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與脫困,一直是擺在中國政府案頭的棘手問題之一。
12月14日,剛剛從東北三省調研回來的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在2016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國企重回市場》分論壇上表示,當前東北三省國有企業的困難程度不亞于上一輪國企脫困時期,當前的主要矛盾是改革動力不足、普遍存在免責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他建議,盡快實施員工持股改革,必要時給東北三省更多放開機會。
就在昨日,一則關于武鋼裁員的消息在網上流傳,一石激起千層浪。為穩定軍心,武鋼集團不得不在昨晚發布了一份聲明否認了裁員一事。在這份聲明中,武鋼表示,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在描述鋼鐵行業時,用了“正陷入冰凍期”這樣的表述。
國企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周放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目前東三省國有大型企業的虧損面接近了上一輪國企虧損情況(39.7%),當時有的企業已經半停產、有的拖欠職工工資,連過去很少出現的鐵路貨運運力都出現了需求不足。“現在有些盈利的企業實際上是虧損的,不這樣他們會面臨更加困難的局面。”
在分析原因時,周放生說,相比上一輪國企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是三角債不同,這一次是因為產能過剩。“現在有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已經超過了50%,還不算在建項目產能。”第二個原因是2008年4萬億刺激需求的措施將產能嚴重過剩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錯過了,矛盾積累至今,由過去的低端產能過剩發展到現在的高、中、低端產能全面過剩。
周放生認為,導致產能全面過剩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助推:一是國企做大的沖動,“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二是地方政府的GDP沖動;三是輿論所宣揚的“世界500強”,企業為了保住其在“世界500強”名單里,不惜代價做營收,營收越大虧損面也越大。
不過,周放生認為此輪國企改革相比上一輪具備更加有利的條件:政府財力更為雄厚、資源也更多。但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人改革的精神狀態卻遠不如當年。“比如普遍免責心態,‘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作為、不想作為、不能作為’較為普遍。”
周放生表示,解決東北三省問題,靠國家加大投入效果不大,關鍵還是在于國企改革。
他給改革開出的方子是:盡快建立“容錯制度”,明確只要在試錯的過程中沒有貪腐行為一律免責;
第二則是給予改革空間、支持創新;
第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骨干員工持股力度而且份額可以不設限,建議東北三省更加放開;
第四個方法是分紅權改革,也就是國有骨干員工持股,而且這項措施易于操作;
第五是給予科技人員應該擁有的職務發明、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成果的部分權益,如分紅權、股權和項目權益;
第六是國有資本投資的項目允許非國有參股,減少投資項目的失誤率,關鍵在于項目團隊出資成為項目主人,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第七則是對于嚴重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要堅決破產,沒有價值的要清算、有價值的重整;
第八是將一部分國企資產甚至人力資源進行租賃;
第九就是修改《公司法》和《工商注冊條例》,尤其是在企業注冊資本登記時去掉個人所得稅,否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淪為一句空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