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中國企業新常態下如何走好全球化戰略

2014年12月16日 00:23  中國經濟周刊  收藏本文     

  《中國經濟周刊》見習記者 王博 |論壇現場報道

  2014年9月,由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中國1.53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2.5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84個國家(地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存量)達6604.8億美元,較上年排名前進兩位,位居全球第11位。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全球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一批批中國企業奔赴海外,拓展國際市場。中國企業“走出去”可謂一箭雙雕,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還可以為我國打造一批具備世界水平的國際化跨國公司。

  然而,同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外企在華的發展一樣,受文化、政策、人力儲備等因素的影響,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那么,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面臨哪些困境;又有哪些國際化發展的解決之道;同時,熱炒的混改問題又和國際化道路有哪些微妙的關系?邀請宋志平、董明珠等知名企業家相聚現場,現身說法。第十四屆中國經濟論壇特設“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高端對話,深刻地剖析了這些問題。

  主持人:

  CCTV證券頻道總編輯、著名財經評論員 鈕文新

  對話嘉賓:

  中國南車副總裁 徐宗祥

  中國建材董事長 宋志平

  格力集團董事長 董明珠

  荷蘭外商投資局中國事務首席代表 Guy Wittich

  中智集團副總裁 王旭

  金盈灃股權投資基金公司董事長 牛嘉林

  鈕文新:

  今天的主題是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先請各位嘉賓談談對全球化的理解,以及當今企業在全球戰略中面臨哪些問題?

  宋志平:

  全球化需要融合資源、融合技術、更新理念

  關于全球化的話題,我想講三段話。

  第一段話,中國正面臨全球化的新時代。為什么?我們過去的開放是把資金、技術、設備、企業引進來,后來“走出去”,是把我們的產品、技術、服務輸出去。但是,現在我們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即全球整合資源的時代。現在,我們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其實就是在區域內整合資源。

  中國建材這幾年收購了德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機葉片制造和生產廠商,以及薄膜發電電池廠,這些舉措并不是簡單地把東西買進來、賣出去,而是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

  第二段話,在互聯網時代做全球化業務,要把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制造服務業、系統集成、外貿等商業模式、商業理念融合在全球化的過程中。

  第三段話,必須更新全球化的理念和文化。過去我們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現在我們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合作互贏和為全球服務的責任感。中國建材在土耳其建水泥廠,一是為當地做貢獻;二是和當地企業合作,當地企業能夠完成的業務,我們會盡量外包給他們;三是和當地居民友好相處,做一個負責任的國際化企業。

  也就是說,全球化不只是我們讓全球為中國服務,而是,應該樹立中國企業為全球服務的價值觀,站得高,為全局看長遠,全球化才能健康地發展下去。

  徐宗祥:

  中國企業的信譽度是國際形象的集體名片

  我以南車的例子談談對全球化的理解。大家對中國高鐵走出去非常有興趣,而且非常著急。咱們喊了那么久,習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一直幫我們推銷,走到哪兒都把中國的380A模型作為禮物送給出訪國家的當地政要。其實,我們也挺著急的,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高鐵項目在海外開花。

  其實,2012年,中國南車有9列動車組合同是跟香港簽的,本來計劃2014年通車,由于線路施工問題,停下來延緩了,到明年才能通車,這是南車走出的一小步。但是這一小步卻體現了高鐵走出去的一個必備要素,即文化上要有共性,客戶才能對企業或者產品有信心。香港對我們的交貨期、質量、技術比較有信心,所以合作、實施得很順利。

  其實,在中國高鐵與墨西哥的合作項目上,我們基本解決了這些問題。而最后,合作為何沒能進行下去,不是中國企業的問題,而是他們自己的問題。

  而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也反思,中國高鐵走出去的障礙和問題到底是什么?

