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商務部近期聯合發布《關于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等七省(市)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
新醫改已進行五年有余,多項改革取得顯著進展,但公立醫院改革與政府、社會和公眾期望仍有較大差距。試點外資獨資醫院,旨在通過"外加推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這也是加快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新舉措。
根據《通知》要求,開展外資獨資醫院試點的省市多是經濟社會比較發達,且處于改革開放前沿的地區,通過引進外資獨資醫院,可將國外一些成功的醫院經營和管理經驗引入中國,有助于激活中國醫療服務市場,產生一定的"鯰魚效應",推動其他醫療機構的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
但是,外資獨資醫院的進入,能否在短期內對醫療服務市場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產生實質性影響,值得認真考量。
外資獨資醫院通常定位于提供高端醫療服務,其服務對象多以在華境外人士和國內高收入人群為主,費用相對較高。而且外資獨資醫院設立的條件仍較為嚴格,整體數量不會太多,這決定了其服務對象只能是小眾,服務人群較為有限。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國當前的醫療服務提供體系中,公立醫院處于絕對主導地位,90%左右的醫療服務由公立醫院提供,服務范圍和市場份額都較小的外資獨資醫院要想撬動整個體系,難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通知》雖然力求實現政策突破,但也只是為實現目標提供了可能,要真正實現預期目標,還亟待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臺和落實。近年來,政府一直鼓勵社會資本辦醫院,但因政策措施與改革目標不配套,"玻璃門"、"彈簧門"現象突出,效果一直不理想,這對外資獨資醫院的發展也會造成影響。
比如在保險方面,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尚難以支付外資獨資醫院提供的高端服務,商業醫療保險發展滯后,影響對多層次高端醫療服務的支付能力。同時,由于人才政策不配套,致使醫師多點執業制度執行困難,高端醫學人才尤其缺乏,外資獨資醫院的人才來源仍面臨挑戰。總的來看,外資獨資醫院發展目前還缺乏更有針對性、可行性的配套政策措施,在中國發展壯大的路徑仍不清晰。
更為重要的是,公眾對醫療機構的認可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長期培養,這一點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商業機構。實踐證明,一個醫院的建立和發展少則數年,多則十數年,而要形成品牌并得到大眾的認可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外資獨資醫院要想成"勢",成為推動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推手,仍然任重而道遠。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