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川村委會開啟了塵封近百年的木箱,將木箱中的古畫一一展現在人們面前!斑@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好的水陸畫!”國內著名民俗人物畫家柴津京面對古畫感嘆不已。
文 本刊記者 張越 攝影 張樹森
沉睡在古廟的“國寶”
最近,在北京西北部的百望山腳下,一座擁有古畫、古燈、高蹺、評劇等民俗文化的古老村落韓家川村在沉睡中漸漸蘇醒了。其實韓家川村早就因評劇、高蹺等民俗文化而成為海淀區較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村,但村中真正的珍寶卻一直沉睡在韓家川村東廟里陳舊的大木箱之中。
不久前,韓家川村委會開啟了塵封近百年的木箱,將木箱中的古畫一一拿出,在東廟里搭建了一個大櫥窗,這里頓時變成了一個藏滿古畫、古燈的博物館。這些古畫立刻吸引了海淀文聯主席、中關村雜志社社長衛漢青。2013年11月初,衛漢青主席專門請到了杜希賢、毛水仙、柴津京等美術界的著名專家、學者前來考察!斑@是我迄今為止見過的最好的水陸畫!”當解放軍總后勤部一級畫家、八一畫院副院長、中國田園畫會副主席柴津京看見古畫時,感嘆不已。幾位文化界見多識廣的專家紛紛認為這是“國寶”級的作品。
韓家川村委會副書記侯善安說,村中東廟里的古畫、古燈,距今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這些文化遺產能躲過“除四舊”、“文革”等敏感時期而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其中40盞古燈各具特色,內容迥異,造型或長或方或菱形,古燈四周描繪的不只是山水花鳥,還有歷史人物典故、三國人物志、神話傳說等。而這28幅古畫,出自清光緒年間一位名叫王德祿的宮廷畫師之手,被村民稱為鎮村之寶。畫內容上分為三類,一類是展現神仙肖像,一類是展現陰曹地府的十殿閻羅,勸導世人向善,還有一類描述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古畫與古燈生動地再現了晚清時期韓家川一帶興旺的廟會活動與民俗文化生活,畫面色彩古樸莊重,景物刻畫得身臨其境,人物栩栩如生,內容積極向上,通過神話和歷史典故告訴人們如何做人,如何行善,有著濃厚的教育意義。
從陳年舊物到民間瑰寶
專家學者們對古畫生發的無盡感嘆,讓這些陳年舊物突然間變成了熠熠生輝的無價之寶。
水陸畫原本在中國宗教繪畫中就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與敦煌壁畫有著直接的淵源,學者們稱之為“可流動的壁畫”。如今韓家川村保存的28幅水陸畫的公開,將學者們的目光鎖定京西,成為了我們研究清代京西地區民俗活動的寶貴資料。
據《益州名畫錄》中記載,在唐代水陸法會就已經形成,水陸畫作品也隨之產生。水陸法會是自金代至元、明、清時期盛行的佛教寺院為超度亡靈,普濟水陸一切鬼神而舉行的一種重要佛事,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產生與發展的民俗現象。水陸畫是水陸法會上供奉的宗教人物畫。
水陸畫的內容豐富,不僅有各種佛教、道教諸神、民間諸神,還有士農工商、三教九流、六道四塵、地獄鬼眾、神話傳說、水陸緣起等。內容極為廣泛,超出了一般佛教繪畫的范圍。水陸畫中一般都有地藏菩薩、也有十大冥王的形象,還有菩薩化現的明王組像等,這些都與地藏信仰有關。反映出中國人萬物有靈之宗教觀念的水陸系統畫作,在佛教神仙系統、道教神仙系統,先賢、圣哲以及山岳、樹木、河流、溪沼、星象等各成系列,終致匯聚一爐,集為太成,列為道場法會之用的水陸畫。
現存的水陸畫中,多是明清時代的作品。韓家川村現存的古畫就是清代水陸畫中罕見的精品!斑@些畫代表了清末時期民間繪畫的最高水平,也展現了清末時期獨特的繪畫特色。”海淀區美術家主席杜希賢說,“作品大多采用了工筆重彩的畫法,勾勒、渲染十分細膩,毫發入微,即便是衣服上細小的圖案紋樣都畫得十分精致。畫家還選取了上等的礦物顏料,如石青、石綠、朱砂、石黃、蛤粉等,這使作品雖歷經百年,色彩卻仍舊鮮艷如初。此外,在清朝末年,西方繪畫逐漸傳入中國,并對中國繪畫產生了影響。這在《二郎神》中有著充分的體現,二郎神手持的兵器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種特點在明以前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這些作品的人物造型形神兼備,線條流暢,色彩鮮亮,層次、質感、疏密、氣氛無不動人心魄。”
作品中除了展現神仙肖像和陰曹地府的十殿閻羅之外,還大量地描述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七星壇諸葛祭東風”等近百段故事,將《三國演義》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人物情景十分豐富,造型、神態、色彩精妙細膩,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
文物保護勢在必行
在清朝,文人畫被認為是高雅的藝術,而民間畫工則不受重視,所以民間繪畫通常沒有署名,許多作品也都散失了。韓家川村的28幅古畫能留存至今,實屬不易。但由于這些古畫長時間在箱柜中積壓,其中幾幅畫因潮濕發霉而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跡,有的破損處則被村民用不恰當的方式粘貼,對古畫的保護勢在必行。
據了解,最初韓家川村共有38幅古畫,其中十幅畫或因被人借走后沒有歸還,或因文革期間社會混亂而遺失了,現存的28幅畫也隨村委會的幾次搬遷幾經轉移,雖然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最終還是比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如今,在海淀區委宣傳部、海淀文聯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韓家川村委會在對古畫做好防盜措施的基礎上,也邀請到相關部門的領導和相關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讓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著名畫家杜希賢希望韓家川村及相關保護單位能夠借助先進的數字技術制做出古畫的復制品,在美術院校及社會公共場所進行巡展,讓更多人欣賞到中國藝術的精髓,同時將原作完好地保存起來。
中國著名民俗人物畫家柴津京將這28幅古畫稱為“京畿地區物質文化的活化石”,“是現存水陸畫中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最高的作品,代表了中國水陸畫的最高水平。”他希望韓家川村將陳列古畫、古燈的東廟建成博物館,在供群眾觀賞之外,他更加鼓勵全國各地的美術院校與美術愛好者到博物館進行臨摹。
與此同時,海淀區文聯主席衛漢青還建議韓家川村以東廟為中心,建設清代民俗文化風情一條街,聘請相關專家研究規劃,將村中的古畫、古燈、高蹺、評劇等延續數百年的民俗文化以文化街區的形式展現給世人,與相距幾公里的頤和園皇家園林文化相呼應,這不僅能夠發展當地的旅游業,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還將為人們帶來多彩民俗藝術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