  10年前,南車剛剛開始做國際業務的時候,我親自在中亞的一個國家賣電力機車,當地工程師就對我說,“我們認為中國的產品不可靠。”他說他剛剛在中國買了一雙皮鞋,穿不到一個星期就破了,“你們中國的產品是中低端的,不是高端的,不是那么可靠”。這些話讓我非常震驚,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面臨這樣的問題,產品看上去很便宜,也不錯,但是真正內在的質量和技術卻和國際一流水平有很大差距。

  簡單一句話,走出去跟我們整體實力進步相關。而中國企業尤其是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為什么前景非常好?因為在技術上我們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中國人的勤奮、制造成本低,以及市場協調能力高,我們的交貨期遠遠優于歐洲的企業。

  但是,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距離一流技術、一流水平的產品,還有一段距離,南車下一步要在技術創新、國際化認知方面更加努力。現在,南車已經實現了40億的訂單,10年前卻連1億美元都沒有。

  Guy Wittich:

  了解本地需求、產品本地化才是國際營銷根本

  荷蘭外商投資局隸屬于荷蘭經濟部,過去,我們曾協助500家中國企業到德國、英國,荷蘭是歐洲的樞紐,大部分輪船都經過我們的碼頭。我們的很多跨國公司都在創新技術,包括飛利浦等,他們都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而中國企業也在荷蘭設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

  那么,我們在中國的企業進行全球化過程中碰到怎樣的挑戰呢?王總和宋總都提到了,非常關鍵的就是有沒有國際化的人才可以幫助公司發展。

  怎樣把在中國開發的產品有效地銷售給歐洲市場,這就需要產品服務本地化。我們過去也碰到一些失敗,公司沒有先做市場調查,只知道歐洲消費者、終端客戶群體是誰,就投資很多錢去開拓市場,最終花了很多學費之后才發現,這個市場并不歡迎我們的產品,而這種錯誤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其實,我們發現很多中國企業已經有了這種概念。比如好孩子集團,這家公司主要生產制造嬰兒推車,已經在荷蘭設立了他們的歐洲產品設計中心,他們雇用了一個團隊,這個團隊包括歐洲各國的設計師,設計師們按照歐洲各國市場的需求來設計他們的產品。不要以為產品很容易運到全世界就能夠順利地銷售。

  董明珠:

  真正國際化的企業不是要人才而是培養人才

  真正國際化的企業不是到處要人才,而是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能夠培養人才的搖籃。我們想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卻沒有培育人才并激發他們創新的機制,只是靠著機構頒發的廣冕堂皇的MBA、專家頭銜來充場面,就會永遠跟在別人后面,我的理解,人才愿意到企業來,并不只是單指本國人才。

  格力電器這么多年來,培養了8000多個大學生,幾十年來,隨著企業的成長,他們發明了很多突破過去傳統思維的創新,在我心目中他們就是專家。格力有了這些人才,才能真正掌握核心科技。

  我們一定超越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我有一句很自豪的話,格力電器一定要做到只能被別人模仿,不能給別人超越。這句話聽起來很霸道,但它絕對是格力對自己的挑戰。

  王旭:

  全球化布局人才先行

  今天的主題是中國企業全球化戰略,中智集團是一家做人力資源服務的公司,我們為中國3萬家企業、50萬名員工,以及一些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人才支撐。

  在工作中,我們遇到的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很多企業在走出去進行全球化的布局和資源重新配置的時候,發現自己的人才嚴重短缺。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很多走出去的企業在國外的公司出現“三多”現象,即救急的多、臨時的多、華人多。這三多給企業的本土化管理和資源全球化配置中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中智總結應該從兩個方面幫助企業解決全球化進程中的人才支撐問題。

  一是通過全球化的華人的加盟,使企業的人才隊伍更加國際化;二是培養本土人才,為企業的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撐。

  這個過程確實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

  未來,中國企業全球化布局中人才要先行,要及早規劃、盤點、設計和區別各個投資的國家和并購的企業的人才能力,做好文化融合,未來才能真正實現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

  鈕文新:

  下面再來討論一個問題,走出去這句話,我們說了10年了,但是我們走出去的路總顯得那么艱難,到底為什么?你們的體會到底是什么?

  牛嘉林:

  國際化難在語言不通、行業不懂

  大家好,我叫牛嘉林,是做財商教育的。我本身就可以作為全球化的代言人,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1979年去美國讀書,10年前,我回國創辦了一所財富教育理財學校。我的體會是全球化過程中,創業風險非常大,因此,我們盡力扶持別人。而金融改革的本質還是要立足于教育,每個人要自己主動去學習、進步,提升自己的力量與能力,提升自己對社會的接受度,這樣國家少負擔很多,企業也少負擔很多。我們就成立了一個金盈灃股權投資信托股票基金,聚集人才,并幫助他人實現夢想。其實走出去難就難在語言不通,更難的是文化不通,再就是行業不懂。

