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好聲音》,你會發現,舉凡有歌的地方,就會有原汁原味的演唱,亦會有咆哮般甚至尖叫式的發揮。萬事萬物于生活中都有“實相”,所謂制度,也不過只是一首歌的曲子。寫曲子的人量化自己的樂感進而制定出規則,而執行曲子的人卻往往會在規則中加入自己想法,于是,就有了所謂的“跑調”。
跑調,是管理者每天都在面對的常態。試想,連一首歌都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唱法,更何況那牽扯到方方面面利益以及人心的種種制度。太多時候,我們在腦海里閃現出靈感A,于是設計出了制度B,最后卻成了執行C,由此再產生了結果D。
從A到D的距離,其實就是創作者與演唱者之間的心理距離。
管理者需要樂感,需要通過基于創作者本身的產品經理思維,去縮短與演唱者的距離。柳傳志曾經提及他的管理三段論“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隱含其中的信息是“建班子”應在“定戰略”之前。也即是說,先找人再定制度,好的制度應基于現在的人力而設計,切忌臨淵羨魚地生搬硬套所謂的先進管理方法,然后再“空降”到團隊內部。
所謂“人對了,事就對”。這句話雖然殘酷,亦登不上管理的大雅之堂,但對于中小企業甚至創業型團隊而言,換人絕對要比換人的思想見效快。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一個思想的好與壞,其實沒有恒定的標尺用以輔佐判斷,但是千頭萬緒一刀猛切的標準絕對只有一條,是否唱的是適合這個山頭的歌,是否守了這個山頭的“法”。
面對動態,不刻舟求劍;面對動態,同樣需要堅持基本的“法”。一首歌的旋律是它的基本法,再有感情再有個人表現欲,亦要遵循基本的“調子”;一個公司能夠量化的規則是它的“法”,法要量化,法要數字,法首先要是基于現有人員進行的量身設計。
面對動態,不妄自菲薄。好的管理是量化好制度,繼而再彈奏出文化。好的文化是一部好的作品,像音樂、像詩、像油畫,創造的是美。美是滿足,是讓需要成就感的人獲得成就感,需要安全感的人獲得安全感,讓需要回家的人回家,需要出發的人出發。
管理需要樂感,樂感是一種境界。好的樂感,是將自己對某事某物某階段的認知推己及人,最終再還原出最適合絕大多數唱出天籟的調子。好的樂感,要超越工具層面的理性,像水一樣在虛虛實實之中推動高潮起伏。
好的樂感,是基于現象而抽出規律,然后再基于規律而制定的旋律。一種能夠創造出美的旋律。