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是后者,即轉基因食品安全否?
文 關 邨(北京)
關于轉基因的爭論,并非今日始,從誕生時起就不曾消停。轉基因的概念,不外是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生物、轉基因食品三大內涵。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最為關心的是后者,即轉基因食品安全否?時下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傳言五花八門,許多消費者越聽越糊涂,于是也就疑竇叢生。盡管政府有關部門多次出安民告示,業界專家也誨人不倦地發聲:“轉基因表達的目標物質主要是蛋白質,人食用后會降解成小分子物質,不會改變人類的基因組成。”“轉基因轉的是一個或數個特定的目標基因,是育種技術的延伸。”恕我直言,能看懂上述文字即使是有高中文化水平的老百姓,不能說鳳毛麟角,恐怕也為數不多。
“解鈴還須系鈴人”。系鈴者何許人也?愚以為始作俑者還是業界的專家。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黃大昉接受記者采訪時稱,“61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說明了科學家共同體站出來分析轉基因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動向。“再遲緩就是誤國”,這個“警示”該是何等的嚇人!
殊不料立刻又有另一種聲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他對轉基因水稻的態度——自稱是中間派,“因為反對派和贊成派都很有道理”。但他仍認為,在沒有實驗結果作為根據的前提下,將轉基因用于主糧生產是要慎重的,“人民不是小白鼠,不能用那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實驗,來冒險”。
“綠色和平”環保組織農業與食品部負責人俞江麗說,“綠色和平”一直反對轉基因水稻在中國的商業化。一旦其商業化而大面積種植,通過基因漂移作用,將對我國野生水稻品種帶來滅頂之災,而食用轉基因大米對人體的影響也尚未有定論,將13億人置于未來潛在的風險之下是難以接受的。很多轉基因水稻研究團隊中的成員都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國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又是種業公司的股東,10年來,他們不斷從國家的各個層面推進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有著明顯的利益驅動。這在當前科研腐敗“觸目驚心”的討伐聲中,當是極具煽動力的——只因和國人最痛恨的腐敗掛上了鉤。
至于一些社會名流所謂“公知”的敲邊鼓,也不可小覷,影響力也很大。郎咸平[微博]在廣東衛視“財經郎眼”播出的“警惕!轉基因!”盡管是不甘寂寞的“搖旗”,也有眾多粉絲跟著“吶喊”。還有諸多“術業非專攻”但又有科學常識的人士,善于用“拼盤”的手法編織文章,提出有模有樣的質疑,外行看了如讀“天書”,內行則“不屑回答”,然而他們文字中的警語卻也是很嚇人的。諸如,“瘋牛病”的發生與細菌病毒無關,而與“蛋白質錯誤折疊”有關。
前些時日,最具代表性的方舟子與崔永元關于轉基因的“崔方之爭”,熱鬧非常,影響很大。方先生科普文章的精彩妙筆和崔先生視事的較真執著,都很有現實意義。網傳崔永元專程赴美調查轉基因商用情況,大有“第三方評估”的意味,盡管結論尚不可知,一語“我只想說,他們‘放心地吃了十幾年轉基因食品’一說純屬謠言,因為他們連轉基因是什么都不清楚”。可見曲筆埋伏了懸念。
有權威報道稱,“華中農業大學舉辦‘首屆黃金大米’品嘗大會”,卻又說“黃金大米”尚處實驗研究階段。既然是“研究階段”,卻已然用人做試驗了,于是才有“人民畢竟不是小白鼠”的揶揄感嘆。
惟有“權威結論”真正的在業界統一起來,“放之四海而皆準”,“科學結論經過實踐的檢驗”,那時,政府監管糾錯,權威解疑釋惑,科學普及常識,媒體傳播產品,廣告廣而告之……才能讓老百姓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