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蘭:“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謝瑋 | 成都報道
11月13日,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由法中委員會及合作伙伴共同舉辦的“科技法蘭西”系列活動之“法國創新技術展示周”來到成都。已經年屆66歲的法國前總理暨法國參議院外交、國防和軍事委員會主席讓·皮埃爾·拉法蘭(Jean-Pierre Raffarin)滿面笑容地登場,為法國創新技術“站臺”。
“中法雙方更應該加強互信,通過共同創新,實現合作共贏。”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拉法蘭表示,中法之間的合作潛力有待挖掘,雙方應在開放式創新模式下深入展開合作,更有戰略性地去開發全球市場。這句話或許正是卸任后,拉法蘭仍活躍在中法交往舞臺上的主因。
中法關系的協調人
每年堅持來華四次
拉法蘭的政治經歷十分豐富,29歲時當選法國西部城市普瓦捷市議員,43時開始擔任法國政府中小企業、貿易和手工業部長職務。2002年5月被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任命為政府總理。2004年,法國執政的中右翼執政聯盟在地方議會選舉中慘敗。為了承擔責任,拉法蘭向總統希拉克遞交了辭呈。但希拉克在接受拉法蘭的辭呈后,又立即任命他為新總理組閣。2005年5月31日,在法國全民公決拒絕批準《歐盟憲法條約》后,他辭去總理職務。
拉法蘭長期致力于中法友好,卸任后,更是活躍在民間外交的舞臺上。與其他政治人物相比,拉法蘭在媒體中的曝光率較高。不僅受到中國政府和社會的高度贊譽,也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我想我是中國整個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見證者,因為自我第一次來中國以來我就見證了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拉法蘭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此言非虛,早在1971年,拉法蘭就已經去過香港和澳門,并通過望遠鏡觀察中國大陸,下定決心要前往這在當時西方人看來“神秘的土地”。1976年,他隨法國青年政治家代表團第一次訪問中國大陸。北至哈爾濱,南到廣州,將中國從北到南穿梭了一遍!爱敃r,中國的朋友們還沉浸在毛主席逝世所帶來的巨大悲痛中!崩ㄌm稱。
真正令拉法蘭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是他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堅持來訪中國。當時,部分國家的領導人出于對疫病的恐懼而取消了對中國的訪問。然而,時任法國總理的拉法蘭仍毅然堅持來訪,他執意不戴口罩,并為中國提供了醫療援助。在擔任總理期間,拉法蘭和中國政府領導人首創了具有世界典范意義的“中法文化年”活動。
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風波、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執意接見達賴等事件使兩國關系陷入低谷。拉法蘭成為前往中國“滅火”的中法關系特使,使兩國關系轉危為機。最終,拉法蘭陪同薩科齊參加了奧運會開幕式。
拉法蘭曾表示“希望扮演一個讓大家消除分歧的協調人角色,促使大家共同愛護好如同藝術品那樣珍貴但又需要用心維護的法中友誼”。
政治之外,拉法蘭也不遺余力地幫助法國企業拓展中國市場,在2014年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他率領著“企業350家、企業代表500多人”的龐大代表團參加中法中小企業洽談。
如今,拉法蘭經常來往于法中兩國之間。拉法蘭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如今自己“一般每年來中國四次,這個頻率已經保持了很多年”。其中包括兩項定期活動:每年3月前后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和每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法中委員會經濟研討會。
提及這些年來對中國發展變化的觀察,拉法蘭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我親眼看到了中國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發展,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體。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說,亞洲在國際關系中所處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在亞洲可以說發揮了兩大作用,一個是發動機的作用,另一個就是平衡者的作用,這些都是我親眼看到的。”
對話拉法蘭:
希望中國加大對法國中 小企業投資
《中國經濟周刊》:此次“科技法蘭西”系列活動的用意何在?
