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網友王振峰認為,年初不少地方把房價調控目標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掛鉤,在歲末之際才出臺“突擊調控”政策,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沖著完成年度調控任務而來的。
圖片來源:楊戈 / 東方IC
新建住宅價格上漲同比超過10%的城市達到了21個,這21個城市完成年度調控任務已經基本無望。同時,還有26個城市的房價同比漲幅在8%-10%之間,這些城市同樣被認為,完成年度調控任務的難度也都非常大。(11月19日《人民日報》)
一些地方在樓市調控上缺乏真誠,一直在短效的“堵”、“限”等老套路上“轉圈圈”,明顯是一種缺乏改革進取心的懈怠思維。
本月18日,廣州國土房管局出爐了樓控新規——“穗五條”。上月,房價漲幅較大的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也都出臺了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我們知道,年初不少地方把房價調控目標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掛鉤,在歲末之際才出臺“突擊調控”政策,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沖著完成年度調控任務而來的。
眾所周知,住房問題關系民生,剛閉幕不久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雖然沒有明確提到“房地產調控”的字眼,但也并不意味著放棄對今后房地產市場走向的合理引導。相反,在理順房地產市場的立足點和手段上可能會有更多新的思路。
首先,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供需關系肯定是決定房價的第一要素。如何通過市場手段,優化配置好諸如稅費、土地、資本等各種資源,理應是保障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其次,“市場決定”并不等于政府拱手無為。在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和供應體系建設上,政府還應用心而為。過去那種短期的行政控制、以堵為主的思路該改改了,事實上它也并沒有揪住歷年來房價的脫韁之繩。不是說要勒令行政調控馬上退出舞臺,而是要考慮該如何完善。
另外,“以堵治房”還不如“疏導治房”。普通民眾之所以認為如今的房價是扭曲的、不合理的,是因為這里既有收入與房價比的問題,也有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地方,更有地產“投機”氣氛太盛、民眾投資渠道狹窄單一等現實困境。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要做好“疏”,“管”的水平也有待提升。房價上漲有非理性的因素:一方面,灰色地產利益鏈條在運作;另一方面就是“地產腐敗”,諸如以權謀房、以權謀地……從近期查處的腐敗案件來看,相當多的官員落馬都與房地產相關。顯然,房子在他們眼里已經偏離了居住功能,而成為不法牟利以及資產升值的工具。這樣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市場分配的公正,也挑戰了公平的道德準則,更擾亂了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秩序。
因此,加快構建透明、公正的房地產市場體系,是治理樓市的長效之法;而加大對腐敗的懲治力度,也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經濟網網友 王振峰)
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正式開放網友投稿,原創經濟時評可發至cepl#mai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找準樓市10年9次調控“屢調屢高”的真正原因
網言眾議:國五條遏制樓市 房價調控需防止"審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