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山山
11月12日,《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在北京發布,兩國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美國計劃于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范圍減排目標并將努力減排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這次是中美兩國第三次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也是中美自上世紀80年代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以來,首次給出2020年后各自明確的減排目標,最終為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注入強大動力。
在全球范圍內,國家間就氣候合作的博弈長期存在。自1995年3月《聯合國[微博]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首次締約方大會在柏林舉行以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談判一直磕磕絆絆,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上談不攏。
1997年12月,《京都議定書》規定主要工業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但2000年11月公約第六次締約方大會上,美國堅持大幅降低其減排指標,理由:一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關系“還不清楚”;二是認為發達國家單方面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效果”。
在這樣的博弈中,近年來,到《聯合聲明》發布之前,中美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邊合作在一步步落實,大致經歷了如下歷程:
·2008年6月
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期間,兩國簽署《中美能源和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開始開展為期十年的能源環境領域合作,應對來自環境可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方面的挑戰。
·2009年7月
中美草簽《加強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一致認為,兩國間合作對增強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及通過污染控制和其他措施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至關重要,上述領域合作將成為中美雙邊關系支柱。
·2011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聯合聲明》發布,雙方同意繼續就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進行密切磋商,加強現有清潔能源合作,確保市場開放,在相關領域推動互利投資。
·2012年5月
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戰略對話發布具體成果清單中,中美雙方決定繼續加強氣候變化領域的雙邊政策對話和相關合作機制,加強雙方各層面交流,就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相關問題和國內政策交換意見。
·2013年4月
中美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提升氣候變化合作的規模和影響力度。同年承諾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落實在能效、智能電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收集和管理等領域的合作。
·2014年2月
在北京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鑒于對于氣候變化及其日益惡化的影響已形成強有力的科學共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因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空氣污染問題,中美兩國認識到急需采取行動應對挑戰。
從這段歷程可以看出,達成《聯合聲明》中的成果殊為不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給予高度評價,至于奧巴馬回國后面臨的國內政治阻力,以及中國在改變能源結構中的挑戰,都是要一步步克服的。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