時要做根本性改革,長遠的福利基金改革都可以重新一起做。但短期來說,五險一金可以減半,增值稅也可以相應減一些,現在17%屬于高水平了。
另外,中國各種費的水平也較高。例如,中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倍,主要原因是公路、碼頭都在收錢。我們的碼頭、公路都是過剩的。但如果投資更多的碼頭、公路,然后通過收費還債,物流成本就會越來越高,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對刺激消費不利。
再比如,日本的人均產值有4萬美元,70%是個人可支配收入,那就是3萬美元。
日報:2016年會出現哪些大的政策改革,來推動經濟發展嗎?
謝國忠:暫時還看不到。大部分人對減稅是反對的,因為很多地方政府都說,錢都不夠花了,為什么還要減稅?其實有些錢是不該花的,比如有些政府機構在十年里擴大了十倍。
第二,城市化的有關投資遍地開花,其實有資源的浪費。城市化應該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可以集中二三十個城市發展,讓大量的人口轉移到這些大城市。這樣效益高,對自然環境保護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