拉法蘭:這次活動的倡議和靈感很大程度來自各個企業,因為這些法國企業希望他們的技術能力能夠更好地被了解。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法國作為一個國家在創新和革新上要做的努力,同時也展示了法國企業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
這次活動也是我們與中國企業或者中國公眾溝通的機會,也使企業之間建立互信。曾經我們與中國人打交道還是有些擔心,尤其在提到創新和技術轉讓的時候,現在中國也開始加強自己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力度,另外中國現在也正在大力發展建設法治國家,這些都使得我們與中國合作伙伴合作得更加融洽。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法國在科技創新方面都有些什么政策,研發投入有多少?
拉法蘭:法國人曾多次獲得菲爾茲獎(全球數學界最高獎,由國際數學聯盟每四年頒發一次)及諾貝爾獎,科研和創新是法國極為重要的傳統和發展方向。法國和中國兩個國家、兩個民族都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民族,多年以來兩國政府都把技術創新作為我們經濟政策的重點。為此我們也動用了很多杠桿:在教育方面有一批領先的科研機構,對企業實行鼓勵創新的稅收政策,還有鼓勵與外國相關的機構展開關于科技和發展方面的合作。法國的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5%,在世界名列前茅。
《中國經濟周刊》:您如何評價當今世界的經濟現狀?
拉法蘭:我認為世界經濟還是處于脆弱的狀態,中國經濟增速在不斷放緩,但是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或者說模式正在轉型,中國經濟現在更加注重質量和包容性,所以我們也希望中國的戰略能夠繼續執行下去,因為世界各國都需要中國能夠實現繼續發展。
美國現在的情況是發生了改善,歐洲也正在實現在經濟方面的進步,我們未來要采取的行動,大的方向已經確定了,樂觀地說在幾個月以后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些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的改善。
《中國經濟周刊》:關于中國要實現創新驅動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您有何建議?
拉法蘭:我想非常重要的一個做法就是通過大型項目的合作,比如中法之間的航空、核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項目的合作,通過這些項目我們可以共享一些技術和經驗。此外,這種大項目思路或者戰略也適合于中法之間就一些非洲項目進行合作,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衛生醫療建設來促進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
第二,也希望中國加大在法國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加大對法國中小企業的投資力度,包括一些具體的技術和未來項目這方面的投資,這些投資可以發生在法國,也可以發生在中國。
第三,我建議中法繼續促進科研人員、工程師和大學之間的人文交流,因為我們現在在衛生健康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們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我們雙方不斷加深互信,我們可以共享許多創新成果,這對促進中法之間的合作、促進中歐之間的合作有利。
記者手記
在采訪之前,我沒有想到拉法蘭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拉法蘭已經66歲了,但一頭銀發的他仍然顯得很精神。他以一句中文“你好”回復記者的問候,令人感受到他對于細節的重視。采訪拉法蘭,更像是對自己的大學教授提出問題,等待解答。沒有政客的高傲冷漠,沒有官樣話語的客套敷衍,拉法蘭的語氣懇切,對答如流。同時還不忘穿插進一些“題外”的對話,令人感受到這是一次平等的“交流”。
“你是哪一年出生的?”采訪過程中,拉法蘭問記者。得到回答之后,拉法蘭風趣地說,“你可能比我更了解中國,但我比你更早認識中國。”
所言非虛,拉法蘭早在1971年就踏上了中國的土地。他對中國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并在許多公開場合都有過精彩的言論,如:“‘中國夢’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新一代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對于法國人來說,‘中國夢’也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延續,同時也考慮到了‘公民社會’在中國的崛起!薄拔椰F在已經無法統計來過中國多少次了,我總是在為下一次訪華做準備。”他還對中國古詩頗有研究,曾屢次在演講中引用中國詩詞,如在一次中法經濟研討會演講時就曾引用楊萬里的“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采訪結束后,拉法蘭折回采訪間,對記者說:“來,給你個小禮物!薄@正是他出版于2010年的著作《中國的啟示》,想必是他此行隨身攜帶的。拉法蘭將這本書稱作是“一封給法國青年的公開信”,以第一視角記述了自己對中國“三十五年的觀察”。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