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挺
云南省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爭取云南列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省”。
云南當地媒體在報道此事時援引專家的話說,雖然試點具體方案目前仍不明朗,但分析來看,輸配分開、競價上網、推進大用戶直購電應該是大勢所趨。
云南是“西電東送”工程主要送電源點的省份。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整個“西電東送”工程形成南中北三條大通道。南部通道主要是開發貴州、云南、廣西水電及火電,供應廣東。
2013年是云南西電東送國家戰略的第20年。20年間,云南省西電東送負荷增加了近40倍。
但一些專家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西電東送”實施以來,西部地區付出的綜合代價一直未得到合理補償。這其中以移民的利益沒有得到合理的補償尤為顯著。
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陸佑楣對“移民的利益沒有得到合理的補償尤為顯著”的說法亦有同感。“移民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陸佑楣曾任國家水電部副部長、能源部副部長、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
陸佑楣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認為,資源所在地經過開發后,清潔優質的能源電力形成的社會財富都由東部發達地區享用,而西部尤其是水庫移民沒有得到合理的分配,這種狀況應該得到改變。
“體制是混亂的”
第一財經日報:國家能源局有關部門出臺的方案指出,隨著東部地區高載能產業加快向西部轉移,西部地區用電需求增速加快,加上其他原因,西電東送的規模和持續性將會受到影響。基于此,送電電源有望拓展至藏東南地區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以獲得更多的電量來加強西電東送的持續性。對此您有何看法?
陸佑楣:所謂大湄公河區域,就是我們的瀾滄江,已經開發得差不多了。西藏有多少水能資源可以開發呢?西藏水能資源主要集中于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向南流的河段,大約有2000多米的天然落差,這里的水能資源量估計可以達到3500萬千瓦,其規模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但現在那邊連公路都還沒有修通,地質構造極其復雜,在這些地方修建水電站,如何把電量送出來還是一個問題。
你看看地圖(指著辦公室的地圖),雅魯藏布江兩邊是3000米左右的高山。如果電量要往東送,就要經過是這里的橫斷山脈,一個個山脈切割得很深。與此同時,電量的遠距離輸送,是非常不合理的。而如果電量要往北送,那就是往青海,但青海沒有那么多的負荷需求。最后就是往南送,也就要經印度、緬甸再達中國的云南,電力送出非常困難。基于此,多年以來,雅魯藏布江水能資源還沒有列入中國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量當中。
另外,西藏地區本身的電力需求量也不大,當前建幾座百萬千瓦級的電站即可以滿足要求了。西藏的水電開發應經過科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論證,準確決策。
日報:2014年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要求,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積極開發水電”,目前西部還有多少水電可供開發?
陸佑楣:據我了解,目前西部可供開發的水電大概還有2億千瓦。
中國需要更多的電量。原因是,中國總的發電裝機量不到13億千瓦。如果按照13億人來算,中國每人分不到1千瓦的電量,而美國每人平均擁有3.5千瓦,日本和歐洲每人平均有1.5千瓦。中國要達到小康水平,電量還是很缺的。到那個時候,我們的電量需求大概是20億千瓦。這意味著,現在還有7億千瓦的電量需要開發。其中,西部的水電可以提供2億千瓦。
日報:但發展水電也存在很多問題。
陸佑楣:所以我們需要提倡有序的開發。在水電開發方面,我們現在設計和技術都是成熟的。現在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生態問題。事實上,做任何一個工程,沒有不改變原來的環境的。問題是,要看這種改變,到底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三峽大壩,多年來,人們對三峽大壩有不少爭議。三峽大壩的修建,的確改變了當地原來的生態環境。在修建三峽大壩之前,中下游河段每10年左右就會發一次大水,并把這里幾十萬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都給淹沒掉,但三峽大壩修建以后,這些土地就被保住了。現在被三峽水庫淹沒的是峽谷里的劣質的土地,這是最大的生態變化。
還有一種說法,說三峽大壩改變了當地原來的氣候,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幾乎不可能。三峽大壩才100多米高,而大氣環流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類似的種種質疑,我認為是完全可以通過科普來講清楚的。
水電現在已經發展得很快,深度開發遇到復雜的地質構造和高強度地震區以及生態、環境和移民的難度增加,要有序地發展。有序的發展,就是要在決策層面上做到有序。哪些工程該做,哪些工程不該做,由國家決定,是政府行為。現在,在這方面的體制是混亂的,有些工程已投入近百億元,完成了大量的準備工程,但尚未得到國家的核準。
“移民沒有得到利益”
日報:水庫移民問題在本質上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如何解決?
陸佑楣:對的。移民的問題,本質上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在修建水電站時,必須要承擔的搬遷費用就要承擔。但是電站建成以后,自然資源就變成了有效資源并形成了財富,但在這個過程的分配中,移民沒有得到利益。在我看來,政府應當合理地調整目前不合理的水電電價,把庫區居民應該享受到的這部分納入到電站的上網電價中去,作為水電的成本之一,并全額返回到庫區政府和居民,從機制上解決庫區的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問題。
比如三峽工程,現在的上網電價是兩毛五,如果把三峽上網電價每度電提高五分錢,一年就是四五十個億,這么多的錢,最后就給當地移民作為補償。如此一來,有關移民問題就可以得到徹底的解決。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電力體制的改革,實現合理的電價和合理的分配。
日報:如果減少西電東送的電力電量,那中東部地區的能源電力的出路何在?
陸佑楣:應該發展更多的核電和其他相對清潔的天然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不應該更多地發展煤電,以保護中東部地區的環境。電價可能會高一點,但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可促進節約用能和提高能源電力的利用效率。
日報:近年來,央企在水電方面“走出去”的腳步也在加快,但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有些央企在外面的投資虧損得非常厲害。您是怎么看待這些現象的?
陸佑楣:央企的錢也是國家的錢,密松水電站目前遇到的問題,與國外很多政治條件和社會形勢都有關系。現在的水電“走出去”,也是中國的大勢所趨。中國有這么多的美元儲備,到國外去買一點資產都是可以的。中國企業應該“走出去”,除了要考慮經濟效益之外,還要考慮社會風險和政治風險,后兩者更為復雜。中國在“走出去”方面才這么幾年,肯定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各種風險應該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