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4日的2016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國企重回市場”分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表示,中國目前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的兩個重點是化解過剩產能和清理“僵尸企業”。其中,盡管國有企業產出占GDP大概1/4,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錯配,國企改革應是貨真價實的供給側改革。
12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在全社會清理“僵尸企業”的過程中,社會特別關注到“僵尸企業”中的一部分國有企業。
財政部的數據顯示,1~10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18806.6億元,同比下降9.8%。其中,中央企業13530.7億元,同比下降11.3%。地方國有企業5275.9億元,同比下降6%。
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2020年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就意味著未來幾年(主要是“十三五”期間)GDP年均增速至少要達到6.5%以上。張文魁表示,如果國企改革不推進,要實現這個數字困難很大。
根據張文魁所在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14、2015年的研究,國企產出雖然在GDP中占1/4左右,但國企造成了資源錯配。張文魁說,如果每年拿出10%的國有企業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革,以十年期計算,每年平均可以提高GDP約0.5個百分點。因此,張文魁建議,2016年可以在兩頭去推混合所有制,一頭就是大企業的二三級公司甚至三四級公司;另外一頭就是頂層即央企的母公司。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