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給中國股市帶來的改變
唐駿[微博]
2014年11月17日,上海、香港兩地交易所同時敲響開市鑼聲,宣告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正式開放。在滬港通的推動下,內地資本市場對外打開了一扇大門。更重要的是,滬港通“以開放促改革”,推動內地資本市場國際化。
那么滬港通給中國股市帶來哪些改變呢?
其一是實現“T+0”交易機制。早在1992年5月和1993年11月,上交所[微博]與深交所[微博]就分別啟動了“T+0”交易機制,也就是當天買的股票可以當天賣出。但是,這一次嘗試性的“國際接軌”僅僅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1995年1月,滬深交易所重回“T+1”交易制度,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隨著中國股市的不斷發展,“T+1”交易機制的消極作用已經愈發明顯。它不僅嚴重影響到資金的利用效率,還人為地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
而港股的“T+0”交易機制,使得一筆資金可以多次交易、反復買賣,在不增加市場資金存量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市場的流通性、活躍程度和交易量,可以產生明顯的資金放大效應,有助于投資者提高其盈利水平。
實行“T+0”交易機制,既有利于國外投資者走進來,也有利于國內投資者走出去。
其二是擺脫“漲跌停板”的約束。在國內股市,證監會[微博]為了保證風險在一定的可控范圍內,實行了“漲(跌)停板”機制:一般股票每當漲跌到10%,就得暫停,不能繼續正常交易;而一些垃圾股,在一個交易日里的漲跌限制為5%。
在香港股市中,是沒有“漲跌停板”機制的。一些個股一天可以翻一番,也可以股價被攔腰斬斷。這意味著如果遇上突發重大利好或者利空的時候,一只股票漲跌20%甚至30%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對于投資者而言,既是一種自由,但也加大了投資的風險,可謂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看起來讓人感覺投資港股的危險性更大,但其實港股有著很完善的對沖機制。無論港股是漲是跌,投資者都能通過對沖機制從中受益,這樣就使得資本市場更加平衡合理,反而比“漲跌停”這種機制更符合市場的邏輯。
其三是與國際接軌的“注冊制”。國內股市采用IPO核準機制,港股則采用注冊制。在注冊制的市場里,證監會等機構主要負責市場監督,投資者成為價值判斷的主體。對比國內市場實行的核準制,注冊制下的資本市場定價能力更強,資源調配效率更高。核準制拖慢了新股的發行節奏,并且含有過多的人為因素。
我們一直在說,中國的資本市場需要更加開放、更加自由。一方面資金能夠在國內外自由流通,另一方面就是改變現行的核準制,采用注冊制,由市場反應來推動市場發展。
那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國際化的市場,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市場。
今天的滬港通只是一個試點,但我相信,無論是從它的體量還是股票的數量上,都會慢慢擴大。總體來看,滬港通帶來的是一種變革,在多個方面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度改革,同時也讓我們的股民慢慢地熟悉成熟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讓我們慢慢來適應它。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