  董明珠:

  走出去,需要做負責任的中國企業

  我們走出去具體有什么問題?很認同牛總講的,一是文化,二是語言。當我們的產品賣到一個小國家時,要經過幾次語言的轉換,中文換英文,到了本土后英文又換成當地語。那么,所有人都會講英語了,我們的企業就國際化了嗎?當然不是。全球國際化的語言為什么以英語為原則,因為這個語言背后的力量。

  中國人口13億,在全球人數總量上我們占絕對優勢,但是這卻跟國家實力、國家的地位不成正比。過去人們說中國制造是低價代名詞,我們發展過程中,有些企業只看到錢,想賺錢就打價格戰,打價格戰就得降低成本,這就造成了低質低價。這就造成了強大的全球輿論,國際市場一看到是中國來的企業,就帶著歧視的眼光。南車為什么在墨西哥中標、又飛標了,不是南車質量不行,而是背后有文化的因素在。

  中國大多數企業走出去的同時并沒有看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我們的發展是和國家的海外形象息息相關的。

  世界融合,我們首先要用語言打動別人,要讓他們學習中國話。我們自己要自立,要搞技術研究,做出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過去大家在競爭中常說的一句話是,“我的售后服務好”。產品賣出去天天維修,再好的服務,消費者會喜歡?哈佛大學有很多企業成功案例就是在講如何保證質量與提高技術水平,而中國的大多數案例是在講如何做好售后服務,多么可悲。

  宋志平:

  走出去,文化上要互相認同

  的確,我們的全球化戰略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文化,全球融合的文化對于企業走出去很重要。

  我們在巴布亞有一個做中國建材家居的公司,有很多中國小伙子在那兒工作,也雇用了當地很多黑人,這家公司每年效益還不錯,巴布亞總統也會到我們公司來參觀。我曾對那些小伙子們說,你們誰要娶了一個黑人姑娘,回北京的時候,我到機場去接你們。搞全球化不是只掙全球人的錢,而是我們要融入全球,要認同別人,別人才能認同我們。

  Guy Wittich:

  中國企業走出去前景樂觀

  20世紀初,荷蘭有很多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嶄露頭角,這其中包括飛利浦、聯合利華等。這些企業最大的貢獻是什么?他們帶動了很多中小型企業的成長,很多大公司最后不進行生產了,而是靠專利和研發發展,其他業務都進行了外包,而這就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很多提供零件、創意的中小型公司也因此有機會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公司。

  過去6年,在中國我看到很多優秀的中小企業研發了世界頂級的技術,然后把這些技術、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我們也幫助他們在荷蘭建立基地,把這些產品推廣到其他地方。這些來自中國的企業家深知怎樣做生意,他們在國外的投資額并不會很大,而是從小開始,非常踏實地往前走,現在這些企業很多都變成了世界領先的企業。所以我保持樂觀,中國很多企業走出去根本沒有問題。

  鈕文新:

  最后,我們來談一下海內外都關注的混改的問題。

  宋志平:

  混改融合民營與國營的優勢

  國資委[微博]今年搞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中國建材是試點之一。混改之所以受到重視和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有關。從宏觀來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微觀來講就是大量混合所有制企業。這里面既有國有成分,也有民營成分,格力是這樣,中國南車也是這樣,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以前學習科斯理論,民營企業的效率高于國有企業,但中國不可能沒有國有企業,關鍵是這些企業存在的形式是什么,現在的混合所有制充分尊重市場自我調節機制,既有民營也有國有,國有企業可以借助民營企業的市場活力,民營企業也可以借助國有企業的經濟實力,相信這是我們國家未來很重要的改革實踐。其實,外國人到中國搞合資也是混合所有制,我們到國外去也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中國投資公司,我們也希望和國外的優秀企業一起搞混合所有制企業。

  王旭:

  混改應該加強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

  現在,很多國有企業都在進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造。在未來,以混合所有制經濟為主導的社會體系中,如何讓企業中的管理者更加職業化?這些問題非常重要。

  混合所有制條件下的企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是保證混合所有制活力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很多大型國有企業的管理者都是終身服務制,其實按照市場自由調控的準則,在某一階段的生產要素的配置有時是合理的,有時是不合理,有時是冗余,有時是短缺,這就要求我們按照真正市場規則形成一套完整的機制,這是保障混合所有制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

