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來說,這一刻已經等候多時了。"雖然消息對銀聯明顯不利,但是銀聯業務部總經理黃建軍在面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時,仍對銀聯的未來信心滿滿。
所謂"這一刻",指的是10月29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會議要求放開銀行卡清算市場,符合條件的內外資企業,均可申請在中國境內設立銀行卡清算機構。
對于"等候多時",黃建軍的解釋是,"2012年WTO[微博]就已經裁定,中國應該在一定期限內開放人民幣轉接清算市場,所以我們有心理準備"。
銀聯在會議之后馬上表示,"作為市場化的商業主體",銀聯將與其他銀行卡清算機構在同樣的監管條件下,依法合規、開展平等的市場競爭。
就在歷史性時刻的同一天,67歲的蘇寧不再擔任銀聯董事長,原銀聯副董事長、銀聯國際董事長葛華勇接任董事長之職。
銀聯上下對"這一刻的到來"確實早有預感。差不多一年前,銀聯總裁時文朝曾說過"銀聯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現在,銀聯是真正地丟了自己的"鐵飯碗"了。
"央媽"快刀斬亂麻
雖然表面上一團和氣,但在過去幾年里,銀聯、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甚至央行[微博]各方圍繞"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卡收單業務是否必須通過銀聯"的"鐵飯碗政策"不斷據理力爭,期間口水官司無數,銀聯也不斷揮舞大棒,敲打一些不聽話的"規則破壞者"。
2012年12月19日,銀聯向各家銀行發送《關于規范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合作的函》,號召成員銀行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開放接口進行清理整治,將銀聯卡業務上收至總行,最終推動非金機構統一接入銀聯網絡。但這一舉動并未收到明顯成效。
2013年4月,銀聯通過了《銀行卡受理市場秩序規范約束與獎勵機制實施細則》,再次強調:"收單機構未通過中國銀聯開展銀聯卡跨行交易和資金清算業務的,應向中國銀聯支付違規跨行轉接銀聯卡的違約罰金。"
而當年7月5日,央行正式公布《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刪除了2012年6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有關"涉及到跨法人交易轉接和資金清算的,應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微博]批準的合法銀行卡清算組織進行"的規定,轉而表述為:"收單機構將交易信息直接發送發卡銀行的,應當在發卡銀行遵守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定下,與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交易信息和資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戶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當月末,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舉辦的收單辦法解讀與風險管理培訓班上,央行支付結算司組織監管處處長譚靜蕙對此條規定的重點解讀,基本上默認了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模式的存在。
"此條款目的在于發揮市場主體商業協議的約束機制,尊重市場選擇,鼓勵創新,打破卡組織的固有模式以及適應銀行卡清算市場日益開放的發展趨勢。"譚靜蕙當時說。
但對于"商業協議的約束機制",銀聯有著自己的理解。
銀聯幾乎在同一時間,召集了52家與其達成協議關系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了銀行卡收單業務運作與收單辦法解讀會議,強調上述規定仍是建立在"以發卡銀行遵守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定"的前提之上。
同年8月,上海銀行曝出因為私自借收單機構號給支付寶[微博]用,被銀聯通報批評并處大額罰款。銀聯稱這些交易損害了發卡行利益,也違反了國家發改委的相應費率規定。
上海銀行隨即中斷了與支付寶的合作;而支付寶也馬上稱"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宣布停止線下收單POS機業務。
銀聯總裁時文朝今年初公開強調,第三方支付機構中前20家占了90%多的市場份額,這20家機構千方百計地繞過銀聯進行轉接清算,銀聯的交易量分流非常明顯。而這一現象是"不被銀聯所允許的"。
就在各方各執一辭、沖突頻發的情況下,今年9月,央行向國務院上報了一個關于銀行卡清算市場準入規則的方案初稿,內容包括跨行交易清算規則、發卡標準、賬戶管理標準,以及申請成立清算機構的門檻等。
隨后,國務院公布上述決定,銀聯的獨家壟斷地位被打破。
銀聯"二次創業"
銀聯創立之初,曾擔負著轉接清算組織機構和構建跨行交易與支付體系的多重職責。2009年,銀聯成立一家專注線上支付的子公司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2011年6月,銀聯正式推出"銀聯在線支付"和"銀聯互聯網手機支付"業務。
但業內存在對銀聯壟斷、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詬病。
"銀聯屬各銀行共同出資組建,這種治理結構下,子公司以怎樣合適的方式再運作,可能還需要有一個思考和安排的過程。"黃建軍表示,銀聯商務作為銀聯的一個收單公司,在規則和管理上是被一視同仁的。對于違反合同的市場主體(包括銀聯商務)、主要是套碼機構,銀聯一旦發現,將對其收取"約束金",約束回的金額也會按照7:2:1的標準,返回給發卡行和銀聯。
黃建軍介紹,為了適應新時代,摒棄行政命令、體現"服務"特色,銀聯年初已完成部門架構調整,并通過新考核激勵方案推動前、中、后臺配合,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也對支付機構加強了培訓、指導、上門支持等,未來在跨境電子商務結算領域,銀聯也"計劃帶領更多的第三方機構共同開拓海外支付市場"。
中國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在一份報告提到,銀聯新形勢下的二次創業,是中國零售支付體系發展中的大事,其能否成功取決于五方面要素:
一是能否跳出國內市場的紛爭,努力成為在海外建設中國零售支付"基礎設施"、有效支持金融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引領者;二是真正推動零售支付的新游戲規則制定;三是能否跳出卡基支付的傳統模式,在整合線上與線下服務方面;四是建立在支付平臺、產業鏈基礎上的多元化增值服務,包括面向各類客戶的非金融和金融服務,這也是銀聯能夠繞開矛盾,與各類主體追求合作共贏的重點;五是銀聯要做開放型的基礎平臺,就需避免過度直接參與到平臺游戲者的競爭中,這就面臨業務"有進有退"的陣痛。
競爭者們
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本土的第二家"銀聯"呢?
