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央行首次就金融數據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介紹去年我國金融統計數據有關情況。盛松成表示,去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減,基本達到了調控目標的要求。新的一年,央行會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適時適度來預調微調,靈活運用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使貨幣條件既不太松也不太緊。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末,社會融資規模達17.29萬億元,是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廣義貨幣(M2)余額110.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比上年末低0.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適度增長的態勢。具體來看,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融資結構多元發展,對經濟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表外融資增速快
在“總量穩定、結構優化”的調控取向引導下,去年央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適時預調、微調;積極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合理增長。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7.29萬億元,是年度歷史最高水平。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去年社會融資規模和M2增速保持平穩的主要因素是監管和規范發揮了作用。這從社會融資規模的半年數據可見一斑:社會融資規模2013年上半年為10.1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8萬億元;下半年為7.1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8497億元。下半年,針對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等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密集出臺,使得表外融資規模有所收縮。
從社會融資結構上,也能發現一些變化。貸款仍然占據社會融資規模的51.4%,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融資工具,但表外融資在去年增速明顯加快(表外的融資主要包括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2013年這三項合計5.17萬億元,比上年多1.55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29.9%,比上一年高7個百分點。其中,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分別增加2.55萬億元和1.84萬億元,都達到了年度最高水平。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直接融資規模有所收縮,2013年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融資合計2.02萬億元,比上一年少4819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1.7%。“直接融資渠道不暢導致融資需求大量轉向表外渠道。”連平認為,2014年,在控制總量的情況下,大力發展股市、債市等直接融資渠道是優化社會融資結構、控制表外融資規模增速的關鍵。
高儲蓄率拉高M2
110.65萬億元是去年底我國M2的余額,有人疑惑,如此龐大的M2體量是不是因為貨幣超發?對此盛松成回應說,M2增長等同于貨幣超發一說并不科學。
從去年底的數據來看,儲蓄存款余額接近45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30多萬億元,再加上其他存款和5.8萬億元的M0,構成了M2約110萬億元的總和!耙话愣裕瑑π盥时容^高的經濟體,貨幣總量也往往會比較高!笔⑺沙杀硎,儲蓄率高會增加經濟主體對存款的需求。由于中國人比較重視儲蓄,國民儲蓄率超過50%,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貨幣總量偏高。
衡量M2體量不能直接與其他發達國家的M2規模比較,統計口徑不完全相同,沒有可比性。衡量我國M2規模最需要參考的兩個數據是CPI和GDP。盛松成表示,貨幣政策本質上是在價格穩定和經濟增長、就業等目標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最近十幾年來,我國物價漲幅平均在2%至3%,而經濟增長水平近10年在9%至10%附近,可以說中國經濟實現了相對的高增長和低通脹,貨幣政策為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創造了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支持“弱項”力度不減
在社會融資規模和M2增速平穩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并未減弱。
對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并未放松。“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的貸款去年都實現了“兩個不低于”的目標,即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的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2013年,本外幣涉農貸款增速達到18.4%,比同期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速高4.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業貸款在所有企業貸款中增速最快。小微企業人民幣貸款增速在2013年達到了14.2%,與企業貸款的平均增速11.4%相比,明顯增長較快,比貸款平均增速高出了0.1個百分點;接近45萬億元的企業貸款余額中,大企業貸款余額超過15萬億元,中型企業貸款余額在16萬億元左右,小微企業也達到13萬億元。金融對服務業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快,本外幣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去年同比增長13.7%,比2012年增速快了11.5個百分點。
金融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兩高一!毙袠I的貸款增速明顯放緩。2013年,本外幣鋼鐵行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同比下降10.7%,建筑行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下降3.3%。
下一步,改善金融資源配置,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整合金融資源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展仍然是央行2014年的工作重點之一。盛松成表示,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靈活運用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在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同時,為經濟平穩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