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建議,各地方政府關于的經濟增長和投資增長目標最好取消。
“一定要扭轉這樣過去曾經在特定階段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很大動力的地方政府競爭模式。”2月10日,宋曉梧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說。
事實上,各地方政府設定的2014年GDP、投資、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都大大高于全國同類指標。
宋曉梧說,目前各地層層下達投資和招商等指標的情況并未改觀,一些街道和民主黨派都有分配的招商任務,一些地區甚至每月都有招商引資的排名。
“應該探討一下,地方競爭雖然造成經濟總量的發展,但這樣的模式現在是不是到了應該改變的時候?”他說。
問題還不只這些。比如各地設定的收入指標一般難以高于GDP指標,這可能使得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居民收入、財政收入高于經濟增速的目標落空。
前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認為,居民收入近年來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在下降,到底是企業收入增長過快,還是政府收入增長過快所致,還沒有明確說法。
“但是如果不降低政府收入增速或者企業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是難以提升的。”他說。
據悉,2013年全國居民收入目標高于經濟增長7.5%目標,但是低于財政收入約9%的目標,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也普遍高于居民收入增速目標。但是實際情況是,2013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速低于7%,大大低于經濟7.7%的增速,未實現政府預定的目標。
宋曉梧認為,地方的經濟增長、投資等目標應該取消,應強化公共服務等社會指標的考核,這樣可以使得全國建立統一的市場,且使得國家的宏觀調控發揮作用。
此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報告,已經提出要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等要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近期在東部山東某基層進行了調研。她發現,地方官員之所以設定高的GDP和財政收入指標,是因為當地認為,沒有高的財政收入,就無法滿足當地發展的需要。地方官員指出,無論是居民收入、醫療還是教育等與發達地區差距過大,如果不加快經濟發展,社會收入等將更加落后。
張承惠建議,要改變一些地方教育、收入等落后的狀況,國家需要加大投入,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同時需要加大對投資的事后評估制度建設,增加投資的透明度。
目前中組部已經提出了對地方干部考核的新政策,其中GDP考核有所弱化。不過,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提出,地方追求GDP目標,究竟是自上而下有這個傾向,還是自下而上有這個沖動?“不解決地方追求GDP沖動的背后的原因,很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