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程桔華
當谷歌[微博]、三星[微博]、蘋果、微軟[微博]、英特爾[微博]、百度[微博]、聯想、中興、盛大等國內外大公司都在為可穿戴設備積極奔走的時候,它的市場熱度其實不言而喻。
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可穿戴設備正作為一類重大科技變革而興起,將像上世紀80年代的PC和目前的移動計算及平板電腦一樣推動創新。隨著新品不斷發布,可穿戴設備的市場關注度也迅速提升。有人預測,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和谷歌眼鏡等可穿戴設備有可能取代智能手機,或將智能手機變成一塊只提供顯示功能的“啞屏幕”。未來可穿戴設備又將如何演繹呢?本期專題,我們選取了宣稱未來要與谷歌、三星、蘋果競爭的映趣科技、不僅做前端設備更注重平臺服務的“健康管家”滕海科技、剛剛推出新產品的土曼科技公司,以及從事可穿戴計算技術研究的專家陳東義,試圖從這些企業個案和專家的角度來了解這個未來無限可能的產業。
可穿戴設備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提出,它實質是能直接穿在身上,整合進用戶的衣服,甚至植入用戶身體中的相關科學技術和設備。利用這些技術和設備,我們可以更輕松地獲取信息,發出指令,或者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貼近身體,要求使用者用很自然的方式去跟它“人機互動”。目前市場上做得比較多的是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手環、腕帶等。
對商家來說,不僅要通過賣設備,滿足個人需求去賺錢,還要通過背后的數據和數據分析以后產生新的產品來供給市場。比如說每個人的健康數據都已經采集到了云端,如果商家擁有云端數據,就可以深入分析。目前,或大或小的公司正通過一系列設備和傳感器進軍健康行業,這些設備通過內置的一些傳感器,向用戶提供更多關于他們生活方式的信息,包括體重、運動量以及睡眠時間在內的各種人體數據。當然,不僅僅是用戶的一些日常運動數據,更多的會是用戶和日常的生活環境的交互數據。例如周圍的空氣如何,今天的氣壓和溫度是多少等等。而所有的這些數據會以我們預想不到的方式整合到一起,為我們日常的生活提供建議和便利?纱┐髟O備其實是為一個更大的健康產業開路。
不過可穿戴設備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客戶體驗不好,銷量不好,原因是還有很多硬件技術、電池技術、通訊技術等還處于發展過程。對整個產業來講,最大的核心是創造出一個結合客戶體驗、滿足需求、又能用技術來實現的“三位一體”的新產品出來。
所有廠家在做可穿戴設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用戶的體驗。所有可穿戴設備都具備三個“能”,第一是功能;第二是性能;第三是本能。怎么把它簡化集成到一起,這可能是一個大家要去考慮的問題。
可穿戴設備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智能化。通過海量的數據處理,用計算機來替代人工、 替代醫生做大部分的判斷工作,會大量解放醫生的勞動,并比醫生做得更精確。這些比較前沿的產品,不是靠一家公司能做得出來的,要上下游的軟硬件商,云端服務等一系列公司的協調。
奮達科技、宏智力、宇龍酷派、共達電聲、康耐特、漢王科技、北京君正、科通芯城等一大批科技公司紛紛進軍可穿戴設備,艾媒咨詢預測,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超4000萬部,市場規模將達115億元。 中國正“萌動”一股來勢兇猛的可穿戴設備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