對于國務院決定中提到的"符合條件的內外資企業",艾瑞咨詢[微博]高級分析師王維東認為,至少會涉及注冊資金、交易量、用戶規模、系統方面的成熟度等條件,最重要的是風險防控水平。
從這些角度考慮,目前最有力的競爭者就是支付寶。
支付寶在線上已與180多家銀行進行直聯,已在進行轉接清算相關的業務;其還曾經投資5億元做線下POS業務,用來實現電商貨到付款,雖只占其業務組成的一小部分,但也是動了銀聯蛋糕,因此遭到銀聯的反擊。
一位行業領先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曾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提到,多年來市場一直遵循7:2:1的手續費分配比例,即發卡行占70%,收單機構占20%,銀聯作為清算轉接機構占10%,這10%的手續費成為銀聯的固定分成。"但這樣也使得銀聯的商業模式固化掉了,如果交易都不通過刷銀聯POS機,銀聯也就沒有盈利了。"
據報道,有行業觀察人士發現,支付寶POS機業務在"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停止數月后又重出江湖,不同的是,這一次,它沒有向銀聯卡網絡里的商業銀行"借收單機構號",而是自己創設了"999"清算網絡代碼。
支付寶加緊布局線上線下清算網絡的野心已毋庸置疑。但是,王維東認為,支付寶的核心還在于線上支付清算,如果要做線下,可能還需要和其他企業去合作布局線下,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會相當大。
而在黃建軍看來,硬件投入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品牌。"對于銀行卡清算組織,其實清算只是其業務的一部分,要把下面四件事都做好,才能成為合格的卡組織。"他說,一是有成熟標準,在真正開放式的標準基礎上授權發卡、授權收單;二是成熟的轉接清算系統和機制;三是在業務標準基礎上,生產一些中間件、半成品,如借記卡、信用卡、高端商務卡等,商業銀行、收單機構在半成品的基礎上真正形成自己銀行的產品;四是有能力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并維護品牌。
"因而,行業的進入門檻較高。比如美國市場很大,但真正的銀行卡組織只有VISA和萬事達兩家,而諸如運通、發現卡等,都是某一專業領域的卡,自發卡、自收單,都是封閉的組織。"
工行也被傳言是有力"競爭者"之一。不過從國外情況來看,VISA和萬事達都沒有涉足銀行業務。如果某家機構想集發卡、清算、放貸于一身,是沒有前例的,也是不被允許的。
"打破銀聯的壟斷、省去通道費;或者與支付寶抗衡,發展線上線下融合一體的銀聯模式,這有可能是工行的動機,但我此前并未在工行內部聽說過要做卡組織。"一位前工行電子銀行部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一位業內人士則提到,與支付清算行業的放開相比,蘋果公司的ApplePay如果進入中國,選擇誰做合作伙伴,將是更重大的、可能顛覆整個行業模式的事件。
"再生成一個銀聯的可能性不大,未來更可能會形成線上支付+手機的空中支付+NFC近場支付的新生態。"他認為,未來支付終端體系將是以手機為主、電腦為輔的二元時代,ATM和POS機等傳統終端會在支付領域被逐步邊緣化。
王維東認為,ApplePay在中國最好的合作伙伴是銀聯,看重其在NFC近端支付的市場布局和線下的POS機業務。但如果受阻,也會再找其他機會。
"我判斷他們之間的談判應該從很早就已經開始有了。"王維東認為,一直沒有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合作的主導權歸屬問題,如果由ApplePay主導,銀聯就淪為一個通道,這不是銀聯能接受的。此外,國外公司進入中國的支付業務,在政策層面也會遇到一定阻力,畢竟銀聯某種程度上還是帶有政府色彩的半經營機構。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