  董明珠:

  混改的關鍵不在于“話語權”

  今年2月20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將不超過格力集團49%的股權公開掛牌轉讓引入民營戰略投資,這表明格力電器將試水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格力始終走在國企股權結構與治理結構改革的前列,而此次在集團層面公布混改信息也被認為是打響了地方國企混改的“第一槍”。

  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混合所有制,并不在于話語權的問題,而在于管理團隊的科學決策。混改的重要目的是使國有企業走向市場化,最重要的是完善企業制度。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應該在一個規范標準的管理制度下進行公平競爭,這才是國企改革的初衷。

  國企改革同時也是讓中國企業真正走向世界,用市場化的手段來管理企業,最重要的著眼點是讓企業實現永續發展。

  國有企業要進行改制,應該讓所有的企業到大海里去游泳,在競爭的市場當中用自己的品質和技術來贏得這個市場。這才能真正推動企業的進步。如果僅僅靠政府的支持或者政策調控來培養這個企業,這個企業是不可持續,也不可能得到更長久的發展。

  鈕文新:

  習主席在河南說了適應新常態這句話之后,所有媒體、專家都在對新常態進行解讀,其實這里面很多東西魚龍混雜。所謂魚龍混雜,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過去那些把中國內需給折騰得亂七八糟的人,把折騰中國內需的行為也叫新常態,結果“新常態變成一個筐,亂七八糟什么都往里裝”。中國確實不適應超高速的發展,這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企業家創造的增長,主動性的經濟增長,而不是被動天天靠政府投資拉動的高速增長。可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有主動性或者內生性的經濟增長,現在大家對速度討論很多,但是對主動性、內生性沒有討論到,我提醒各位媒體朋友和實業家應該在這方面多考慮問題。

  董明珠:

  不要唱衰經濟

  什么叫新常態就是經濟回歸到正常環境中。現在,大家都在講經濟下滑,但是下滑是在泡沫基礎上評估的,所以如果把泡沫抽干凈,依然是增長的。

  一個企業發展得再好,明天也會有新的問題,因此,一個可持續的企業,在獲得成績的時候,新的一天來到也就是零的開始,我們要永遠挑戰自己。而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永恒話題,只要抓住這個永恒的話題,就可以持續發展。大家不要唱衰我們的經濟,特別是在座的企業家應該對自己有信心,對國家有信心,我相信通過我們同心協力,我們國家的經濟是會上去的。

  王旭:

  重視全球化人才

  競爭成為常態,創新成為常態,企業的變革也是在常態之中,在這個常態之下,每個人保持高度的熱情,保持與時俱進的能力,才能成為真正可持續的企業。我呼吁大家真正重視全球化的人才,深刻理解人才為本,跨地域、不同文化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只有這樣全球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宋志平:

  抓住新機遇

  新常態、可持續,現在很多企業遇到了很大的挑戰,這個挑戰就是過剩、轉型的壓力。人無壓力輕飄飄,在挑戰下,這可能是市場倒逼下中國企業的一個升華的機會,這個時刻,我們可能要比以前更加重視學習、創新,同時國際化也是我們克服眼前困難和迎接挑戰的一個必由之路。

文章關鍵詞: 經濟投資行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聞呼格吉勒圖重審獲判無罪
  • 體育詹皇27分騎士止連敗 科比21分湖人負
  • 娛樂TVB臺慶頒獎禮 佘詩曼拿三獎郭晉安視帝
  • 財經人民日報刊文:駕馭市場經濟好比炒股票
  • 科技第三季全球五大智能手機商:中國占3席
  • 博客呼格母親講述9年上訪辛酸(圖)
  • 讀書優劣懸殊:抗美援朝敵我裝備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學宿舍誕生的“千萬富翁”曾兩度休學
  • 易憲容:油價暴跌沖擊在全球發酵
  • 管清友:盧布的傷口在 總會痛
  • 鈕文新:普京 你要有勇氣管制外匯
  • 凱恩斯:可持有券商到牛市結束
  • 冉學東:盧布崩盤可為人民幣鏡鑒
  • 余勝海:中國油價為何比美國貴
  • 齊俊杰:留給大家賣房的時間不多了
  • 徽湖:房地產不可能成任志強說的夜壺
  • 葉榮添:券商股不漲3倍 堅決不要出來
  • 牛刀:美指88點后毀滅一切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